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读者观点

发布: 8:05am 08/08/2024

李梓嘉

社交媒体

正能量

巴黎奥运

奥运铜牌

李梓嘉

社交媒体

正能量

巴黎奥运

奥运铜牌

麦伟坚.奥运夺铜牌的启示

有许多运动员可能欠缺了些运气,或其他事影响了临场表现而落败,是须更大的勇气承担后果。常见的是受千夫所指,甚至在社媒里被套上莫须有的罪名,造受网霸指责,甚至波及家人,叫他们情何以堪。

运动竞赛的观众或支持者,一般只看赛果。但,常在一些国际赛事结束后,可从媒体获知许多运动员的精彩故事,有感人肺腑又让人动容,有激励人生且充满,也有为他们被不公对待而感到不忿与同情。

ADVERTISEMENT

现今的普及,为网民带来了许多的真假资讯。幸好属于正面者仍居多,让大众了解一个成功的运动员背后得付出了多少努力,除了多年的刻苦培训,承受长期伤痛的困扰,面对家庭或社会的期许压力,坚强的克服。这些励志故事,皆可为年轻一代树立良好的楷模。

我国的羽毛球男双与男单球员,在本届争夺的赛事里,在失败的边缘,仍以坚毅的信念,来个大逆转反败为胜赢得奖项。直播过程让举国大众的情绪,也随着比赛的节奏起伏,时而抗奋丶担忧丶欣喜。在胜利时刻,国内不论是住宅区丶商业区或食肆,凡观看着直播者都发出欢呼声,各种族国民团结欢腾的气氛,让人感动不已,更教会我们要好好珍惜享有的社会和谐。

一些运动员在赛会中获奖,或许会为他们带来名利双收,获得丰厚的奖励之余,商业代言也会随着而来。惟,他们须更积极的经营其体育事业,保持着最佳状态和成就,所承受的压力,肯定不比夺标前来得少。

有许多运动员可能欠缺了些运气,或其他事影响了临场表现而落败,是须更大的勇气承担后果。常见的是受千夫所指,甚至在社媒里被套上莫须有的罪名,造受网霸指责,甚至波及家人,叫他们情何以堪。唯有之后加倍努力训练,期盼一雪前耻,再领风骚。

如是英雄迟暮者,会有时不予我而悄然引退,不再参与赛事。故且不管竞赛后的人生作了何选择,但相信凭着他们长期培养出来的积极态度,也可拥有美好生活,同样值得世人借镜。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20am 24/02/2025
郑咏介.陪伴型AI有用吗

人是人,AI是AI,这不仅是因为人更真实、更复杂,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磨合让人更能磨练出同理心、思想碰撞及人文关怀。

近来英国BBC报道,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进步,世界各地都掀起了“陪伴型AI”产业,需求量与日俱增,而与AI谈恋爱更是迅速增长,尤其以女性更为显著。

人类作为群体动物,与他人的互动以及群体连结显得特别重要。柏林夏利特医学院的全球性心理健康研究显示,自2020年冠病疫情爆发以来,人们普遍变得更加焦虑、孤独、无助,其中女性又比男性更严重。

韩国首尔的调查也显示,封城措施让人情绪更加低落,轻生案件增加了两成。各地的抗忧郁药物和舒缓焦虑的药物销售量迅速成长,药厂的产量甚至赶不上销售量。

心理学家坦言,比起疫情,封闭和孤独对人类群体的伤害更大,而且会随着生活未能完全回到常态而持续产生影响。

虽然如今人类社会已经逐渐走出疫情的阴霾,回到正常生活,但疫情时期累积的遗毒,长期以来个人主义盛行、社交媒体迅速普及,以及越来越强调自尊与鼓励、维护情绪安全,都让人类社会越来越不懂得人际交往,并慢慢走向“个人孤岛”。

于是现代人由于太在意个人想法与自尊,而在更需要同理与协商的人际关系中处处碰壁,而在意情绪安全的他们便会倾向于认为现实的人际交往太过于变幻莫测,也太容易受伤,没办法满足情绪价值。而科技的发展让逃避实体社交变得可能,甚至可以做到在不与他人实体社交和接触的情况下生活。

“陪伴型AI”恰恰满足了越来越孤独和恐惧实体社交的人们对于社交和情绪价值的需求。“陪伴型AI”相比起现实中的人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性格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全面量身定制,而且提供24小时无休止的服务。

AI不会面对现实中的压力和疲倦,没有个人的情绪需求,于是可以全心全意以用户的情感需求为导向,无限制地为用户提供情绪价值和情感满足。

在这个大家都庸庸碌碌、生活起起伏伏、每个人自顾不暇的年代,AI提供的情绪价值成为许多人的情感寄托,甚至让“人机恋”变得越来越普遍,就算是正在谈恋爱的人们也会同时进入“人机恋”的新型关系。

对于他们而言,现实生活有太多残缺,但AI能提供完美的情感支持,尽管他们心里也很清楚,这样的情感依赖不现实。

虽然“陪伴型AI”和“人机恋”还无法完全取代人与人之间的实体互动,但我们也不应用简单的价值判断就直接认为上述的人们是异类,对他们作出抨击和鄙视,而是更应该从理性层面去看待这样的变化,去探讨其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陪伴”究竟是会让人们能成为更加完整个体,还是让人类社会的孤独感和缺乏连结继续恶化。

对笔者而言,“陪伴型AI”所给予的情感支持尽管短期内能让人们提升幸福感,减轻现实中的困顿与压力,但它终究是如同社交媒体一样治标不治本,不仅无法取代人与人之间的实体互动,更会导致人们的社交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出现倒退。

无论是“陪伴型AI”还是社交媒体,它们都不过是纵容人们在社交中趋利避害以维护自尊和情绪安全,但过度强调个人自尊和情绪安全的社交环境,其实反而不利于个人成长和成熟,更遑论对人类社会带来好处。

《在一起孤独》一书作者雪莉特克便表示,我们对科技的期望日益增高的同时,对彼此的期待也日益降低,在社交面前不知所措的我们太容易被低风险且唾手可得的社会连结吸引。

科技看似可以让复杂的关系变得简单可期,让人有可以轻易掌控的错觉,但这终究不是真正的社会现实,反而会拉开社会差距。

当社交能力变得越来越稀缺,在别人面前完整表达自我变得越来越困难的时候,我们会明白依赖科技会让我们付出代价,只是到时或许为时已晚了。

人是人,AI是AI,这不仅是因为人更真实、更复杂,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磨合让人更能磨练出同理心、思想碰撞及人文关怀。

只想在AI中得到呵护却不愿面对现实的是“巨婴”,而现实中缺乏同理心、思想碰撞和人文关怀的社会更是值得我们反思与警惕。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