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投资都有相应的风险,而一些不合理的回报则意味着有人因此吃亏。说到底,增加基础收入和被动收入、储蓄及适当的投资才是有效的理财方式。
ADVERTISEMENT
警方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共接获约3000宗涉及投资的诈骗案件,导致损失高达4亿500万令吉。这笔损失金额已经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损失金额(2亿1790万令吉),并且非常接近2023年全年的损失金额(4亿7540万令吉)。
根据报道,较发达的州属如雪兰莪(709起)、吉隆坡(455起)、柔佛(368起)和槟城(241起)是接获投报最多的地区。这些数据令人担忧,因为在短短几年内,国人的数十亿血汗钱被不法之徒骗走。
研究显示,生活负担加重是导致投资诈骗案增加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疫情后,许多青年和退休人士试图通过高回报的投资应对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
大多数受害者的金融教育水平较低,由于不熟悉金融市场、天真以及盼望尽快摆脱经济压力的愿望,被不实的金融计划所吸引而受骗。
另一方面,许多退休人士在疫情期间开始使用电子交易,但由于缺乏相关知识,面临更高的被欺诈风险。全球金融诈骗集团常以退休人士为目标,因为他们通常拥有一定的存款,但对投资和网络投资安全缺乏全面的认知,容易掉入网络钓鱼骗局(phishing scam)。
此外,那些感到孤独或在社交及情感方面有问题的老年人,更容易成为金融诈骗的受害者。因此,家人的关心、与家人商量以及共同做出投资决策是避免跌入投资骗局的重要方式。
家庭成员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和意见,帮助识别潜在的风险,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投资选择。
然而,奉行集体文化的大马人更容易陷入亲缘欺诈。因为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相互信任是建立关系的基础,大多数受害者在被家人、熟人或朋友说服后决定进行投资。高信任度导致他们盲目跟从投资,没有去查证和做研究,所以忽视了潜在的风险,从而掉入诈骗的圈套。
此外,从众行为也是诈骗集团常使用的手法。诈骗集团利用人们倾向于跟随他人行为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欺诈。例如,一些受害者因为受到意见领袖(所谓的Guru)的影响或因为与诈骗者在兴趣上的相似性而被吸引做出投资,因而受骗。
从对受害者的社会人口学角度来看,常用的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和职业状况。研究发现,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是已婚还是单身,无论教育程度高低,这些因素与金融欺诈的受害概率并没有显著关联。
相反,受骗的倾向与个体的轻信程度、风险承受能力、自我控制水平、先前的金融教育水平、洞察力以及性格特征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小心驶得万年船;过度自信和贪心常常是导致受害的原因。
任何投资都有相应的风险,而一些不合理的回报则意味着有人因此吃亏。说到底,增加基础收入和被动收入、储蓄及适当的投资才是有效的理财方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