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发布: 8:00am 18/08/2024

国家原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苏丹纳兹林

世界人权宣言

东南亚区域人类尊严会议

国家原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苏丹纳兹林

世界人权宣言

东南亚区域人类尊严会议

苏丹纳兹林.世界各地人人皆享有尊严:建设包容的社会

不宽容和排斥叙事试图让我们所有人相信,不同的东西也是较差的:是具有威胁性的、非人类的他者。希望通过讲述我分享的故事,我们可以对抗这种叙事,表明团结永远大于分裂,并促进人类的基本尊严和价值。

ADVERTISEMENT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尽管志同道合的人们已经努力了几个世纪,但包容和宗教自由仍未实现。今天,在全球各地,不同信仰和背景的人们因其信仰而被大大小小地剥夺了人类的尊严。在一些国家,某些宗教团体因其信仰而受到政府迫害,被迫离开家园,甚至身陷囹圄。但是,即使在世界上自称具有包容性的国家,少数群体也经常会遭遇可怕的日常侮辱——在他们家附近的墙上会出现令人反感的涂鸦,或者在他们上班途中因为他们的穿着或肤色而受到侮辱。我们必须努力消除这些从宏观到微观的侵略行为,因为所有这些行为,无论多么渺小,都是对人类尊严的打击。每个人,不分信仰和背景,都理应感到安全、受尊重与包容,不仅在自己的祖国,而是在世界任何地方。对我而言,这就是本次会议所代表的:世界各地的每一个人。

今天我很自豪地回顾马来西亚在这方面的记录。宽容与包容是我国的核心价值观。自1970年颁布《》以来——这是对前一年肆虐我们这个年轻国家的可怕种族骚乱的回应——马来西亚一直努力促进其不同种族的团结和睦,并因此获得国际认可。2008年,将槟城乔治市和马六甲列为世界遗产,并赞扬它们是“多元文化贸易城镇的杰出典范”,赞扬它们近500年的跨文化对话与交流历史。在马来西亚,我们的公民使用多达137种生活语言,我们庆祝各种各样的宗教节日,包括开斋节、屠妖节、圣诞节、农历新年、卫塞节、大宝森节及更多的佳节,而且总是充满热情与活力。马来西亚确实被誉为一个多元文化的“成功故事”,而我知道,我绝不是唯一一个相信我们的包容——我们对多元化的庆祝——对我们作为一个持续繁荣的国家,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人。事实上,正如我以前说过的,而且我再次重复:“马来西亚人,不分种族、宗教与地理位置,都需要毫不犹豫地相信,他们在马来西亚的阳光下有一席之地。”

马来西亚被誉为多元文化的“成功故事”

然而,可悲的是,在这里和世界各地,有些人并不认同这一信念。不信任、不宽容:这些本身就是一种流行病,像病毒一样在个人、社区和整个国家之间传播。面对仇恨,我们必须传播包容的信息。面对无知,我们必须传播知识。面对恐惧,我们必须传播爱。当一些人因为其信仰或肤色而被视为不配和不受欢迎的地方,我们必须宣传所有人类生命都具有同等价值的信息。

在此,我想首先思考一下“世界各地人人皆享有尊严”的含义,探讨有关这一概念的神学和外交观点。然后,我想分享一些全球成功案例,它们可能会指导我们在宽容和包容领域采取最佳实践。我始终认为,当我们谈论人性——谈论差异和多元化的价值时——真实、人性故事要比数字和统计资料更有说服力。因此,我很高兴,分享这些故事是本次会议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优先事项。我们这次活动的首要目标是“探讨如何在社区和社会的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类尊严并具体化及实践”。今天,我希望能为这场关于现实生活的讨论做出一点贡献。

但首先,什么是人类尊严?回答这个问题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借鉴宗教、哲学和政治概念。在伊斯兰中,人类尊严根据《可兰经》的尊严(karamah)概念,其中真主在著名的经文中“使人高贵”和“尊敬”人类说到:“我确已优待阿丹的后裔”。真主赐予先知阿丹人类尊严,并将这种尊严扩展到阿丹的整个家族。在亚伯拉罕经典中,这是一句普世经文:“真主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因此,我们有真主赋予的责任,通过赋予所有其他人类尊严来尊重真主赐予我们的礼物。正如《可兰经》中一句重要的经文所说:“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教,以便你们互相认识”。穆斯林被要求接受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的相似之处:换句话说,理解每个人、每个地方的人类尊严的本质。

