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走,见证过事件的人会老会死,真相会随着时间磨灭,也会随着官方话语、文学创作、影视作品而改变。
ADVERTISEMENT
让我这“没督书”的人也来说说《五月雪》。
有人问我,看不看得懂这部电影。上映了接近一个月,国际上获奖无数,影评、观后感,自然也是无数。那些观影须知,进场前必读的善意文章,洋洋洒洒,更是写得精彩。里面各种隐喻暗喻什么喻都不怕剧透的写了出来到处转载,生怕观众“没督书”,看不懂。
谦卑地说,本人国语文学只到中学五年的水平,比不上皓首穷经的学者和各位有识之士。正是怀着期待又怕看不懂的心情踏入电影院。没有那么多故弄玄虚,故事场景虽在中马,剧中人说的却是北马熟识的乡音,包括那些本土马来民间故事,全都是实实在在“隔壁厝边”从小听到大的,比如来源于残暴吸血獠牙王故事所取名的乡镇——华玲,正是獠牙王被追捕后拔下獠牙抛掷之地(Baling)。
这传说故事应该在学校课本里就能看到,不难看懂。至于那些榴梿的象征,是以“三保公”的粪便包裹嘲笑土民至爱的水果,还是落地生根后反而爱上它的浓郁果肉,而尊奉为本地果王?
拿督公与土地公的华巫信仰融合,长久以来有之,学术界更是成堆的研究,不必多说。雪隆更是有上童时穿戴全套传统马来正装的拿督公乩童,这些“敏感”场景,在现实中真实存在,幸好没被玩弄成宗教课题。
然而电影里,却转换为华人先辈自以为融合入这片土地,在悲剧里却没得到庇护,进而失望得要让小女孩从“读番仔书”转校去读“SRJK”。当然侧面也“暗喻”分裂国民的不是学校,而是政治在分裂国民。虽然,影片中的大男子主义父亲对本土文化是嗤之以鼻,娶了娘惹却鄙视本地,同时又以大中华的心态对本地拿督公信仰下跪供奉。
这些现象和心态,在目前的社会仍然存在而不自知。人们傲慢于自身的优良文化,却又不知不觉吃着娘惹们准备的本土化食物和糕粿。就连死后尸骨无存,也还是自己当年看不上的女儿,带着娘惹妈妈留下的手艺做了饭菜糕粿前去祭拜。
影片里的一句话让人沉默,也很地狱。是的,旧政府的时候发生了悲剧,不被承认,也不被正视,只有隔三差五举剑亲吻激起民愤。镜头一转,换了新政府,整片土地却要被收回发展,连年年去荒山野岭坟前搭建唱《六月飞霜》来告慰亡魂的小戏台都要被勒令拆除,真是唱给鬼听都不可以了。两相对比,真的有比较好?还是一厢情愿认为会更好?
时间在走,见证过事件的人会老会死,真相会随着时间磨灭,也会随着官方话语、文学创作、影视作品而改变。官方对此事件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定论,各种档案也未解密。市面上可参考的资料,有国父针对此事专门写的回忆录,大概原因不难窥探分析。说多了又敏感,不如就此打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