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发布: 10:32am 14/08/2024

新教育

特殊学生

身障人士证

零拒收政策

公立特殊教育体系

新教育

特殊学生

身障人士证

零拒收政策

公立特殊教育体系

教育部“零拒收政策”:讓每個特殊孩子都能參與學習課堂

报道:实习记者 陈德兆 图:受访者提供

擁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一般指的是在生理或心理上面對障礙,難以正常學習的學生,這樣的情況往往讓家長求助無門,使他們接受教育成了一個極大的挑戰。因此,從最初鑑定到找到正確且適合的學習管道,也成了父母需要思考的問題。

自《馬來西亞教育大藍圖2013-2025》公佈以來,便為國家未來的教育發展制定了明確的方向,同時增加了許多革資源的計劃與方針,包括特殊需求的學生也一併獲得關注。

ADVERTISEMENT

報道:實習記者 陳德兆
圖:受訪者提供

2019年,政府推行“”(Zero Reject Policy),讓擁有特殊需求的學生能夠參與到學習的課堂上,儘可能地融入普通學生的學習環境中。

然而,也許傳統觀念使然,多年來華社對“特殊教育”意識都較為薄弱,許多華裔家長不願接受也不願面對孩子必須接受特殊教育的現實。隨著網絡時代的推進,對特殊教育的關注逐漸提升,有接連好幾所華小開辦了“特殊教育班”,平等化學習機會,縮小差異的界限。

7月初,法情學堂邀請了在馬來西亞教育部特殊教育司(Bahagian Pendidikan Khas),學習障礙單位(Unit Masalah Pembelajaran)擔任助理司長(Penolong Pengarah)的容淑維博士線上演講,以“認識馬來西亞特殊教育”為題,讓聽眾能夠全面瞭解政府制度下的特殊教育發展概況。

馬來西亞教育部特殊教育司,學習障礙單位擔任助理司長(Penolong Pengarah)容淑維博士。
6種需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

要判定孩子是否為特殊人士並非依照個人己見,屬於專業人士的教師也不能夠輕易按照學生的舉止來認證。對於如何判斷學生是否屬於特殊群體,容淑維說,依據《2013年特殊教育的規則手冊》(Peraturan-peraturan Pendidikan (Pendidikan Khas)2013)的說明,只有經醫生、驗光師、聽力學家或心理學家(無論是否在政府部門任職)認證患有視覺、聽覺、語言、身體、學習障礙或多重殘疾的學生,才真正需要接受特殊教育。

教師雖不能隨意判斷學生的“特殊”徵兆,但能夠觀察學生的舉止,若符合一些特徵,教師或輔導教師可以在得到家長的同意後,帶去衛生診所(Klinik Kesihatan)去做兒童發展(Perkembangan kanak-kanak)的檢測,隨後得到醫生的鑑定信件後再向福利部申請身障人士證(Kad OKU),完成後便可申請加入特殊教育班,避免錯過學習的黃金時期。

截至2023年,本地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人數達到了11萬6044位,而學習障礙佔大多數。

種類 人數
視覺障礙 2616
聽覺障礙 3755
語言障礙 1011
身體殘疾 7006
學習障礙 97494
多重障礙 4162

*此數據僅納入醫生及相關專業人士鑑定後並取得身障人士證明(Kad OKU)的特殊教育需求學生。
(數據來源:馬來西亞教育部)

申請“身障人士證明”保障福利

教育無界限,但有時仍需遵照規則行事。讓特殊教育需求學生進入教育體系的其中一個條件便是申請身障人士證,但許多家庭常在這一步上思慮良久,認為持此證明就是一種身分的標籤,會讓旁人戴著有色眼鏡來看之,但是容淑維說明,為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申請“身障人士證明”,可享有政府提供的福利及援助,同時可以獲得福利部的培訓、教育計劃、豁免醫療費用,並且就讀中小學期間每個月可享有150令吉的津貼,儘可能地保障他們的福利。

當然,教育部與福利部各司其職,在處理特殊需求人士的責任亦不同,單從稱呼特殊人群上便有所差異。福利部一般稱特殊人群為“身障人士”(Orang Kurang Upaya);教育部則稱之為“特殊教育需求學生”(Murid Berkeperluan Pendidikan Khas)。稱呼上雖有差異,但關注的群體類型近乎相同。容淑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在《馬來西亞教育大藍圖 2013-2025》所羅列的資訊中,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學生僅有6種,分別是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身體殘疾、學習障礙以及多重障礙,但在福利部官方的《註冊身障人士證明指南》(Garis Panduan Pendaftaran Orang Kurang Upaya)中卻有7種,這又是為何?

