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学者观点

|
发布: 7:20am 18/08/2024

学者观点

退休金

通货膨胀

郑志立

公共服务领域

公务员调整薪资

学者观点

退休金

通货膨胀

郑志立

公共服务领域

公务员调整薪资

郑志立.不能忽略公务员加薪的潜在问题

任何政策都有其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如何平衡政策的收益与潜在问题是所有政府在政策规划中必须审慎考虑的重要因素。希望我国政府在宣布该政策的进一步详情和实施细节时,能够充分评估这些潜在问题,尽可能放大正面效应、减少负面影响,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

ADVERTISEMENT

在公务员现有薪资结构已12年未曾检讨和调整的情况下,首相安华数月前就已提出将调整公务员薪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薪资结构未调整,而非公务员在这12年间未曾加薪。例如,一名公务员12年前获得了每年100令吉的加薪,这意味着12年来加薪幅度未变,而非薪资未变动,即12年前该公务员的薪资为1000令吉,现在则为2200令吉。

在星期六的公共服务首要大会上,首相进一步阐述了分阶段加薪的计划:高阶管理层将加薪7%,而执行、管理及专业组将加薪15%。

政府多次强调加薪政策的益处。首先,薪资较低的基层公务员将能更好地应对的压力;而高阶公务员加薪幅度较小,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此外,提高薪资可以更有效地吸引优秀人才,从而提升的整体素质。这一政策还将对私营领域产生溢出效应:当公务员的薪资提高后,私营领域为了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会提升待遇,从而对整体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预计该政策将影响约160万名公务员。根据统计局6月的数据,这占我国1700万劳动力的约9%。更高的薪资无疑会提升这一庞大群体的消费能力,进而刺激我国经济表现。

综上所述,该政策预计将减轻收入失衡,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促使私营领域提升员工待遇,并促进经济发展。

但我们也需要考虑到该政策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

首先,政府如何支付这笔额外开销是一个关键问题。尽管政策细节尚未公布,但我们可以参考2023年政府918亿令吉的薪金开销,并基于政策提出的第一阶段调整,即今年12月1日实施的最高管理层4%涨幅(另一组别的涨幅为8%)进行估算。保守估计,这将涉及年度额外开销约36亿令吉。这还未考虑到2023年约340亿令吉的开销也需同步调整的影响。

此外,政府今年实施的开源节流政策,如增加服务税、通过电子发票减少逃税现象和津贴优化等,对财政的积极效果尚未显现。而过去10年内,政府收入的复合增长率仅为3.6%,远低于此次加薪幅度,这不免让人质疑政府是否有能力承担这笔额外支出。

同时,过去十年内,政府在债务利息方面的支出复合增长率高达7%,是收入增长的约两倍。如果政府计划通过举债来应付薪资涨幅,未来债务利息支出的增加将进一步削弱财政状况。从长远来看,这对政府财政的影响弊大于利。

第二个问题是,提高薪资对经济表现的影响究竟有多大?通过提高薪资来鼓励消费并刺激经济,往往只能带来短期效果,未必能够从根本上长期改善经济结构。相反,如果该政策能够实现提升公务员工作效率的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巩固我国经济基础,并带来长期的正面影响。

虽然首相在致辞中表示,低效率和表现不理想的公务员将无法享受加薪,但如何监督和确保公务员的工作效率与薪资挂钩,是公共和私人领域都面临的难题。是否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对任何领域都是颇具挑战的一个课题。

第三个问题是,该政策是否会加剧通货膨胀?尽管我国今年的通胀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即1.5%至2%之间,但随着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的上升,如美中贸易关系的紧张和中东局势的不稳定,加之近年来去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通胀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剧。比如,美国在今年5月宣布将对中国制造和出口的电动车进口关税从25%提高至100%,这类措施引发了市场对未来全球通胀压力增大的普遍预期。供应减少与需求增加都是引发通胀的关键因素,而加薪虽然能够鼓励消费、刺激经济,但同时也可能导致需求上升,进而推高国内通胀率,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抵消高消费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从而削弱该政策的正面影响。

任何政策都有其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如何平衡政策的收益与潜在问题是所有政府在政策规划中必须审慎考虑的重要因素。希望我国政府在宣布该政策的进一步详情和实施细节时,能够充分评估这些潜在问题,尽可能放大正面效应、减少负面影响,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