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00pm 13/08/2024

林健文

诗意

诗句

语音

朗诵

朗诵诗

且听风吟

【且聽風吟】詩意上臺/林健文

作者:林健文

全國朗誦比賽一路走來不易,從一開始摸著石頭過河,大家儘量把語音練好,到後來開始注意技巧和語調,直至最近這幾年把重心放在文本上,關心朗誦的,不再只是站在舞臺上演繹的學生,還有指導老師及詩人。朗誦需要一首詩;朦朧詩隱晦,後現代詩的語言過於破碎,一開始大家都不曾想過,詩人是不是會特地為了朗誦而寫一首詩。

朗誦詩,顧名思義就是寫來朗誦的。動地吟最早的經驗是拿現有的現代詩來朗誦,直到後來才有一些特別為了朗誦而寫的詩。動地吟早期,一開始大家的意願是,詩文本來如此,要朗誦的話必須依照原文來。可是詩人寫現代詩並不一定有考慮到朗誦需要的因素,譬如調、律、甚至整首詩的流暢及意象處理,越多隱喻的詩越難朗誦,但缺少隱喻的詩如何去表現意象和詩意?

ADVERTISEMENT

一般上評審會說,這首詩不夠詩意,或者朗誦者表現不出詩的意境。最早的時候,詩人最能夠理解他自己寫的詩,所以由他自己朗誦最恰當不過,可是詩人的語音不一定很好,往往表達不出詩的語調,這就讓聽眾抓不到詩意所在。詩人並不一定是好的朗誦者,於是詩歌上臺,詩意下臺這句話就出現了。十多年前我就想過,不如找一個聲音很好的朗誦者合作,或許吟唱的也行,於是〈降落〉這首詩就找了修捷國剛合作,饒舌加上充滿隱喻的詩句,倒也新鮮,我第一次發現意象結合聲音的魅力。

後來慢慢從語音語調專業人士那邊學了聲音的技巧,發現自己朗誦的確不行,所以就決定不再上臺,但也因此而更加了解,詩句如何配合聲音的調與律,如何牽引聽眾跟隨朗誦者的聲音走入詩的場景及意象裡。朗誦一首詩,有時候可以把詩的語義表現得更完整,聲音就像演奏的樂器,可以把詩人的意思送到聽眾心裡,通過聽的方式,而不是閱讀的方式,不同的語調就像層次不同的語境;聲音和詩,竟然如此合拍,這是我參加動地吟時沒有想過的事情。

簡單文字更易帶出意象

多年來寫了不少朗誦詩,浮浮沉沉,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對,有時候詩句太淺白,詩意就少了;詩句太深,學生很難用聲音表現出來,我自己也陷入一種“詩意是否無法上臺”的困境,一直到我寫了〈air〉。這首詩我想了半年,機緣巧合之下想到這個馬來文和英文不同意思的字,從水的角度切入去書寫一場天災,文字很輕,之前我從未試過如此寫詩;或許還是緣分,這首詩遇到劉巧晴,一個漁村的小朋友,後來她讓這首詩發光。

〈air〉讓我明白,朗誦詩不一定要寫得深澀,利用簡單的文字和詞彙更容易帶出意象,比較重要的是情景和節奏,因為朗誦者在臺上的時間很短,五分鐘,除了讓聽眾聽得明白,還要把詩意表達出來,要是隱喻或修辭太多,詩句會變得很累贅,聽眾也無法捕捉得到詩的精髓。簡單的文字,濃縮的詩意,濃厚的感情,或許是其中一種朗誦詩的方式,儘快讓聽眾對號入座,這樣才容易引起共鳴。

後來我寫了〈魚尾紋〉,確定了這種方式可行,讓朗誦者把故事娓娓道來,是小說和散文的表現手法,在詩歌朗誦裡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效果,只不過,文字還是詩,表現的方式還是詩,這裡面就要有一定的技巧和表達方式。

詩意上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幾年來學生的朗誦技巧提升得很快,語音語調也很好,能夠清楚表達詩的內容以及利用聲音來展現情景及詩意,相信只要有好的文本,他們就能把詩意搬上臺,在背景音樂的陪襯下,還真的會把你感動,讓你讀(感受)到文本以外的東西。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