与此同时,在政治和外交领域,从1787年的美国宪法到1948年的《》,人类尊严的概念已被载入各种文献和条约。但直到最近才明确承诺保护“世界各地人人皆享有尊严”。2018年,为纪念《世界人权宣言》颁布70周年,乌拉圭埃斯特角城通过了全世界人人享有尊严的《埃斯特角城宣言》。《埃斯特角城宣言》明确提出了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原文以及《联合国宪章》中一直固有的信念,即重申“对基本人权、人格尊严和价值以及男女平等权利的信念”。用《埃斯特角宣言》的话说,确保“全世界人人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是人权的基本原则”。本次为期两天的会议将承担这一使命,力求了解我们如何从愿景走向现实,实现一个人人都受到尊重和重视的世界,无论他们是谁,来自哪里,去往何方。

“世界各地人人皆享有尊严”的目标仍未实现

因为,尽管人类尊严已载入世界宗教和国际宣言,但我们显然还没有实现“世界各地人人皆享有尊严”的目标。歧视、偏见、战争、贫困:这些和其他有害力量几乎每日都在我们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作祟,剥夺着人们基本的人类尊严。将理论——一个人人都受到尊重的世界的理想愿景——付诸实践,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但这正是本次会议如此重要的原因。在这里,我们力求将言辞和理想转化为具体、实际的行动和政策。因此,在我今日演讲的剩余部分,我想分享三个真实世界中的故事,这些人正在以身作则,倡导普世的人类尊严,并努力建设包容、有凝聚力的社会。

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第一个故事就发生在马来西亚。去年,在IKIM组织的一次会议上,砂汶圣公会主教拿督唐纳祖牧师讲述了2010年发生在他的教堂的一件事。当时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的关系很紧张,在2010年1月10日早上,唐纳祖牧师醒来后发现有人向教堂扔砖块,打破了一扇彩色玻璃窗。当媒体聚集时,他们本以为唐纳祖牧师会将暴力事件归咎于穆斯林;但他并没有激化局势,而是简单地回应道:“我们真的不想对事件进行揣测,我们也不想指责任何人,因为我们不知道谁是幕后黑手。”他唯一的愿望不是报复,而是和平,他说:“我们希望并祈祷”,“希望事件不会恶化,不会蔓延到美里和砂拉越其他地方的其他教堂与其他宗教场所”。

通过缓和局势和提供平静的声音,教堂得以继续与隔壁的安纳因清真寺(An-Naim Mosque)保持长期友好关系。清真寺和教堂恢复了周五祈祷和周日礼拜时共用对方停车场的做法,并在对方的节日期间共同举办开放门户活动。唐纳祖牧师当时说:“我们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邻居,没有任何负面情绪,只有尊重和兄弟情谊。”他指出,安纳因清真寺的一位伊玛目在听说此事后拜访了教堂,并谴责了这一破坏行为。

这个故事给我们上了几堂重要的课。首先,它向我们展示了宗教领袖的力量,他们通过坚守作为我们所有信仰核心的仁慈、爱与宽恕的原则,缓和冲突,浇灭仇恨之火。事实上,宗教领袖的重要角色是我今日讲述的所有故事的共同主题。而唐纳祖牧师面对破坏时冷静、坦诚的反应为我们所有人树立了榜样,无论我们的信仰,也无论我们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愿他的行动能提醒我们,即使我们没有受到有尊严的对待,也要始终保持尊严。因为只有成为更好的人,我们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友善、更包容。

我要分享的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尼日利亚北部(穆斯林占多数)和南部(基督徒占多数)之间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城市。几年前,当地的一个小型基督教会获得规划批准,在现有清真寺的对面修建一座教堂。基督教牧师为了做好邻居,把建筑图纸拿给清真寺的伊玛目看;在检查图纸时,该名伊玛目注意到教堂尖塔要比清真寺宣礼塔高。虽然规划已经获批,但基督教会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降低尖塔的高度,使其不高于(实际上略低于)清真寺宣礼塔。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友谊的姿态:基督教会欣然接受了他们的新宗教场所不应与现有清真寺竞争或超越现有清真寺。

不久之后,当地爆发了宗教紧张局势。一天深夜,一群年轻穆斯林举着火把在同一条街上游行,意图烧毁基督教堂。但该清真寺的伊玛目穿过街道与这些年轻人交谈,劝说他们不要破坏教堂。他对他们说:“这些人是我们的朋友”。听了本身宗教领袖的话,这些年轻人撤退了,而教堂得以安然无恙。

