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訊)隨著美國準備對包括大馬在內的東南亞太陽能產品徵收高額關稅,本區域蓬勃發展的太陽能行業,如今前景蒙上陰影。
ADVERTISEMENT
《彭博社》報道,東南亞的太陽能電池板產量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中國。
過去10年在東南亞設立工廠的中國公司,如今被美國政府指責是為了逃避美國對中國太陽能產品徵收的關稅。
綠能企業縮減業務
包括隆基綠色能源科技公司和天合光能公司在內的至少3家公司,已經縮減在大馬、泰國和越南的業務,這些國家加上柬埔寨,都成為美國政府針對的目標。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這4個東南亞國家佔中國以外太陽能組件產能的40%以上,其他在當地設有工廠的中國企業正在尋找可取代美國的市場。
伍德麥肯茲有限公司(Wood Mackenzid)全球太陽能供應鏈研究主管雅娜赫裡絲科表示:“供應商的想法是打包生產線,尤其是電池生產線,然後轉移至印尼、寮國或中東。”
她指出,製造商正在等待美國公佈關稅水平,然後再決定是否需要搬遷。
這種不確定性突顯了清潔能源供應鏈的更廣泛動盪,因為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試圖從中國奪回部分市場份額,而中國在太陽能設備和電動車電池的生產佔據主導地位。
中企陷供過於求
中國太陽能企業還面臨著日益惡化的國內供過於求局面,許多規模較小的企業已經破產。
美國去年8月的一項調查得出的結論是,自2012年美國對從中國直接進口的面板徵收關稅後,一些中國製造商開始在東南亞投資,非法規避了這些關稅。該裁決導致5家公司被徵收不同程度的進口稅。
一些美國公司如今要求華盛頓對這4個國家的所有太陽能產品進一步徵收高達272%的關稅,儘管BNEF在5月份報道,關稅可能介於30%到50%之間。相比之下,白宮對中國徵收25%的關稅,並計劃將稅率提高一倍。
在6月份,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通過初步投票,確定美國製造商受到來自東南亞的廉價進口產品的損害,華盛頓距離徵收關稅又近了一步。
上季度美國從東南亞的太陽能電池板進口量猛增36%,創歷史新高,原因是買家在關稅豁免結束前競相鎖定供應。
中國和大馬的媒體過後報道,隆基股份暫停了在越南的5條生產線,並開始縮減在大馬的營運,天合光能計劃關閉該地區的部分產能,晶科能源關閉了大馬的一家工廠。
調整產量尋找替代市場
隆基發言人在6月份表示,該公司已對多家工廠的產量計劃進行了調整,部分原因是貿易政策的變化。該公司隨後向交易所報備,其大馬工廠仍在向美國運送電池,並且沒有計劃轉移產能,因為印度和加拿大等其他市場的需求足以支持其東南亞工廠。
天合光能在一份文告中表示,泰國電池工廠仍在正常營運,將根據美國最新一輪調查結果來決定如何處理其東南亞工廠。
晶科能源沒有回應置評請求,而晶澳太陽能公司則表示,其越南工廠營運正常。
大和資本市場分析員葉丹尼斯(譯音)表示,並非所有東南亞的中國工廠都會關閉,因為它們的產品可以運往印度、歐洲和其他地方。
他說,一些老工廠可能會關閉,但新工廠如果能找到替代市場,應該能夠生存下來。
在邁向11月份美國總統大選之際,美國兩大政黨對北京都採取了更強硬的立場。這不僅會打擊東南亞的生產,還可能影響華盛頓的脫碳努力,因為去年美國超過四分之三的太陽能產品進口是來自本區域。
民主黨若佔優勢 新稅率或提前
辛裡奇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的貿易政策主管黛博拉埃爾姆斯表示,雖然新稅率很可能會在明年初征收,但如果民主黨在選舉中具有優勢,那么實施的時間可能會更早。該基金會致力於促進可持續的全球貿易。
然而,她認為,美國太陽能製造業的增長速度不如預期,這意味著審查可能會減少。
她表示,美國對中國進口限制的措施可能會繼續下去,如果特朗普當選,情況尤其如此。
她說,特朗普“極其關注”與美國有貿易赤字的國家,其中包括許多東南亞國家。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