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学海

|

学记

|
发布: 2:56pm 14/08/2024

卢成宏

卢连安

卢氏宗祠

卢文仪

孙亚利

誉鲁乃发展之父

区鲁乃中学

朱焓烘

王荣玮

历史

温家耀

许豪哲

黄廷毅

林连登

橡胶业

【专题】走过百年熏房见证鲁乃橡胶业兴衰

图/文:黄廷毅 PA23101、许豪哲 PA23098、温家耀 PA24077、卢成宏 PA24080、王荣玮 PA24081、朱焓烘 PA24082 北马区鲁乃中学

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它不仅提供日常生活不可缺的日用、医用等轻工业橡胶产品,而且为采掘、汽车、建筑、机械、电子等重工业,以及新兴产业提供各种橡胶设备或橡胶部件。

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历来被视为重要的国际战略物资,我国政府也把橡胶视为战略物资。

车子下了北海居林高速公路后驶入鲁乃,一间与发展格格不入的木板建筑物在路旁格外显眼。这间木板建筑物,就是见证割胶行业在鲁乃兴衰的重要遗迹——熏房,而许多人不知的是鲁乃的发展,也与割胶行业脱不了关系。

今次,就随着鲁乃中学的学记,透过这则专题报道,一同了解鲁乃橡胶业兴衰的历史。

me  8月14日学海学记专题,7区共用
鲁乃熏房早年的面貌。

电气工业及轮胎制造业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异军突起,国际市场对橡胶的需求量迅猛增长,英国殖民者开始在马来亚重点发展橡胶业。

鲁乃(Lunas)是坐落在吉南区的一个小镇,紧临槟城边界。当地居民除了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还有不少泰裔。

鲁乃开埠至今已超过130年,根据记载,华人早于19世纪已移居到鲁乃。来自惠州的先贤开辟园坵,由于当时的橡胶有价,所以橡胶种植业最蓬勃,可说是当地华人经济发展的先驱。而鲁乃超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史,也与橡胶业密不可分。

3实业家被

以橡胶业起家的,被誉为鲁乃发展之父,他们为了方便运输橡胶而在鲁乃造路,继而在路旁建起店屋,逐渐根据发展的需求而成为具有规模的小镇。

鲁乃目前的人口比例,有相当多印度人,这与当年橡胶业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当时的橡胶园园主为了应付橡胶园的日常工作,通过英殖民政府从印度大量输入员工,当时只是在鲁乃就有多达数千印度人被雇用为割胶工人,并成为马来亚橡胶业最活跃的地区。

随着时代变迁,鲁乃的年轻人在80年代起逐渐离开辛劳的橡胶业,改到邻近地区投身工业领域。

me  8月14日学海学记专题,7区共用
鲁乃发展史上重要的3位先贤,右起为卢文仪、孙亚厘及林连登。

橡胶熏房改建博物馆

鲁乃目前仅存的熏房,见证着鲁乃在割胶行业的兴起与衰落。2006年,这间熏房在一家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下,被改建成一座博物馆,记录着大马橡胶业的发展史、鲁乃的起源及发展过程、先贤奋斗史、地方上故事等。这些历史溯源,也通过照片及文字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鲁乃发展之父之一——卢文仪的孙子卢光裕绘测师,是该博物馆重建的发起人。

根据记载,熏房建于1960年,在烟熏胶片加工业被淘汰后,这间建筑物便从80年代起搁置多年,随后在2006年保持原貌下修复重建,然后开放给公众参观。

me  8月14日学海学记专题,7区共用
学记采访团队在卢氏宗祠里合影。

卢文仪乐善好施为人称颂

追溯历史,卢文仪是鲁乃橡胶业最先的开拓者,带动了鲁乃的繁荣。卢文仪一生都不忘坚持自己的初心,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为地方上社区带来贡献。他在鲁乃实施免费食堂的善举,为当地华侨称颂。

卢文仪在19岁那年踏上了下南洋的路,当年他抵达的第一站并非鲁乃,而是印尼,并做了3年仅供食宿的苦工,随后来到鲁乃才成为他的人生转折点。开始时他租赁园地种蔬果及养猪,收获资本后向英国殖民政府购买土地,种植橡胶并建了熏房。

随着橡胶种植的范围越来越大,卢文仪也逐渐成为当时马来亚橡胶业有名的实业家,有数千工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新工业革命爆发,各国大肆抢购橡胶,胶价的暴涨更让卢文仪富甲一方。

