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2日綜合電)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週三在北京開幕,除了169家企業集中展出了600餘件創新產品,27款人形機器人整機亮相,創下歷屆之最。現場上演“機器人總動員”般熱鬧場景:一絲不苟地疊衣服做家務、有條不紊地搬運貨物、精準高效地執刀做手術……機器“打工人”斗絕活,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給觀眾帶來多樣精采體驗。
香港《文匯報》報道,全球首個全尺寸純電驅人形機器人“天工”平穩擬人奔跑,Walker S Lite現場展示在汽車智能工廠“打工”技能,全球首款搭載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正模擬手術過程……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也成為大賽場,機器人們各顯神通,合力展示科技魅力。
ADVERTISEMENT
中連11年稱霸工業機器人市場
今年大會以“共育新質生產力 共享智能新未來”為主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在開幕式表示,截至2024年7月,中國持有的機器人相關有效專利已超過19萬項,佔全球比重約三分之二,中國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約15%。
他指出,中國已連續11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近3年新增裝機量佔全球一半以上,製造業機器人密度達到每萬名工人470臺,10年間增長近19倍。服務機器人在家庭服務、醫療康養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特種機器人在空海探索、應急救援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天工1.2 MAX”首亮相
在大會開幕式上,由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天工1.2 MAX”首次公開亮相,身高173cm、體重60kg的“天工1.2 MAX”用雙手抱起大會徽章,自主走上舞臺中央將會徽準確放入啟動臺上,贏得現場巨大掌聲。這臺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擬人奔跑人形機器人“天工”,還一路巡館到特斯拉展臺“找朋友”,完成跟靜態展示的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合影。
在機器人大會現場,“天工”除了地面奔跑行走,還展示了靈巧手,語音交互、無序抓取等功能。藉助具身智能大模型,“天工”機器人將能夠接收視覺和聽覺信息,將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和思考,並自主執行任務。在下達語音指令後,具身智能機器人就可以基於開放詞彙目標檢測與任意物品分割多模態模型來完成一套抓和放的動作。
今年將人形機器人總部落地北京亦莊的優必選,帶著Walker S、Walker S Lite等“人形機器人天團”亮相展會,現場展示人形機器人工業場景解決方案。北京優必選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長郝寶玉介紹,工業版人形機器人Walker S Lite已“入職”多家汽車工廠。
AI骨科手術機器人突破毫米級別
長木谷現場發佈了自主研發的全球首款搭載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的AI+ROBOT骨科手術機器人ROPA,手術控制精度突破毫米級別,解決了縮短手術時間、降低手術風險、減輕患者痛苦等傳統手術瓶頸。
此外,特斯拉Optimus人形機器人也在展會首發亮相,全身具備28個活動關節、雙手共有11個自由度。鈦虎機器人發佈人形機器人T230新品,主要應用於重物搬運場景,力量相當於正常成年人的三倍。
AI機器熊貓生動
另外,仿真AI機器寵物米塔熊貓(metaPanda),能夠感知、理解、陪伴人的機器人夥伴,通過對真實熊貓習性的AI深度學習,擁有一套生動形象的行為邏輯和情感表達。
TITA機器人是具備高度感知力和決策力的仿腿雙輪足機器人,全身擁有6-8個自由度,將輪式機器人的速度和敏捷性與足式機器人的強適應性結合,穿越各種障礙時可保持穩定。
辛國斌表示,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是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領域。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演進,全球機器人產業創新密集活躍,機器人易用性及配置效率顯著提升,正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推動人類社會加速進入智能時代。
