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女孩成為童婚新娘時,她可能面臨嚴峻的挑戰。她可能因為割禮、過早性行為或懷孕,面臨出血、長期疼痛、分娩併發症、難產、早產、感染性疾病等風險;她可能無法受教育,限制了未來的出路和經濟能力;她可能被迫離開家鄉,長期缺乏情感支持。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去年5月發佈的分析指出,儘管童婚案例在過去10年有所下降,但疫情、地域衝突和氣候變化加劇了社會不平等現象,威脅了各造在這方面的長期努力。童婚,剝奪了女孩的童年和基本權益,使她們的出路變得狹隘,甚至可能陷入代際貧困。
ADVERTISEMENT
為此,馬來西亞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 Malaysia)於7月6日在吉隆坡The Gardens酒店舉辦了以“She Matters”(聆聽她·力挺她)為主題的“助養1000名女童”年度活動,旨在10月11日國際女童日之前為被邊緣化的女童尋找助養人,藉由群眾力量改變她們的命運。
活動發佈會由世界宣明會長期兒童助養人兼《The Shift Asia》主持人劉碧影主持。出席者有國際世界宣明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德魯莫利(Andrew Morley)和馬來西亞世界宣明會執行總裁梁美珍、理事會主席李祖國、The Gardens–A St. Giles Signature酒店及公寓總經理林文耀等。
安德魯莫利於2019年被任命為國際世界宣明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他在2022年至2024年初,擔任由九大主要人道主義組織組成的人道主義響應督導委員會(SCHR)主席。他也是聯合國機構間常設委員會(IASC)的成員,這是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中的最高決策機構。他最近還擔任了該委會防性剝削、虐待和騷擾(PSEAH)倡導者。
安德魯在活動上分享了一個名為艾絲特(Esther)女孩的真實案例。他說,艾絲特在8歲時因家貧,被迫嫁給一個比她年長許多的男人,好為家裡換來6頭牛。
然而,她的生活並沒有因此改善。艾絲特不但遭受割禮之苦,還被長期家暴。小小年紀的她難以忍受而逃回家中,卻被家人送回去。幸運的是,在她第三次逃跑時,遇到了世界宣明會。在助養家庭的幫助下,艾絲特恢復了健康,還接受教育。如今的她,儘管傷疤依舊存在,但身上散發自信光芒。
積極推動“助養1000名女童”計劃
安德魯較後接受《星洲日報》專訪時表示,艾絲特的經歷在落後和貧困地區其實並不罕見。
他說,疫情使得全球飢餓兒童人數劇增,國際人道主義組織在過去5年好不容易在各種社區轉型計劃上取得進展,結果一場疫情幾乎摧毀了過去的努力,擴大不平等現象。是以,這場疫情被列為第三級危機,即最大的危機類別。
“兒童是脆弱的,尤其當他們面對飢餓並受到生命威脅,特別是女孩,她們或因為貧困被迫早早嫁人,並遭受割禮。”
安德魯分享了他去年在東非的經歷,當時埃塞俄比亞、烏干達、索馬里和肯雅等地遭遇了15年來最嚴重的乾旱。他走訪了一個地區時,一名女孩走上前來問:“我能和你談談嗎?”
