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處於小孩和成年人之間的階段,心智發展還未完全成熟,所以在面對生活挑戰時難免感到迷茫,也不懂得如何妥善地解決問題。
ADVERTISEMENT
在世人眼中,青少年是充滿活力的一群,他們有些在求學,有些則剛踏入社會工作,所以應該不會面對太多問題或煩惱,也不會有心理健康問題。
若真是這樣,我們就不會看到青少年墜樓、懸樑等新聞了。令人擔憂的是,國內青少年自殺現象日趨嚴重,根據警方的數據,15歲至18歲青少年因自殺而死的人數,從2019到2020年增加了一倍。
另外的一個隱憂是,愈來愈多青少年擁有自殺念頭,根據全國健康與疾病調查報告,2012年,有自殺念頭的13至17歲青少年為7.9%;2017年提升至10.0;2022年進一步提高至13.1%。
2022年全國健康與疾病調查報告指出,每8名青少年中就有1人有自殺念頭,每10名青少年則有1人曾試圖自殺,當中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患有抑鬱症。
這個現象必須受到各方嚴正看待,探討青少年自殺現象日益增加的根源,以便對症下藥,改善青少年自殺的問題。
青少年處於小孩和成年人之間的階段,心智發展還未完全成熟,所以在面對生活挑戰時難免感到迷茫,也不懂得如何妥善地解決問題。有者會向身邊人吐露心聲,但有者卻把全部問題收在內心深處,久而久之形成情緒問題。
由此可見,身邊的大人要時刻注意青少年的情緒變化,也要學習聆聽他們的內心想法,千萬不要將他們的情緒問題視為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或者認為是叛逆心理,煩惱會隨著長大而消失。殊不知,這可能成為壓死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有些人會認為,現代的青少年普遍上豐衣足食,他們只需要專注學業或工作,有什麼好煩的?
其實,每個時代都會出現不同的挑戰,比如在物資匱乏的六、七十年代,人們一般上面對溫飽問題,一家之主必須想方設法養活一家人,最怕的是屋漏偏遭連夜雨,令家庭陷入無米之炊的困境。
現今,隨著人民與家庭收入提高,較少有青少年過著捱餓的日子。但不可忽略的是,在網絡科技發達下,社會變得愈加複雜,青少年不僅要應對現實中的各種挑戰,比如學業、校園霸凌、兩性關係等,也會面對虛擬世界帶來的各種問題,其中網絡霸凌就會嚴重影響人的情緒,若青少年無法排解情緒困擾,可能會造成憾事。
自殺的其中一個因素與心理健康有關,青少年身邊的人,包括父母、親戚、朋友、教師等,都必須對精神病有所認識,這樣才能察覺青少年的行為變化,在發覺情況不對時伸出援手,或者尋求專家幫助。
除了心理健康因素,自殺也與人際關係、媒體、壓力等等有關,最重要的是,父母與學校必須從小開始讓孩子知道,若面對生活難題就尋求幫助,不要獨自承擔所有痛苦。當然,我們也需要製造一個讓青少年願意、放心與安心求助的環境。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