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一個月的佛教盂蘭勝會,與民間的中元普渡,本可以像泰國的九皇爺誕與水燈節、加以包裝成為旅遊賣點,卻偏偏有人把目光短淺的聚焦在女性藝人身上,盡捉著她們的衣著、動作,演出地方是否公開、考量會不會被所有人看到做文章,立下各種規定。
ADVERTISEMENT
農曆七月,民間的鬼月,說一個鬼話應節,你看看當消遣就好,別太認真了。
有位自稱有特殊視力,可以看見常人所看不到的大媽,見我常出入寺院道場,神秘兮兮的湊上來說:來,跟阿姨說,你也看到了?
“看到啊!”聽我這樣說,她精神來了,眉毛挑得老高,“哇,就知道你一定看到的啦,看你老往寺院法會里跑,沒有多少個年輕人會這樣勤快的。快跟阿姨說,你看到幾個?”
什麼跟什麼嘛!我說我看到道場很莊嚴,一切供具都是最精緻的,整體氛圍都好肅穆,“啊!我以為你也能看到……”
大媽是不是真能看見魑魅魍魎,我認為她在故弄玄虛。明明是萬德莊嚴的水月道場,卻被她,或跟她一樣有其它心思的人說成是人鬼大會;明明是酬神謝醮的歌臺表演,卻被伊斯蘭黨州政府裡的袞袞諸公說成是無遮大會,嘴裡一邊說會尊重多元社會文化,一邊祭出各種手段來干擾神誕或中元歌臺,罪名是:不可以讓成年女性的歌臺表演,讓穆斯林看見。
他們究竟看到什麼了?
最初的歌臺酬神表演,是由戲班伶人演出的戲曲,或俗稱的“大戲”,一些地方也請來布袋戲班表演。這兩者我都看過,臺上伶人大紅大白的彩妝、亮晶晶的戲服,唱著我聽不懂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愛恨情仇;七彩的舞臺小窗口上,有小小的布偶人,套在老戲骨的手掌上,像是活了過來般可以舒展自如。
同樣唱著士農工商、歷史神話裡的忠孝禮義,真讓我看得入迷,縱使都聽不懂那字正腔圓的閩南話。
後來,戲班漸漸式微,唱戲的伶人後繼無人,地方宮廟找不到戲班來搭臺唱酬神戲,權宜之計就掛起大螢幕,請人播映經典粵語殘片。同樣演著忠孝禮義、唱著愛恨情仇,酬神戲變成露天戲院,倒也是地方特色。
再後來,主打辣妹的熱舞歌臺成了主流,許是受到臺灣電音花車影響,臺上使勁搔首弄姿的女性表演者,衣服都穿得好少又好緊,一邊唱著電音流行歌曲,一邊搖擺身軀。
臺上燈紅酒綠,臺下烏泱泱一片,來看勁歌熱舞的都不是魑魅魍魎,卻是大叔大媽。新鮮勁兒一過,大叔大媽都嫌激光太刺眼、音響太鬧耳,漸漸的也不去看了。
誰知萬丈紅塵裡,菡萏華開月正明。這樣的歌臺隨著戲曲班漸漸式微,正信道場的法會,成了農曆七月吉祥月的主流,和民間的中元普渡盛會譜成大馬華人獨有的民俗文化。
這麼獨特美麗的大馬文化,伊黨州政府是視而不見的。諸緣惟性曉,本無迷悟人,為期一個月的佛教盂蘭勝會,與民間的中元普渡,本可以像泰國的九皇爺誕與水燈節、加以包裝成為旅遊賣點,卻偏偏有人把目光短淺的聚焦在女性藝人身上,盡捉著她們的衣著、動作,演出地方是否公開、考量會不會被所有人看到做文章,立下各種規定。
說到底,就是看不得女人上臺表演,妥妥的把所有女藝人歧視個遍,不分種族,只要上臺演唱,就是原罪。
這應該是明目張膽的,性別歧視了,對吧?歡迎律師進一步解惑。
那位大媽,和伊黨州政府真要打開眼界,看清楚一個事實:宗教文化其實可以成為旅遊業點金石,歷久不衰的。
把大馬推向保守,把和諧猛踩撕裂的,往往都是過度詮釋教義的,掌權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