這名女孩名叫伊麗莎白(Elizabeth)。她夢想著高中畢業後攻讀法律,成為一名律師。然而,由於家裡陷入貧困,無法再承擔她升學的費用,她被迫放棄了這個夢想。
“在許多國家包括東非,11歲之前的教育是免費的,但在11歲之後就需要付學費。在伊麗莎白生活的地方,上學的費用相當於一頭牛。她的父親是牧民,但是一場乾旱導致牛隻死亡,從原有的200頭變得只剩下6頭,家人每天只能吃一頓飯,根本無法用剩餘的牛來支撐5名孩子的學費。伊麗莎白的家人還計劃讓她結婚,他們認為這麼做能至少保障伊麗莎白的溫飽。”
安德魯當時無法理解伊麗莎白父親的選擇,但後者的一句話引發了他的深思。
“他指著我,手指幾乎貼到我的鼻子上,問我是不是一名父親。我回答是。他接著問:‘如果你的孩子餓得不行了,你會怎麼做?’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因為我開始思考在那種情況下,我會如何選擇。”
“這就是為何我積極推動‘助養1000名女童’計劃。這不僅僅是幫助女孩,還能為她們的父母帶來尊嚴。” 得知伊麗莎白的故事後,世界宣明會通過家庭生計基金為她的家庭提供了小額貸款,幫助他們購買種子和小苗,開拓了小規模種植。這不僅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還讓伊麗莎白能夠繼續上學,追逐夢想。
杜絕童婚 必須從教育做起
然而要徹底杜絕童婚,還必須從教育做起。通過經歷者的分享,讓大家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沒有孩子會選擇失去他們的童年而早早嫁人,但在存在童婚的地方,很少人關注這些孩子的感受。因此,我們創建了一個平臺,讓經歷過童婚的人重返學校、回到社區後,分享他們的故事,比如‘這是我14歲時的經歷,我不能上學,無法完成我的課業’。”
“或許你認為這種討論會在社區內自然而然地發生,但實際上很少見,因為它會被視為汙名。但我們堅持組織社區論壇,鼓勵大家開誠相見地討論,這對於女孩們的未來而言意義重大。不論男女,都應意識到童婚的強大破壞性。我們相信有效的信息傳達能幫助更多人理解這件事,並在社區中推廣正面的思維,從而帶來實質性的變化。”
安德魯表示,無論貧困家庭面臨怎樣的問題,世界宣明會通過籌募的資金致力於幫助他們建立生計能力,從而擺脫貧困。
他指出,儘管國際經濟形勢嚴峻,大家都面臨財務壓力,但如何分配資源取決於個人選擇。例如,減少不必要的花費,可以將這筆錢用於助養一個弱勢兒童,幫助他們免於暴力和飢餓,獲得教育,甚至挽救生命。
“小小的投資就是他們所需要的一切。我們提供一些小工具和支持,他們會盡力去解決問題。”
“雖然有些人認為國際援助可能會導致依賴,但實際上,他們並不希望依賴。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善生活。我們只是提供少量的幫助,比如培訓。他們希望得到一點點支持,以便有尊嚴地解決自己的問題。如果給予他們所需的工具,他們就能幫助整個家庭。”
“我舉例,當我們與社區合作展開淨水源項目時,我們也教會他們如何維護水泵,同時保持水源不受汙染,不浪費水源。我們並非建一座泵站然後消失,而是長遠支持並建立起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社區。”
倡導兒童權益的工作
Yaru:視為自己的使命
馬來西亞世界宣明會創立於1997年,為國際世界宣明會的支援辦事處之一,主要的籌款活動有:(一)兒童助養計劃、(二)飢餓30、(三)Run For Children、(四)希望之禮。
2014年,馬來西亞世界宣明會在沙巴土立展開了首個本地社區發展計劃,長期幫助原住民社區擺脫貧困,通過教育、醫療保健與營養、經濟發展和兒童保護項目,幫助改善他們的生活。2017年,馬來西亞世界宣明會在塔達拉岸展開了第二個本地社區發展計劃。
世界宣明會的助養計劃為貧困社區帶來了希望。助養人每月捐獻65令吉(助養亞洲區孩童)或80令吉(助養非亞洲區孩童),便能為弱勢群體提供直接的幫助。
世界宣明會青年俱樂部領袖Yaru在活動上分享了她的成長背景。Yaru來自柬埔寨,就讀的中學位於泰國和柬埔寨邊境附近的馬德望省,距離首都金邊約五六個小時的車程。
12歲那年,Yaru的父母離婚,對她打擊甚大,她變得消極。後來她加入世界宣明會青年俱樂部,負責協調學校每週的生活技能環節。她通過社區服務學習計劃,幫助提高孩童應對暴力行為的能力,並向家長推廣正面育兒技能,也因此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標。
去年,Yaru憑著自己的努力與付出,成為了唯一一位代表她祖國和社區的女孩,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大會有關仙台減少災害風險框架(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中期審查的高級別會議上,向政策制定者發表了關於終止暴力對待兒童的課題。她的朋友們因家貧被迫離家謀生,這令她既無奈又感慨,加深了她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快樂上學,並在沒有暴力和飢餓的環境中生活的願望。
為了回報社會,年僅16歲的她希望繼續深造,攻讀國際關係學,將所學的知識用在推動社區發展計劃,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兒童。她說,世界各地的人們堅定地支持世界宣明會,資助有需要的孩童,因此她也要做個永不言棄的人,將倡導兒童權益的工作視為自己的使命。
更多【新教育】: 本地藥理學先驅顏怡江/做學問要走出象牙塔 大馬醫學物理先鋒黃群雄 “我想做對社會有幫助的事” 多元感官投入,學習效果越好 老師進入體驗式“玩中學”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