我觉得这个故事的影响力在于,尊重和礼貌的小举动,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保护他人的大举动,甚至是潜在的牺牲。牧师深思熟虑地向伊玛目咨询教堂计划,伊玛目以尊重的态度告知尖塔高度的差异,以及教会会众对这一关切的高尚回应:这些简单的体贴之举为伊玛目在极度需要保护教堂时播下了种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学会了永远不要低估哪怕是最微小的善意或谦卑的举动。在我们寻求理解和重视他人观点时,世界各地人人皆享有尊严的基础就建立于此。

一个善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还有一件小故事要分享——这次是关于一位名叫乌津佩恩(Uzin Pein)的佛教僧侣,他是缅甸曼德勒省密铁拉市一座寺庙住持。2013年初,该市爆发了可怕的宗教暴力事件,起因是一位佛教徒顾客与珠宝店穆斯林店主在购买手镯时发生争执。在我之前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小小的善举可能会在多年后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看似微小的分歧是如何升级为悲剧的。虽然警方解决了手镯的问题,但当地社区并不满意。穆斯林店主的一家店被佛教活跃分子烧毁;隔日,一名佛教僧侣在经过一座清真寺时被人从摩托车上拖下并杀害。

这一残暴行为激起了一连串报复行动。愤怒的佛教徒手持长矛和剑在城内游行。100多名穆斯林被杀害,不幸的是,28名穆斯林儿童在一所学校中被杀害。在暴力肆虐之时,850多名穆斯林男子、妇女和儿童前往乌津佩恩领导的佛教寺院寻求庇护。尽管发生了宗教冲突和前几日的事件,尽管自己的生命确实面临极大的危险,但这位佛教僧侣还是保护了他们。当晚,数百名愤怒的民众出现在寺院门口并要求交出穆斯林时,乌津佩恩站在寺院门口拒绝了。他站了一整晚,说:“我不能这么做。如果你们要伤害他们,就必须先杀了我。”直到最后,暴徒们都累了并纷纷回家。

这种无私勇敢的行为确实令人惊叹。乌津佩恩没有因为几日前另一群穆斯林的行为而对在他的寺院寻求庇护的穆斯林进行评判或谴责。相反,他毫不犹豫地为他们提供庇护,并在必要时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他们。这个故事绝对是“世界各地人人皆享有尊严”承诺的缩影。对这位佛教僧侣而言,寻求庇护的人是穆斯林,他的许多佛教徒同胞想置他们于死地,这些都不重要。对他而言,他们是处于极度危险中的人;他为了维护他们的尊严和生命的权利,不惜牺牲自己。

我们可能无法都像乌津佩恩那样拥有非凡的勇气,但我们都可以尝试效仿他,首先看到并重视人类,而不是宗教标签。在本次会议期间,我毫不怀疑,我们将听到更多个人和团体以这种方式无私地为彼此挺身而出的故事。我希望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事例能够照亮通往世界各地人人皆享有尊严之路,并教会我们如何踏上这条道路。不宽容和排斥叙事试图让我们所有人相信,不同的东西也是较差的:是具有威胁性的、非人类的他者。通过讲述我今日上午分享的故事,以及接下来会议上分享的故事,我们可以对抗这种叙事,表明团结永远大于分裂,并促进人类的基本尊严和价值。

在结束今日的发言之前,我想重申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致词中所说的几句话。安南先生说:“种族灭绝始于杀死一个人——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是谁。‘种族清洗’运动始于一个邻居背叛另一个邻居。贫穷始于一个孩子被剥夺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当一个生命的尊严得不到维护,往往会给整个国家带来灾难。”

愿这番言论能引起我们所有人的共鸣,不仅在这次重要会议期间,而且在会议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愿我们像唐纳祖牧师一样,像尼日利亚的基督教牧师和穆斯林伊玛目一样,像佛教僧侣乌津佩恩一样,在哪怕是最微小的行动中维护每个人生命的尊严。因为,正如科菲安南所强调的那样,大规模的罪恶源于个人的不尊重行为。正如《可兰经》教导我们所有人的那样,反之亦然。一个善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凡救活一人的,如救活众人”。

(本文为殿下在上的致词。编辑对文字稍有删节。)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