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出版有关回儒交流的书目,三十年来仅此一本,仍然还是当年Prof Osman Bakar所编的那一本书。马来学界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也只是孔孟那几本格言书,而华人对伊斯兰的认识也是很刻板和平面,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还是模模糊糊。
ADVERTISEMENT
7月28日,首相安华《亚洲文艺复兴》(The Asian Renaissance)中译版在新纪元大学学院推介。这本书其实写于28年前(1996年),却到今天才有中译本的出版。中译本的主编是邱郁霖、祝家华和徐丙耀,并由一个六人小组的翻译团队进行中译的工作。
惟我们不能说这本中译的出版是为迎合安华担任首相后的“应合”之作。因为中译本主编祝家华萌生翻译这本书之意念其实是早在2017年就已提出的。当时祝家华还是南方大学学院校长,但那时安华还在牢里。祝家华当年有此倡议是很有勇气的。只是这倡议的一年后他校长地位不保,之后的各种纷争,翻译事才一直被耽搁。安华从政路曲折,关进放出再关又放出,这本中译的出版也因各种烦扰而延缓,却在此时此刻“应合”了,但书的出版和安华任相却是“纯属巧合”。
当天的中译本推介礼上,讲评人马大饶兆斌说安华很重视文明对话。1996年出版《亚洲文艺复兴》是安华声势如日中天之时,惟其理念之生成或许更早。饶兆斌指说,安华第一次访华,是在1994年9月。当时他到访中国之地包括山东泰山和孔府曲阜,以及南京中山陵和郑和墓(衣冠冢)。姑不论这是安华的自觉还是背后有“高人”的安排行程,那一趟访华他自称为“文明之旅”。
隔年(1995)吉隆坡举办回儒文明论坛,当时受邀的学者,其中一个就是杜维明。会议的内容后来在1997年由Prof Osman Bakar和Cheng Gek Nai主编出版了一本《伊斯兰与儒学:文明对话》(Islam and Confucianism: A Civilizational Dialogue)。可以说大马是较早提出“回儒对话”的一个国家。可惜的是,饶兆斌指说或许是随着后来安华的官途受挫,回儒对话在大马没有什么进展,反倒是当时与会的海外学者得到了共鸣和回响,阐扬了回儒交流。但在大马,三十年来,回儒交流的议题和工作“进展不大”。查本地出版有关回儒交流的书目,三十年来仅此一本,仍然还是当年Prof Osman Bakar所编的那一本书。马来学界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也只是孔孟那几本格言书,而华人对伊斯兰的认识也是很刻板和平面,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还是模模糊糊。
林吉祥在中译本推介礼致词时指说,安华当年撰写的这本书是在回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首相安华的政治秘书曾敏凯在推介礼则指说,安华的这本书旨在寻找不同文明中的共通点,并往那共生关系努力。说白一些就是寻求“中庸”,不走极端。惟我更想补充说明的是,必须意识,安华的所谓“中庸”之道,其所力求从各文明中寻找“共通点”,是立基于伊斯兰教义的。
安华的书不易阅读,其中有不少“罕见”的术语和用词,间中又有伊斯兰内涵,不易翻译,祝家华的翻译团队还是努力完成了。祝家华还在中译本写了一篇很不错的〈导论〉。祝家华认为我们可以借当年出版的这一本《亚洲文艺复兴》来省思安华Madani Malaysia 中的“回教思想”,究竟包含何种内容和执政方案。没有意外,安华是以伊斯兰概念来诠释及标志他领导的团结政府。祝家华在导论中指说Madani是安华认为一个社会、政府等组织应以宗教思想作为基础 ,也是他参与政治实践的议程及目标。事实上,安华在2022年11月大选前一个月推介《建设Madani国家》的改革方案中开宗明义就指出Madani的六大支柱:可持续性、和平、创新、尊重、信任、关怀与仁爱皆源自《古兰经》中所记载的真主训示之研究,也是先知穆罕默德个性及其伟大领袖性格的反映。
祝家华在中译本导论中把Madani Malaysia翻译成“仁明大马”(而和我们一般惯用的“昌明大马”有别)。祝家华认为仅仅用“昌盛文明”来描绘Madani是不足的,无法反映Madani的核心价值和元素。他主张以“仁爱敬和、永续新明”八字来含盖Madani的六项核心价值,并取其首尾二字,简称“仁明大马”。
昌明大马、仁明大马,何者更为精确?个人觉得,前者昌明大马译得太过俗气,缺乏内涵,惟后者仁明大马这创新词,却也过于抽象形而上,不易明白。新书推介礼成之茶叙时间,我刚好遇上诚信党的穆斯林朋友,乃向他请教这事。他也有同感,并说若要清楚的翻译Madani Malaysia,不如就直接用“慈爱大马”或“仁慈大马”,这样更有亲和力,大家也看得明白。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