割胶工起早摸黑求温饱

早年的割胶行业养活了鲁乃许多家庭,随着橡胶业转衰,当年几乎开门即见的橡胶树基本上已在鲁乃绝迹,而割胶行业的用品与相关店铺,也随着岁月而消失在时空里。

说到割胶,就是起早摸黑的事,而在鲁乃的一些老行业,仍保持着当年应付割胶工人的“早市”。在各种橡胶产品未形成前,割胶工人需凌晨三四点为生计而奔波到橡胶园开工。由于天色仍暗,所以胶工得点臭土(煤油)灯照明。

天亮后温度会升高,造成胶乳凝固快、排胶时间短,产量跟着低;凌晨温度低,而胶乳则流得更快,自然而然产量就高。所以胶工早起割胶,争取在天亮后完成一天的工作。

当然,若遇上雨天也就无法割胶,因为胶乳会被雨水稀释并且被污物沾染上。

胶工在割橡胶时,会用胶刀在树干上割开一道斜角或者螺旋形的凹槽,让胶乳随着斜道往下流,经过固定在凹槽末端的勺子,流进铁线缠在树干上的胶杯。胶工每天能够割上400至500棵,树龄较大的树则较难割。

me  8月14日学海学记专题,7区共用
鲁乃的发展史,有很大一部份与割胶行业相关。

收集胶乳运到工厂加工

一般上,胶工在气温迅速转高前收完胶乳,然后陆陆续续地从胶林出来,把收集好的胶乳运载到工厂加工。在熏房,员工将称量胶乳的重量记录下来,添加硫酸后倒入凝结缸中。

胶乳经过一个晚上凝固后,隔天则用绞片机来挤压已凝结的橡胶片,直到形成薄片。这个加工过程得使用约5台不同尺寸的绞片机,每缸胶乳可制成约30片胶片。随后,再把胶片送到熏房熏干,以方便运输和存放。

一般上,熏房每次可熏大约七八百片胶片,工友在熏房里用竹竿挂起来掠着,然后点燃柴火熏干。白色的胶片经熏后变成半透明的黄褐色或黄色,过程需要4至7天。久置的胶片或会长霉菌,工友需冲洗后熏干,然后再把熏好的胶片包扎后出售。

me  8月14日学海学记专题,7区共用
熏房经历了多年的烟熏,把内部都熏得一片黑。目前保留内部结构,以及一些胶片作为展示用途。

:遗憾橡胶业走向没落

传统的橡胶加工法一直沿用到70年代,随着新的橡胶加工法的出现,才逐渐被停用。在鲁乃,橡胶温饱了早期艰辛下南洋的先贤,也孕育出在橡胶园长大的孩子,并且带给鲁乃第一期的蓬勃发展。

在鲁乃土生土长的卢连安告诉学记,他对鲁乃的割胶及橡胶相关行业走到没落感到可惜。他说,倘若这个行业没没落,鲁乃就会有更多人种植橡胶,进而让鲁乃的经济得以增长。

他表示,奈何目前的橡胶价早已没往日般值钱,加上也没年轻人愿意继续在这领域发展,因为光是割橡胶就已经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现今人手割胶的工作已被机械取代,所以割胶行业走向没落早已有迹可寻。

me  8月14日学海学记专题,7区共用
卢连安:橡胶目前价低,年轻人也没意愿继续在这领域发展。

学记感想:历史建筑说故事

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不断的进步,我国经济发展已不再依赖传统的割胶及相关领域。一些业者转而发展转基因橡胶树,生产商用蛋白。

割胶与制胶片的行业渐渐被人们遗忘,就像传统的熏胶片的方法也逐渐失传。唯有留下的历史建筑物如鲁乃的熏房,记录并保存着一个地方上的发展史。

负责人感想:采访报道有进步

学记向我提出要做一个黄昏行业的相关报道。思来想去,鲁乃正好有一间见证了鲁乃一路繁花的熏房,而且还记录着在鲁乃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橡胶行业的兴衰。这恰恰就是让学记把这些历史记录下来的最好选择。

学记采访时我在一旁观察,即场也问了一些问题,让学记能够捉住重点,再写进报道里。通过这则专题报道,我看到学记不管在执行采访任务或文字撰写上,都有明显的进步。我希望大家都能够继续下去。

me  8月14日学海学记专题,7区共用
鲁乃目前仅存的熏房,见证著鲁乃的发展及割胶行业的兴起与衰落。
相关报道:

【专题】青年作者马尔科姆6岁起写作 挥发童心 书写童书
【专题】飞航学院CEO:较细心专注 女性 也可冲上云霄!

打开全文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