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亚的遇刺不仅让中东局势再次陷入动荡,也将各方的战略考量摆上了显微镜。以色列的强硬政策、哈马斯的复仇威胁、伊朗的动向以及全球对奥运会的关注,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图景。
ADVERTISEMENT
就在巴黎夏季奥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中东地区却提早入(多事之)秋。
巴勒斯坦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上周在德黑兰出席伊朗新总统佩泽什基安的就职仪式后,在伊朗革命卫队退伍军人的一个特殊住所内被炸死,将中东再次置于地缘政治冲突的风暴中心。
就在哈尼亚遇刺的前一天,以色列还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部发动一次空袭,击毙了一名真主党最高军事指挥官;近日,以色列还空袭也门红海主要港口城市荷台达及其周边地区,不仅炸毁一些储油设施,更造成平民死亡。这还未算上以军对加沙不间断的轰炸,当地平民的死亡人数已逼近4万人。
较早时,有媒体报道称,以色列和哈马斯即将达成协议,暂停在加沙持续近10个月的战争。这位哈马斯谈判代表正是哈尼亚。他积极参与由埃及、卡塔尔和美国斡旋的停战协议谈判,目的是结束加沙地带的战争并交换人质。
然而,就在人们期盼奥运会能否促成“奥运休战”时,这起暗杀行动的时机和地点加剧了紧张局势,可能为进一步的冲突埋下伏机,并削弱了在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地区进行外交斡旋的前景。伊朗和哈马斯不约而同把矛头指向世仇以色列,扬言要为哈尼亚报仇。
哈尼亚之死反映一个重点:以色列总理涅坦雅胡和其强硬派内阁想与哈马斯达成任何停战协议的可能性为零。尽管面对国际社会的批评,以及国人几乎不间断的抗议,涅坦雅胡决心要将哈马斯连根拔起。
另外,以色列最重要的盟友——美国也对这位以色列强人束手无策。由于白宫目前聚焦于4个月后的大选,无暇应对本就不受控制的以色列。
美国总统在大选年对外交事务的重视度一般会下降,而如今拜登已是一位在例行公事的总统,副总统贺锦丽虽为了争取选票而不得不蹚浑水,但副总统的职权实在有限。预计在11月5日前,美国将“放任”以色列肆意妄为。
回到哈尼亚暗杀事件上,无论凶手是不是以色列,如今后者必须做好准备,应对哈马斯、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等伊朗支持的武装分子的报复行动。
自今年以来,以军几乎每天与前述三个武装组织三线作战,但与伊朗的危机管理却是一级棒。今年4月,以色列袭击了伊朗驻大马士革大使馆,将两国推向冲突边缘。伊朗随后进行了报复,而以色列也进行了反击,导致双方史无前例地互相攻击对方的领土。
然而,两国的报复行动的象征性大于实质性,甚至被怀疑是例行公事,原因是当时双方都不希望局势进一步升级。
然而,这次的事态更为严重。伊朗今次出动精锐部队保护哈尼亚,但盟友领袖却在首都被暗杀,暴露了伊朗安全和情报机构的脆弱性,再次让伊朗颜面扫地,也让刚刚就职的佩泽什基安尴尬至极。
尽管哈尼亚是哈马斯的重量级人物,但德黑兰的反应更值得关注,因为佩泽什基安在上任24小时内就面临着这场危机,除了考验他的威严和领导力,他还必须为自己作为中东地区反以色列头号领袖正名。
另外,哈尼亚此行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座上宾,后者称“为哈尼亚复仇是所有伊朗人的责任”,这无疑是给新总统施加压力。难以相信,伊朗不会采取规模更大的报复行动。
目前留给德黑兰的选项不少,其中包括继续加强对反以色列武装的支援(伊朗长期以来的战略:利用代理人来投射影响力,但不引发直接的军事对抗)、加速发展核武器以提升核震慑等,但唯一不能做的就是与以色列直接对抗。
尽管伊朗领导人未来的言辞必将非常激烈,惟实际行动依然是慎重和战略性。如今,要如何在满足国内激昂的复仇呼声,以及在避免全面冲突之间取得平衡,成为了佩泽什基安政府的优先事项。
哈尼亚的遇刺不仅让中东局势再次陷入动荡,也将各方的战略考量摆上了显微镜。以色列的强硬政策、哈马斯的复仇威胁、伊朗的动向以及全球对奥运会的关注,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图景。
随着世界强权、盟友,甚至是自家抗议者的反对无作用,如今的问题已不是伊朗要不要报仇,而是以色列还要疯多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