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珠 | 匠人魂


日本的匠人精神常为大家津津乐道,老师傅们制一块豆腐、抹茶等,规矩万千,以不变应万变,延续几代人,此等职业道德和能力体现,当然值得学习。但是在马来西亚呢?谁还愿意成为用时间和生命交换手艺的匠人?

ADVERTISEMENT
你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生活的社区里,或从小长大的乡村城镇里,那些我们曾经熟悉并在生活中有所倚赖的打铁打石、修表磨刀制鞋的师傅们,是什么时候了?或者你早就发现,这些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同时养活一头家的师傅们,已经越来越少,或安静的消失了?
在现代词汇里,这些师傅被称为匠人。古人把匠人泛指为手工艺人,现今我们把匠人定义为一生只做一件事,并且做得极致的手艺(守艺)人。园区里的雕塑家邻居刘志明,最近在他的工作室举办《匠 Artisan》雕塑群展,展出乔治市工匠们在他们栖身数十年的老店屋里,从事各种传统手艺的工作现场。
作品里的匠人们,在店屋大厅或廊前制纸灯笼、车宋谷帽、修理三轮车、做香、编制藤具、做纸扎、打船锚等,雕塑非常传神巧制,让每位参观者伫立良久,不肯走开。
志明做了快三十年的雕塑,是大马赫赫有名的艺术家。多产的他,尤于大理石婴儿系列作品最受人喜爱。他这次策划的匠人系列,是为了颂扬传统工匠在社区中留下的印记,提醒人们珍惜这些在地小事物。其中,雕塑里的工匠人物,包括大吉祥灯笼师傅和制香师傅皆已离世。
|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 星洲公开活动 | |||
| 礼品/优惠 | |||
| 会员文 | |||
| VIP文 |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 报纸 |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在一个闷热,等待下课钟声的午后,林老师把批改好的作文簿,请班长分发给班上同学。忽地,老师轻声一问:谁是张丽珠?我举起手。老师说:你的文章是全级写得最好的。我脸上一热,不知所措,怔怔的望着老师……

10月结束。回头一看,从TEDx茨厂街(TEDx Petaling)年会回来,心跳一百完成今年“乘风破浪”主题的讲演任务。当日多位讲者中,领域各异,皆为翘楚。其中,马华作家黎紫书的“我最难忘的人”讲演,让人感动至深。
大会将她的分享内容浓缩得极好。“只要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一株小幼苗一点帮助,它以后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树。黎紫书曾是校园里最沉默的身影,但一位平凡的华文老师在她随性写下的诗与故事里,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灵魂。老师从未当众表扬她,却总在本子上留下认真且细致的批改印记。多年后,她走上了写作之路,回望才懂:那份静默的守候,是她生命中第一位忠实的读者。”
当日站在台后轮候出场,排在我面前的是黎紫书。在布帘后,眼看耳听黎紫书用极其平静的语调叙述这段师生情,竟也安怃了当下的紧张情绪。后来坐在一起,我与她说,能够在时隔二十几年后重见,欣喜之外亦感奇妙。当年和她在车水路1926古迹酒店做过采访,她穿的格子衬衫牛仔裤和谈话内容,我依稀记得。尔后读《流俗地》,连续几晚追看,看完即意识它必成影剧(可以说我马后炮)。这书呀这两年在岛读几乎每天在卖。
那天,我也想起自己的中学华文老师林老师。林老师只教过我一年,那年是中四。整个中学生涯里,学业成绩和课外活动表现平平,身在后段班的前面,中段班的后面,吾等平庸之辈,极少有老师叫得出全名。在每天有上千人来回走动的学校里,在优秀生处处的校园里,常常感觉自己只是个路过的影子。
在一个闷热,等待下课钟声的午后,林老师把批改好的作文簿,请班长分发给班上同学。忽地,老师轻声一问:谁是张丽珠?我举起手。老师说:你的文章是全级写得最好的。我脸上一热,不知所措,怔怔的望着老师。老师再问:平日是不是也有一些文友?我愣了一下,摇摇头。老师没再延伸话题,继续上课。
放学回家后,那一整天感觉脑袋一直轰轰作响。老师这句赞美,很重很意外。尽管毕业后没遇上林老师,也没有她的联系,只盼她一切安好。老师肯定也不会记得,某年某月某天对某位学生一句简单有力的认可,成为这位学生永记心头的鼓励。
这事即便微小,但它也同时教会了我,不要吝啬对人鼓励和赞美。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一句真诚的话,会在谁的心里,点亮一盏久未燃起的灯。
相关文章: 张丽珠/没有风车的风车路 胡须佬/亚叁叻沙 Aki黄淑惠/从自己开始 阿蓟/吉兰丹人的finger food——colek


ADVERTIS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