容淑維說,在福利部所闡列的7項中,6種和教育部所列明的類型一樣,唯不被教育部列為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是“精神障礙者”(Kurang Upaya Mental),這是因為若將患有精神疾病的學生放入到特殊教育班裡的時候,會威脅老師以及其他學生安全的風險。她也說,在後期的會議討論中理解到,精神類障礙的學生在認知方面與一般的普通學生無異,可安排在普通班繼續學習。然而,若是相對嚴重的話則是需要安排在醫院接受治療,甚至是會規定在醫院學習,因此與一般特殊教育需求學生有所差異。

本地公立特殊教育體系有哪些?

特殊教育需求學生可以瞭解自己的未來學習管道。在馬來西亞,本地的公立特殊教育體系大致分為3大部分,分別是特殊教育學校(Sekolah Pendidikan Khas,簡稱“SPK”)、特殊教育班(Program Pendidikan Khas Integrasi,簡稱“PPKI”)以及融合教育(Program Pendidikan Inklusif,簡稱“PPI”)。與第一項完全專注在特殊教育需求並獨立成校不同的是,後兩者分別在普通學校進行,但區別在於一個是附屬在主流學校並獨自成班,另一個則是讓學習能力較佳的特殊需求學生到普通的班級中上課,儘可能地讓他們融入其中適應環境。

在華小,特殊教育班(PPKI)和融合教育班(PPI)是較多華裔家庭的選擇,除了環境之外,也能夠讓父母較容易理解到孩子情況。根據教育部特殊教育司的數據,全國現目前共有336間華小擁有特殊教育班(PPKI),而融合教育班(PPI)則是依據每年的招生需求而定,因此並沒有固定的數據。

當然,要審視特殊教學需求的學生適合在哪一種類型的學校求學,教育部也有其實行方式,具體有兩種:

01 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的3個月試用期
(Tempoh Percubaan Tidak Melebihi Tiga(3)Bulan Murid Berkeperluan Khas)

適用所有類型學校的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特殊學校-SPK、特殊教育班-PPKI、融合教育班-PPI)

從入學的第一天開始計算,被委任的負責老師觀察特殊教育學生是否可以適應當下學校的環境。

3個月只是規定的時限,若教師在觀察兩個月後發現學生可以適應主流班的環境,便可即刻結束試用期。

02 融合教育審視表單
(Senarai Semak Kesediaan Inklusif,簡稱“SSKI”)

SSKI表單主要是由學校老師負責,並且只適用在特殊教育班(PPKI)以及融合教育班(PPI)。

施行的時間共6個月。首3個月,教師可觀察學生在班上的行為並在這過程中完成SSKI表單。但當教師在完成SSKI表單後仍覺得學生在主流班“缺乏準備”(Kurang Bersedia),可是卻想再讓學生嘗試在主流班適應的話,便可在接下來後3個月的時間裡採用“介入學習”(Intervensi Pembelajaran)的方式來繼續觀察學生。

若學校有特殊教學需求的學生(MBPK),就必須成立“學校特殊教育委員會”(Jawatankuasa Pendidikan Khas Sekolah, 簡稱“JPKS”)。此委員會在接獲有“尚未準備”(Tidak bersedia)以及“缺乏準備”(Kurang bersedia)的學生後,就需開會來討論有關學生是否需要更換至其他更適合的班級(從融合教育班換去特殊教育班)或轉入特殊學校。

技職教育或是另個選擇

另外,升上中學後亦是另一件苦惱的事情,繼續唸書還是選擇手藝活變成了一項關乎未來生活的抉擇。特殊學校以學術與技職區分特殊教育需求孩子的學習傾向。本地的特殊教育中學原有6所,但在去年新建了檳城文蒙裡瑪特殊教育中學(SMKPK Bumbong Lima),因而共有7所學校。但這7所學校關注的面向亦不同:

特殊學校(中學)學術與技職學校的選擇:
˙吉隆坡:SMKPK Setapak
˙雪蘭莪:SMPKV Shah Alam
˙檳城:SMKPK Persekutuan、SMKPK Bumbong Lima
˙柔佛:SMPKV Indahpura
˙彭亨:SMPKV Kuantan
˙吉打:SMPKV Merbok

*注:SMKPK,全稱“Sekolah Menengah Kebangsaan Pendidikan Khas”,較專注在學術性方向。
SMPKV,全稱“Sekolah Menengah Pendidikan Khas Vokasional”,專注在技職教育的方向。

技職教育的課程:
女裝製作、傢俱製作業、電器安裝與維修、HVAC空調安裝、服務、故障排除與維修、桌面出版、峇迪布生產業、預備與製作食物工業、摩托車-維修與服務、足、手、耳按摩療法、美容服務與藝術、預備與製作食物工業、包裝業、美髮業、平面設計、峇迪布生產業、預備與製作食物工業、麵包製作、園林設計、普通種植業、家禽養殖場、水產養殖操作、糕點製作。

更多【:
文史研究學者安煥然/做學問是一段體會人生的路
本地藥理學先驅顏怡江/做學問要走出象牙塔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