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新教育

|
发布: 10:30am 14/08/2024

新教育

洞穴

预言

黑风洞

红毛猩猩

华莱士

Alfred Russel Wallace

马来西亚半岛

林澤升/馬來西亞半島史前紅毛猩猩:華萊士的預言

图与文:林泽升

現代野生紅毛猩猩(Orangutan或簡稱“猩猩”)在世界範圍內僅分佈於東南亞婆羅洲和蘇門答臘島上的熱帶雨林,屬於瀕危物種。這兩大橫跨赤道區域的島嶼隔海相距至少500公里,中間還有個馬來半島將兩島隔開。現生猩猩在我國的自然分佈僅限位於婆羅洲上的沙巴和砂拉越。早期的自然探險家(或統稱為博物學家)在馬來半島叢林內探索和考察時雖然都發現了各種各樣奇特的動植物,唯獨不見有報導過有猩猩存活於這裡,而現代科學也證明半島內確實沒有現生的猩猩。為何地處兩島之間的馬來半島不見其蹤影?不習水性的猩猩為何只分佈於此二島,它們又是如何出現在該島上?其如此特殊難解的地理分佈格局和種種似人亦非人的習性自18世紀以降常是博物學家們熱烈探討的課題。

類似的問題也常困擾著後來成為現代生物學大家的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 (, 1823-1913)(圖1 )。華氏雖然無法在其有生之年解決這些難題,可是通過其野外考察和多年的觀察和深思熟慮,卻也成為解題的一大推手。

ADVERTISEMENT

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 (Alfred Russel Wallace, 1823-1913)(圖1 )
自學成才的華氏

華氏堪稱現代生物學思想的奠基者, 其主要的原因是他19世紀在南美和馬來群島進行自然探險考察時獨立於達爾文(Charles Darwin, 1809-1882)而構思出以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為機制的生命演化論學說。這一學說的基本理論自華氏和達爾文於1858年聯合提出後就歷久不衰,且在現代生物科學研究不斷豐富其內涵的同時為許多生命現象提供合理的科學解說。此外,華氏各方各面的野外觀察結果以及與大自然有關的思想探索還成為眾多現代生物學研究方向的開端。極為難能可貴的是,華氏所有的偉業都是靠自學成才的。因生活所逼,老早在少年時期就得出來謀求生活,他從來就沒緣接受任何正規的高等教育。然而卻留給後人豐富的研究材料和思想遺產。這一點就非常值得現代人做為參考的榜樣。

預言有著古生物化石

華氏於1854至1862年到馬來群島多處進行過科考活動。這長達8年有驚有險的考察經驗和成果他都如實記錄在其考察日記內。

他也在回國後於1869年出版其可謂最廣為後人所知的著作《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圖2)。這一經典的博物學遊記從出版至今從未停版過,而且還被翻譯成多種不同語文版本而廣為流傳。僅這一點就可見其超越時代的吸引力和各族群讀者對其的愛戴。

華氏於1869年出版其可謂最廣為後人所知的著作《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圖2)。

原書的副題為“馬來群島,猩猩和天堂鳥的故鄉”;其內專有一章論述華氏在砂拉越野外觀察和捕獵猩猩的經驗,且在各章節多處論及各種動物在東南亞群島內的地理分佈和針對這些現象提出的合理解說。正因為其開創性的見解,華氏逐被後世譽為演化生物地理分佈學之父;而現代東南亞內主要動物群的分界區域和界限都冠有華氏之名,如華萊士區(Wallacea)和華萊士線(Wallace’s Line)。細讀其遊記,不難見華氏對猩猩的深度著迷和那種提出科學疑問然後親身到野外嘗試尋找解答的為學精神。他深刻體會到大地是他能夠尋疑解惑的學堂;他是有備而來馬來群島考察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探索生物多樣性演化之謎。書中也不時可以看到,這種身處熱帶雨林直接觀察和記錄動物習性的親身體驗對他邏輯思考的激發。以砂拉越生物多樣性富饒的熱帶雨林為背景,在其視覺和聽覺雙重衝擊下,華氏在遊記的第四章(婆羅洲:猩猩的原鄉)裡寫下:

“每一位博物學家勢必期望有朝一日能徹底檢驗熱帶洞穴與第三紀的沉積物,而這些體型碩大的類人猿(注:意即猩猩)過去的歷史與最初出現的情景終能真相大白。”

當時世上無人知曉史前猩猩為何樣,或在哪兒能夠找到它們的化石,華氏卻憑其洞察力和理性推敲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做出了這樣的預言。為了驗證其準確性,他還在1864和1873年推出兩篇文章(“婆羅洲含骨洞穴”以及“婆羅洲洞穴沉積物”)鼓勵當時砂拉越王國的第一任拉者(James Brooke, 1803-1868)和其繼承人(Charles Brooke, 1829-1917)在砂展開洞穴古生物化石調查。6年後其英國同胞埃弗裡特(Alfred Hart Everett, 1848-1898)在離古晉不遠的石隆門(Bau)石灰岩洞穴內的化石發現證明華氏的預言是對的。這些於1879年發現的猩猩牙齒化石(圖3)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現的遠古猩猩化石,是我國對世界科學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最佳例子,非常值得國人感到驕傲。

1879年發現的猩猩牙齒化石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現的遠古猩猩化石,是我國對世界科學研究做出重要貢獻的最佳例子(圖3)。
一百多年後在馬來西亞半島的發現

在南中國海的另一端,華氏亦提倡在英屬馬來半島上開展類似的洞穴考察。於是1898年著名植物學家裡德利(Henry Nicholas Ridley, 1855-1956)逐開始考察雪蘭莪黑風洞山丘已知的一些主要巖洞。可是當時該山丘一帶植被茂密,猛獸亦常出沒,可能因為如此里氏無法在短期內偵察到不易察覺的洞穴。所以調查結果不佳,最後無功而返。

世人得等一百多年後才最終在馬來西亞半島證實華氏的預言。

2012年筆者有幸全程參與和國內外同行一同研究這些在馬來西亞半島首次發現的遠古猩猩牙齒化石(圖4),並於翌年在國際學報上公佈研究成果。其中之一的發現地點就在於黑風洞山丘的洞穴內!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調皮。

2012年筆者有幸全程參與和國內外同行一同研究這些在馬來西亞半島首次發現的遠古猩猩牙齒化石(圖4).

在研究這些猩猩化石的過程中,我們研究團隊也參考了華氏當年在砂拉越採集的標本。華氏當年的捕獵活動看似殘酷,可是無可否認的,他的田野考察和生物標本採集卻為後來科學研究提供了異常珍貴的參考材料。收藏於博物館內的動物標本如獲妥善管理,對現代科普教育和科研是可以有重要貢獻的。

華氏當年在砂拉越採集的標本。
華氏當年在砂拉越採集的標本。

黑風洞山丘洞穴內發現的猩猩化石的地質年齡介於距今約6萬6000到3萬3000年。由於當時東南亞西部海平面比現今低矮,各大島嶼如婆羅洲、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都與馬來半島相互連接,在亞洲大陸南端形成一不小的大陸塊。地質學家還給這史前大陸起了個名,叫“巽他古陸”(Sundaland)。遠古猩猩就生活在這疆域上的叢林中。當海平面在後來的地質時期逐漸上升將古陸地大部分低窪地帶淹沒後,這裡就演變成我們現今熟悉的島嶼地形。海洋與陸地的相互變遷,再加上半島上猩猩的滅絕,最終造就今日猩猩在東南亞特殊的分佈格局。

轉眼間,10年過去了,我們在馬來西亞半島的猩猩化石研究有何進展?本地學術人員在與各地方保育團隊的長期合作下將半島上發現有猩猩化石的地點從原有的4處增加至現今已知的23處!所發現的新化石地點都是石灰岩洞穴,從而提高這些洞穴的科學研究和保育價值。華氏的先見之明著實讓後人驚歎和敬佩!

更多【:
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餘遠騁/企業開始ESG 培訓與交流是關鍵
林國安/文學作品走進課本之教育意義
本地藥理學先驅顏怡江/做學問要走出象牙塔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