(吉隆坡5日讯)为照顾孩子和家庭,让一名建筑师决定放弃原本的专业,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跑道,摇身变成了峇迪蜡染(Batik)艺术家,在遥远的英国弘扬马来西亚的峇迪艺术。
曾经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担任建筑师约15年的卢盈颖,从未想过自己会以峇迪艺术家的身分,在诸多的展览会场活动,并现场演示和传扬结合现代感的峇迪艺术。
“当我搬到英国时,生活真的很艰难,几乎没有人帮我照顾孩子,还有一名新生婴儿,还要兼顾一份要求很高的全职建筑师工作。”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和全职建筑师,基本上很难。”
庆幸,她早期在马新工作时,从登嘉楼和印尼爪哇的一些当地工匠处学到了峇迪的制作过程,这一技之长,让她在异国他乡柳暗花明。
参加社区项目分享艺术
为了拓展其艺术才能,卢盈颖参加了一个社区项目,分享其传统的艺术,而就在那次活动之后,她被邀请到当地的咖啡馆举办工作坊。
在当地艺术界和家人的支持下,她决定冒险一试,以独立艺术家的身分走上一条新道路,让她有更多的时间能灵活地参与孩子的课业,并照顾好家庭。
有人认为她做了愚蠢的选择,放弃建筑师职业生涯去追求艺术类的东西,但她认为正因为她接受了建筑师的培训,让她更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并创造出更好的峇迪设计。
“我能够根据我展示的空间来策划峇迪艺术的设计,或依客户想要装饰的地方为他们推荐峇迪艺术的类型及尺寸。”
多人不理解传统工艺重要性
此外,她也面对很多人对艺术价值的认知及保护传统工艺重要性欠缺了解的挑战,尤其是很多大马人都不理解制作一件艺术品背后所花费的时间和辛劳。
“很多人对我的工作室及艺术品的成本发表轻率的评论,这需要改变,因为传统工艺品与来自Shopee或淘宝的快时尚品牌成品千差万别。
“每一件艺术品都是精心挑选和制作的,数量有限。在工作室里,需要数小时的练习、规划、设计、打蜡和绘画才能制作出一件艺术品。大马所有的峇迪艺术家都一样,他们需要得到赞赏和支持,才能让这种工艺在未来继续传承。”
现代手法重塑古老工艺
由于峇迪在西方不流行,为了让峇迪艺术更为现代人所接受,卢盈颖因此采用现代手法重塑古老工艺,以吸引更多人和让人们对这门艺术更加好奇。
“我认为许多传统峇迪设计可能不如其他艺术形式那么有吸引力。所以我想重新定义它,使用相同古老峇迪技术,但采用更现代的设计或图形,创立了‘Batik Ying’的独特风格,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许多看过我作品的人以为它是普通的丙烯画(Acrylic paint),但最后惊喜地发现它是峇迪。”
近年来,她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很多的展览、节庆活动、手工艺市场。她曾为大西方拱廊(Great Western Arcade)、约翰路易斯(John Lewis)商场、人才机构和英国世界妇女基金会等进行现场演示,将她对峇迪艺术的热情传播到海外。
制作峇迪学习平复心情
她说,来参加工作坊的人普遍是28到45岁不等的成年人,他们对峇迪艺术非常感兴趣,当中也有父母带着孩子来参加,参加者都想要体验一种独特的工艺,而在制作峇迪时,也让他们学习如何平复心情。
“在制作峇迪时,我们学到了很多的耐心,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错误和缺陷,也享受创造及制作的过程,不追求完美的结果。”
大马人参加工作坊解乡愁
卢盈颖说,当地有不少大马人会不辞辛劳地前去参加她的工作坊,因为这里让他们有家的感觉,很多大马人也会购买她的艺术品做家中摆设,或者为朋友和家人购买DIY套件,与他人分享大马的峇迪传统。
“因为觉得现在所做的事情更有意义,因为能够通过手工制作真正帮助人们找到平静并缓解压力,因为能够通过独特的工艺分享马来西亚的传统和文化,所以我才积极投入峇迪艺术的创作。”
“人人只知道大马美食,但我认为大马岂止是美食,所以,我要让住在这里的马来西亚人一解思乡之情。”
卢盈颖毕业于林国荣大学,她过后到苏格兰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她目前和丈夫及两个孩子及家婆在英国生活。思念故乡的亲人,她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马来西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