辛國斌表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推動機器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促進全球範圍內各類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共築良好發展生態。
小米賣一輛車虧逾4萬
雷軍回應:還在投入期
(北京22日綜合電)小米創辦人雷軍週三於微博披露,在今年第2季交付了2萬7307輛智能汽車,收入64億元(人民幣,下同,約39億令吉)),毛利率為15.4%,虧損18億元。粗略計算於季內每賣出一輛SU 7,便要虧損6.6萬元(約4萬令吉)。其後這個“小米賣一輛車虧6萬多”話題更登上微博熱搜。
據《新華財經》報道,雷軍微博發文表示,“小米第二季財報:營收889億,成長32%;調整後淨利62億,成長20.1%。堅持技術立業,研發投入55億,成長20.7%。”
雷軍的文中還提及,“智能汽車等創新業務:交付提速,全年10萬輛交付目標預計11月完成。第二季交付2萬7307輛,營收64億,毛利率15.4%;虧損18億,還在高投入階段。”
雷軍在個人微博事後還就“小米賣一輛車虧6萬多”相關熱搜進行了回應。他說:“造車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小米汽車還在投入期,希望大家能理解。”
指前期虧損屬正常狀況
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週四亦在微博談到小米賣車虧損時,亦指出小米汽車剛剛起步,“時間是小米的朋友”。
報道指出,小米汽車業務前期需分攤包含,工廠建設、技術研發、人員成本、門市建設等費用,虧損屬正常狀況,目前小米汽車在保質保量的基礎上,進入產能全面提速階段,計劃11月提前完成,全年10萬臺交付目標,全年衝刺12萬臺,預計年內單車虧損會逐步收窄。
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受訪時談到小米SU7的虧損有2個原因:第一,目前小米汽車的規模較小,而汽車是一個典型的規模經濟產業,未來有信心做大汽車的規模;第二,小米第一輛車是純電車,投入成本較高,消化這部分成本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盧偉冰也在業績電話會議上透露,小米希望用一輛車的規模超越同業幾款車的規模。他表示,“像小米SU7這樣一款定價在20萬元以上的純電車,在7月已經成為行業的第一爆品,超過特斯拉Model 3。”
據市場分析指出,經調整虧損受不同因素影響,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投資公允值變動、收購所得無形資產攤銷、基金投資者的金融負債價值變動,以及所得稅影響。惟小米未有公佈汽車列賬虧損。
體驗生成式AI“豐富多彩”
日記者:中AI無處不在
(上海22日綜合電)《日本經濟新聞》的記者若杉朋子近日在上海體驗了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應用,並發現在中國,生成式AI的應用已經變得“豐富多彩”。
實現“人車自然對話”
《日本經濟新聞》指,中國各企業為了提高服務質量引進AI,消費者也願意為此買單,形成了良性循環。新興電動汽車製造商蔚來汽車利用AI實現了“人與汽車的自然對話”,旅遊預訂網站攜程則開發了AI自動安排旅行行程的功能。
“嗨,NOMI,外灘附近有什麼美食?”記者坐上蔚來的ET7轎車,向車載人工智能駕駛助手NOMI詢問上海旅遊勝地外灘的美食信息。
“外灘附近有很多美食!比如老正興菜館的八寶鴨。”顯示屏上的NOMI換成開心的表情,為記者介紹老字號中餐館的招牌菜。
報道稱,過去,NOMI的功能主要是聽取並執行像“關閉後備箱”這樣的語音指示。但前不久的升級為它搭載了生成式AI,使其可以與人進行更自然的互動。
“AI將成為智能電動汽車企業的核心基礎能力,一個成功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一定是一家成功的AI公司。”7月27日,蔚來汽車首席執行官李斌強調了AI對於汽車產業的重要性。
中電動車競爭“智能化”
報道稱,在電動汽車普及的中國,業界的競爭重心轉向“智能化”,AI開發的成敗將成為左右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備受關注。不僅是蔚來,小鵬汽車等競爭對手也將致力於AI相關的研究開發。
報道還稱,吹響加速AI開發號角的,不僅是汽車行業。攜程集團也已經通過自主開發的人工智能,實現了自動生成旅行計劃等功能。攜程集團執行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表示:“每個行業都需要創新,旅遊業也是如此。”
