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萊大學虛擬在線未來技術與擴展現實(VORTEX XR)實驗室於8月9日展示了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模擬測試,展現了傳統巴氏塗片測試和全新檢測技術PapLite Pro™ 之間的差異,顯現其創新功能和優勢。
報道:實習記者 陳德兆
攝影:本報 陳啟基
ADVERTISEMENT
每每提及女性疾病,子宮頸癌絕對列入病症榜單前3。在馬來西亞,子宮頸癌是15至44歲女性中第二常見的癌症,但仍可通過定期檢查以及疫苗接種的方式來預防。
然而,受民族自身的文化影響以及篩查技術的侷限,這使得篩查子宮頸癌的進程變得緩慢。有鑑於此,無論是對醫者還是患者而言,這往往都是一場磨難的過程。
如今,科技日漸革新,篩查子宮頸癌的方式變得不再複雜,甚至是大大降低了篩查結果不準確的風險,讓女性能夠更早的預防子宮頸癌的侵害。
泰萊大學數字健康與醫學進步影響實驗室兼生物科學學院,健康與醫學科學系的鍾珮珮教授、馬來西亞國家癌症協會研究協調員卡維納什·羅加納丹(Kavinash Loganathan) 博士以及專門從事女性健康的醫療保健人員圖拉希尼(Thulasini)護士,在“輕便專業版巴氏塗片”(PapLite Pro™)的醫療技術推介禮上,輪番分享有關子宮頸癌篩查的知識。
馬來西亞女性篩查次數不足
篩查,是剔除患癌危機的方式之一。唯有通過專業的醫療人員篩查病症,才有辦法降低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但目前的篩查狀況是如何的?
在卡維納什博士看來,馬來西亞女性的篩查次數是不足的。“馬來西亞衛生部所設定的指導方針是18歲以上的女性,應每3年進行一次“巴氏塗片”的篩查。若檢查兩次連續都是陰性,那麼有關機構會調整當事人篩查的時間間隔。檢查的頻率具體取決於檢查者本身的年齡、種族以及癌症病史等等。據我們發現,大約55%的馬來西亞女性在一生中只進行過一次子宮頸癌的篩查,這意味著超過一半的女性從未再進行第二甚至第三次的篩查檢測。”
檢測次數不多,子宮頸癌就有可能像是一顆埋在每個女性身上的定時炸彈。追根究底,為何檢查的女性不多?
“主要是缺乏對子宮頸癌篩查的認識。”鍾珮珮博士說,礙於文化的影響,大部分的女性都認為子宮篩查的方式極具敏感性,如檢查醫生是男性、篩查的過程需侵入體內等等,都讓一般女性無法接受。
這反映了整個社會都缺乏了公共健康教育的意識,以至於出現了檢查等同於“自我貶低”的想法。這樣的情況大部分顯現在中低收入國家。反之,在發達國家裡,子宮頸癌篩查是一件極其普通正常的事情。
新技術解決篩查時遮蔽的問題
除了受到文化影響,目前的篩查方式也需要花費較冗長的程序。
陰影,或許是可以代表目前篩查子宮頸癌所面對的巨大問題。傳統的子宮頸癌通常以“巴氏塗片”(Pap Smear)為主要的篩查方式,這除了是檢查女性子宮頸癌的醫療程序,也能夠讓患者發現子宮頸癌的存在,並儘早治療。
然而,這項技術在採樣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工具的侷限而遮蔽宮頸區域,使得檢查的過程中需使用手電筒照明。
若在偏遠地區大規模的篩查則可能需要耗費人力,只為了讓醫療人員清楚地看見宮頸部位,方便後續的採樣工作。
這樣的情況似乎可以被新技術解決。鍾珮珮說:“研究這項技術的起源,始於我過去在博特拉大學(UPM)所參與的健康篩查活動。當時候的醫療同事都說,篩查的時候因為環境昏暗,手電筒照明的效用也不大,因為手部的陰影會阻擋光線照射到準確的位置,這讓我產生了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想法。”
“後來我和大部分的學者專家匯聚到了一起,一同設計了不同版本的檢測儀器,這個過程除了考慮到製作工具的材料需達到醫療標準,也需要融合照明的功能,才能夠進行下一步的實驗工作。”
新型的巴氏塗片技術在融合了照明功能之後,便能非常精準地在子宮區域採樣,讓女性能夠一次性完成檢測,很大地避免了因為樣本採集不足而被迫重複取樣的問題。雖然這項技術仍在臨床實驗階段,但是它的出現為女性健康帶來了巨大的福音。
鍾珮珮博士補充,“在醫療過程中,融合創新的技術以及人工智能的需求越來越大,但這不是為了取代醫療人員,而是進一步的減少人為的錯誤。”
更多【新教育】: 林澤升/馬來西亞半島史前紅毛猩猩:華萊士的預言 世界綠色組織創辦人餘遠騁/企業開始ESG 培訓與交流是關鍵 林國安/文學作品走進課本之教育意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