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到泰國曼谷旅遊時,無論在街上、商場或捷運上都不難發現,大部分年輕人的揹包都掛著至少一個約手機大小的玩偶,放眼望去,最常見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隻擁有鋸齒,咧著嘴巴壞笑的小怪獸。經過一番探究後才曉得,這萌中帶點邪惡的小東西叫Labubu,似乎是當今泰國年輕人盲盒潮玩圈的“頂流”。
有趣的是,它多年前已在香港推出,然而真正爆紅則要歸功於韓國女團Blackpink泰籍成員Lisa近日多次在社交媒體發佈相關貼文與掃貨視頻,掀起一波波搶購與追捧熱潮,如今這小怪獸已華麗轉身,在亞洲各地一盒難求。
ADVERTISEMENT
若不是認識這小傢伙,盲盒這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潮流新玩意,完全和我沾不上邊。起初我也不太理解其中樂趣,認為這不過是“花錢買擺設品”的概念,然而問題在於,盲盒並非你願意花錢,就一定能買到心頭好,尤其限量的隱藏版。
首次出手就收穫療愈力量
有一次無意間看到設計師講解一個情緒系列的創作理念而被其吸引,決定親身體驗不確定的樂趣,再當一回“年輕人”,於是我買了第一個盲盒。我抱著新奇的“玩具”和微小的驚喜回家,滿心期待地拆箱。雖然來到我手上的並非最屬意的那一個,但畢竟是新手,無論抽到哪個都是新鮮的第一個,還是小有開心。不得不說,該系列的“擺設品”每個如同一首詩,身分卡上的小標語——“躲進影子裡,畫自己的一扇窗”與我當時的心境莫名契合,頓時感覺“被共情”,意外帶來療愈的力量。
盲盒概念並不新鮮,近年來不斷創新發展,蔓延到了各個消費領域如衣服、零食、文具、旅遊、門票等,主要透過製造不確定感激發消費者的好奇心銷售商品。中國河南博物館數年前推出文創考古盲盒,消費者把土一塊塊鏟開後,可能會看到青銅器、玉器、元寶、銅佛、刀幣等仿製文物,過一把考古體驗。如今,主導市場的中國潮玩上市公司泡泡瑪特旗下的盲盒系列已經成為一種新興的收藏潮流。根據《新華網》報道,該公司去年淨賺7億令吉,市值突破300億令吉,今年首季整體營收同比增長40%~45%,大陸以外的營收同比增長245%~250%,可見盲盒經濟不僅推動新興消費文化,也是市場上不容忽視的消費活力。
每個世代都有各自獨特的收藏印記,如集郵、閃卡、舊鈔、黑膠唱片、積木、模型等,盲盒收藏品也非無用之物。潮流玩具作為藝術品和商業的結合,讓藝術家的創意很快變成具有藝術屬性的實物,不僅擴展設計師們發揮創意與跨界合作的平臺,也降低收藏家購買“藝術品”的門檻。
有人為了圖新鮮、驚喜感或純屬好奇而購買盲盒,有人為了緊追潮流、炒作賺快錢,當然有人單純的喜歡。盲盒模式沒有好壞,只要不是盲猜盲買,沉迷於求而不得的遺憾中,陷入盲目燒錢的無底洞,那麼偶爾給自己孩童般的獎勵又何妨?我很喜歡在網上看到一句對盲盒的美麗註解:“盲盒,是給忙碌的驚喜盒子,讓我們在暫時不忙的時候,做會兒孩子”。
如果說生活就像開盲盒,每天都充滿未知的驚喜和挑戰,那麼潮玩界的盲盒,就像是成人生活的一顆糖。人生漫漫,豈能事事盡如人意?這小玩意能為平凡的生活帶來驚喜,但更重要的是也提醒收藏家們勇於接受不如預期。盲盒雖是玩具,但“懂得玩”就是生活態度的體現,在未知的世界裡保持好奇與熱情,勇於接受每一個意外和驚喜。
我想再買一個自己喜歡的盲盒,以行動支持與參與設計師的藝術之旅,在精緻且具內涵的作品中,感受每處細節所想傳達的故事和情感。或許,做這件事也可以沒有什麼高大上的理由,就只是心裡覺得高興。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