中生成式AI使用者56%
報道稱,日本總務省發佈的2024年版《信息通信白皮書》顯示,在日本生成式AI使用者僅佔9.1%。而在中國,該數據達到56.3%,遠超美國的46.3%。
報道認為,中國有著消費者積極嘗試生成式AI的沃土,促使企業將AI應用於產品。現如今,各國都開始競相推動生成式AI的落地。此時,能讓消費者參與進來並推進普及的創意十分必要。
濫收英語差國際生 靠AI交功課
澳憂學位貶值 調高門檻
(悉尼22日綜合電)澳洲衛報近日發表系列報道,指出澳洲一些學界人士質疑該國大學為了收取學費而濫收國際學生,造成愈來愈多連基本英語都說不通、寫不好,全賴翻譯機和近年流行的ChatGPT等人工智能(AI)工具交功課就畢業學生出現,學位有“貶值”之虞。
調高英語能力 增簽證費
為維護澳洲“高質國際教育供應者”聲譽,澳洲教育部長克萊爾表示,將提高申請學生簽證的門檻,包括調高英語能力要求和增加逾一倍的簽證費,並預計在下週公佈限制留學生人數。
然而,限制留學生措施引起反彈,認為此舉將損害大學的利潤,恐使研究經費萎縮和損害大學的國際排名。大學方面也表示,相關限制政策可能導致全澳4500個教育及研究職位被削減。
據香港明報報道,在上月底刊出的報道中,一些英語流利的受訪澳洲本土及國際學生向《衛報》表示,經常覺得大學教室冷冷清清,因為不少人逃課或不發言。而在做分組習作時,他們還要幫忙英語太差的同學。
有現正修讀STEM課程的學生抱怨今個學年完成的3個分組項目,由於組員英語不濟,本該半分鐘完成的討論都要花上半個小時。署名比恩的一名快將完成碩士課程的留學生表示,因為其分組功課“無人作出貢獻”,她無計可施唯有使用AI工具獲取靈感。
受訪學生們還表示,目睹澳洲當地和國際學生的作弊程度非常嚴重,校方的評估方法卻未能跟上,例如有些人在無人監督的閉卷考試中將問題複製到ChatGPT,根據程式輸出的內容寫下答案,甚至可能獲得優異成績。
碩士班逾半存語言問題
曾在澳洲福林德斯(Flinders)大學教授社工科的佩特森表示,其指導的碩士班有逾五成學生存在“顯而易見的”語言問題,他評卷時一旦發現疑似抄襲,就會評為不合格,可是涉事學生依然通過上訴而取得文憑。
逾30年來在多間大學執教過的一名文科講師稱,“碩士學位的價值不如過去的學士學位。”她表示,近年其班上的海外學生人數增加了多達八成,大多數人都不能讀寫或理解基本英語,要靠翻譯機、ChatGPT等輔助,“身為講師,你無權去給學生不合格……院系方面不想有不合格,因為他們想要錢;假如給學生不合格,你就會斷了財源。”
墨爾本大學高等教育專家勞克徹舉例稱,悉尼大學從招收外國學生所得佔了其總收入逾四成,比從政府取得經費還要多。
從58萬增至逾70萬人
今年2月到澳洲的留學生人數刷新紀錄,由疫前58萬增至逾70萬人。入讀澳洲大學的海外學生必須強制通過由認可機構提供的英語評核。然而不少受訪學者表示,其執教課程不斷出現多達半數學生不似能理解英文內容但仍獲取錄。他們質疑這是因為大學依賴國際學生的學費而降低收生成績門檻,又或是一些國際學生以請人代考等不法手段通過英語評核,可是各間大學沒有充分審查學生的語言能力。
不過一些確實依法通過評核的學生表示,他們的英語程度不足以應付在澳洲求學,更不消說獲取碩士學位。有來自第三世界的學生抱怨大學除了收取高昂學費,並不關心他們語言能力不逮影響求學過程。
新策將削利潤損排名
4500教研職位恐被削
澳洲教育部預計下週公佈限制留學生人數,惟掀起爭議。標普指出,此舉將損害大學的利潤,可令研究經費萎縮和損害大學的國際排名。大學方面也表示,相關限制政策可能導致全澳4500個教育及研究職位被削減。
數據顯示,悉尼大學錄取的國際學生佔該校學生47%(逾3萬名),在澳洲八大院校(Go8)中比例最高。墨爾本大學與澳洲國立大學、昆士蘭大學、阿德萊德大學同逾35%。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校長卡梅龍認為,任何大學所收國際學生都不該超過學生總人數的三分之一,否則便是損害教育事業。
澳大學全球競爭力或受影響
澳洲教育部長克萊爾矢言,政府會以行動維護澳洲“高質國際教育供應者”的聲譽,其中一項措施就是提高申請學生簽證的門檻,包括調高英語能力要求和增加逾一倍的簽證費。
不過國際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QS)總裁特納表示,澳洲大學的研究經費和維持前沿排名均很依賴留學生的學費,收緊政策可使數以萬計海外學生放棄到澳洲升學,影響澳洲大學的全球競爭力。
代表39間大學的Universities Australia表示,因學生簽證處理程序減慢和因新措施而取消報讀及入學,估計令澳洲大學今年總欠逾5億澳元資金,可能導致削減多達4500個高等教育職位。
《衛報》指出,澳洲政府給予大學的研究、發展投資“落後了30年”,遠低於OECD平均,唯靠國際學生的學費收入填補。有學者稱,國際學生收入對於彌補政府在工程、健康和科學等“關鍵學科”研究和教學方面的資金不足是必要的。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