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12日讯)高雄一名任职于某化工厂的女子,因认为自己受到同事排挤、主管霸凌,而冒充大学副教授的名义买入高度致癌的化学液体报复!
根据《ETtoday新闻云》的报道,这名女子冒充他人购买核酸染剂“溴化乙锭”后,先是喷洒在主管桌面,导致后者接触后出现皮肤异状。
ADVERTISEMENT
报道指出,女子事后以同样的手法打算报复另名同事时被发现。法院审理时,因考量到她与主管和解,因此判决不受理。
报道指出,当事女子在检方侦办时供称,女主管常常否定她,其他同事也排挤她,让她在办公室感受到被霸凌。
“于是,她在2021年7月间,冒用某大学副教授名义,购入2罐核酸染剂溴化乙锭共50毫升。”
据了解,“溴化乙锭”是一种普遍被用在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染剂,由于它会与DNA结合,进而影响生物细胞内DNA复制过程,进而导致基因突变产下畸胎或是癌症的发生,因此被认定为一种有高度毒性之致癌物质或突变剂。
报告指出,该女子在取得溴化乙锭后,先加工稀释,再趁四下无人时将药剂喷洒在女主管桌上,待女主管接触到之后,出现皮肤不适、气喘等症状;女主管当下并没有多想,仅以为可能是生病。
“女子得手一次后,见主管未察觉,再以相同手法将该毒物喷在同事桌上,但遭其他同事撞见,看到女子举止怪异,当场制止。
“差点被害的女同事在当事女子的柜子内发现不明的红色液体,经化验后确定为溴化乙锭,于是报警提告,而该名主管也在就医后对女子提告伤害。”
该名女子在侦查庭时坦承,因为同事们对她不友善,才会选择使用稀释过溴化乙锭报复。
检方主张,该办公室采集到的溴化乙锭,浓度为建议标准的200倍,且溴化乙锭是法定的致癌物,并因此造成细胞突变,侦查终结后依伤害罪起诉当事女子。
案经桥头地院审理后,法官认为双方都已同意送调解,主管也在判决前撤告,因此该案判决不受理。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