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人民俗里,大士爷是中元节法会中的重要象征,被视为能够震慑孤魂野鬼,维持普度施食秩序的神灵。民间一般通称祂作“大士爷”、“普渡公”、“普渡爷”、“焰口鬼王”,甚至直称“鬼王”。
在华人民俗里,大士爷是中元节法会中的重要象征,被视为能够震慑孤魂野鬼,维持普度施食秩序的神灵。
ADVERTISEMENT
大士爷,亦称“面燃大士”、“靥然大士”、“焦面大士”等,大士一词,显示祂与观音大士的关联:有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也有说是观音附其身以感化;至于那几个与面有关的前缀词,则表露大士爷另一特征:面容丑恶可怖,似被火烧过般不怎么好看。道教则有说法认为祂乃太乙救苦天尊化身的“面燃羽林监斋普渡真君”。或因受佛道教影响,民间一般就直接通称祂作“大士爷”、“普渡公”、“普渡爷”、“焰口鬼王”,甚至直称“鬼王”。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除了名号众多,大士爷的表现形式也有好几种,其中最广为人知大概是纸扎神像。在马来西亚,北马尤其流行的纸扎大士爷,有些还会做得超大一尊,成为当地庆赞中元的看点。我本周正好受邀前往槟城分享漫谈中元习俗,浏览主办方代为收集的资料时,才知道当地有人会将大士爷各种分门别类,如表现在籍贯上:“广府大士爷通常是大花脸,表现得较为温和;福建人的大士爷通常显得面目凶悍,有獠牙、长舌头、眼神犀利。这种形象设计旨在彰显其震慑力量。”
除此之外,大士爷的造型元素里头还有考究,如穿着长袍的是文大士爷,穿短袖衣的是武大士爷,甚至大士爷的脸部颜色也有青、蓝、红、黑之分,皆象征不同的力量和特质云云。其实在香港也有类似的区分,将纸扎大士爷分为潮州式、广府式和鹤佬式三种风格。其中又以鹤佬式的工艺和美感闻名。
除了“可燃”的纸扎大士爷,在不少地方的中元盂兰普度仪式里,也会出现“不可燃”的鬼王。就近而言,新山柔佛再也居民联合庆中元会建有一座“中元大帝庙”,供奉着大士爷金身塑像,中元普度时只将此金身请至法会现场,不另置纸扎大士爷,更不会拿大士爷金身去烧,每三年一度还会举办游神庆典,抬着大士爷金身巡境;柔佛边佳兰四湾宝安宫的中元普度中使用的是大士爷的挂像,布帐上绣有大士爷形象,右手持有“分衣施食”的令牌。更早之前用的挂像甚至不是大士爷形象,而是福禄寿三星。
所以中元普度一定要大士爷坐镇吗?此前本专栏谈过的新山直落爪哇中元普度是由拿督公坐镇,上期提到的青云亭中元普度则是大伯公坐镇。日本学者志贺市子则留意到在香港九龙半岛观塘区牛头角的惠海陆盂兰胜会中,当地居民在盂兰胜会举行前两天,会将“圣人公妈之神位”从祠堂中请出游行,并放置在醮场接受祭拜。
据其研究,“圣人公妈”的原型是那些被埋葬在荒野或义冢中的无名尸骨,或是海上漂流至岸边无人祭祀的溺死者尸体。这种信仰不仅在海陆丰地区存在,也广泛分布于潮汕和福建地区。虽然大士爷和城隍爷在普度仪式中被视为冥界统帅,但对村民而言,圣人公妈是更亲近的鬼神领袖,因此在牛头角的盂兰胜会中,即便有大士爷的纸扎像,圣人公妈的牌位也不可或缺。对于福佬人来说,圣人公妈是盂兰胜会中最具代表度神灵,即是另一种统率孤魂野鬼的“鬼王”。我想这对我们研究和理解东南亚华人的孤魂济幽信仰流变而言,应当颇有启发意义。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