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焦点

|
发布: 7:00am 22/08/2024

民间舞蹈

中国舞蹈

民间舞蹈三级跳

田露

敦煌舞

民间舞蹈

中国舞蹈

民间舞蹈三级跳

田露

敦煌舞

【民間舞蹈/02】中國“三級跳”模式 將土俗舞變藝術

报道:本刊 陈星彤
民間舞蹈三級跳之第三跳:
田露在2006年的作品《紅珊瑚》,雖然舞者沒有拿道具,但觀眾仍可以感受到她從民間挖掘的素材,有《海陽秧歌》動作的影子。

中國擁有56個民族,由於漢族以外的55個民族相對漢族人口較少,習慣上被稱為“少數民族”。在民間舞蹈的保存、呈現以及再現,中國的舞蹈編導又是如何將它們從民間帶入校園,甚至登上舞臺,發展成藝術舞蹈又不失傳統?

報道:本刊 陳星彤
圖:取自網絡

ADVERTISEMENT

“在中國如何將民間語彙轉換成舞蹈的過程,我們叫做‘雙創’。”

來自中國的舞蹈學者暨舞評家江東表示,雙創指的是在民間舞蹈上,如何用傳統留下來的舞蹈形式,讓它具有創造性的轉化以及創新性的發展的方式。

“為藝術生活服務”,是中國的舞蹈編導不斷思考的問題。他表示,在這之中就屬北京舞蹈學院的教授的表現,最為出色。

2013年的作品《漣漣有魚》,田露用海陽秧歌表現的一條魚,音樂用的也是當地的民間音樂。雖然沒有再看到扇子和手絹,但其中的律動幾乎都是海陽秧歌的律動。

“2014年,她編創專場晚會《緣從民間來》,意思就是所有緣分都是從民間來。她運用民間語言創作不同的舞蹈作品,呈現和表達自己多年來對中國民族民間舞學科的研究與思考。”那田露又是如何通過民間傳統的舞蹈形式,最終將其帶入教學內容,再登上舞臺?江東表示,這離不開中國舞蹈創作的“三級跳”過程。他以中國山東的民間舞蹈──海陽秧歌作為例子,從視屏中可見民眾拿著手絹和扇子,在廣場上載歌載舞。

▲江東表示,中國保存與編創的民間舞蹈體系完善,但保留民間舞蹈的在地元素,不會跳得像現代舞,是編舞家的最大挑戰。(譚湘璇/攝)

以三級跳方式保留民間舞蹈

“在中國我們有個說法叫做‘老藝人’,就是掌握最傳統舞蹈的這批人。有一批在城市的,學過舞蹈的專業人士,向老藝人學習之後繼續往下傳承的,我們叫做二老藝人。”

而這些民間的舞蹈形式,在經過他們的“加工”帶入課堂,這就是“二級跳”。至於第三級跳,就是田露創作的舞蹈作品。江東表示,好比根據海陽秧歌創作的《紅珊瑚》,便是田露在學習民間舞蹈之後,由最原始的素材再經過課堂轉化,最後變成舞蹈的語言。

“當田露老師看到這樣的民間舞之後,在課堂裡又進行了組合化的提煉,再用這些東西進入到創作。”

中國著名舞蹈家田露。

民間舞蹈帶入課堂的限制

江東強調,如是的創作在當地稱之為民族民間舞的創作。

當中最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編舞者必須使用民間的舞蹈語言編排,“我看到很多舞蹈學生在表演時,他們的創作用的也是民間舞的語言素材,但我看他們的作品時感覺像現代舞。”

究竟要如何才能在舞蹈創作中更靠近民間民族舞蹈風格,江東以田露的觀點分享予大眾參考,“她說,一個地區民間舞蹈風格及節奏的特點,體現該地區民百姓的性格特徵。因此,在認識的基礎上完善它,然後重點化、鮮明化,從民間舞的素材昇華,轉化為作品語言的獨特風格。”

民間舞蹈三級跳之第一跳:
農村跳的海陽秧歌是最傳統的民間舞蹈,他們以節慶的方式表演。但隨著鄉村城市化,年輕人都到城市謀生,在民間看到這樣的舞蹈,只有節慶時期。參與舞蹈舞者有男有女,女性舞者的這些動作被中國舞蹈工作者捕捉,將其帶到課堂。

而若民間舞蹈要進入藝術範疇,就得視藝術家個性的自我表達,過程中必須經歷素材的選擇、認識和提煉。他直言,民間民族舞蹈是老百姓的生活,經由藝術家的眼睛看到的民間舞蹈表現形式,在心中醞釀沉澱再經過昇華,才能將民間素材轉化為舞蹈作品語言,體現在舞蹈舞臺之上。

保留民間舞鮮活性很重要

對於中國民間民族舞蹈的傳承,來自四川師範大學舞蹈學院的教授袁媛也有一番見解。她表示,民間舞蹈創作源於民間、傳承於課堂、發展於舞臺,“民間的鮮活性一定不能死在課堂。若到民間去看,人民在跳舞的時候那種由內而外的幸福感,還有那種非常自然的舞蹈,真的會讓你熱淚盈眶。”

袁媛所編排的“心有所屬”原創舞蹈作品,薈萃由“蜀地逸彩”“情漫山川”兩個篇章構成,展現民間舞蹈的特色。

她認為,很多時候,課堂上的舞蹈老師刻意地在動作上“死摳”而沒有了民族文化,“我覺得那樣的傳承和氛圍,是一件很遺憾的事。”她也強調,舞臺的藝術創作不單是課堂素材的堆積,而是“從人出發”最終走向人的一門藝術。

“創作一定要是來自自己的發現,自己的感動。有了自己的感動才能去選擇,我需要什麼樣的元素支撐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表達。”

袁媛編排舞蹈作品“心有所蜀”,帶領四川師範大學學生亮相中國的國家大劇院戲劇場。

她以四川羌族間的民間舞蹈為基礎,編排的《走祥雲》為例。該舞蹈結合羌族民族的歷史故事以及精神,“我看到他們今天的幸福再想起他們艱難的歷史,‘走’是奮鬥的意思,‘祥雲’是中國人隱喻的吉祥。民間有句話說:‘心中有祥雲,大路小路任你走’,我抓著這樣的概念完成這樣的作品。”

在作品中,袁媛使用羌族民間舞蹈最傳統的轉胯畫圓元素,寓意“走”。同時加入現代的交響蝶舞,“田露老師曾說過,若我到山裡邊走,那舞蹈中給人的感覺就是傾斜的,要有現實的感覺。”她再三強調,舞蹈一定是要源於生活,但要高於生活,“因為我們的舞蹈不是再現生活,它是再塑生活,我覺得藝術應該是創造比生活更美的生活。”

民間舞蹈三級跳之第三跳:
2003年,田露創作《翠狐》,它的創作和發展是對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和傳播,採擷海陽秧歌提氣“懸針”狀態的擰傾體態,大量地將海陽秧歌中的肢體動作融入,用秧歌將靈狐形象塑造得非常完美。

外國學者不認可

但江東坦言,民間舞蹈的三級跳過程,並不被外國學者認可。

“他說再創作的舞蹈不是folk dance,不再是民間的舞蹈。但中國民間舞蹈的概念,是從民間、教學、再到藝術創作,這樣的一個是‘三級跳’過程。”

對此,來自中國蘭州文理學院講師解雨姣認為,透過將民間舞蹈帶入校園,才能保留舞種。她目前正在研究撰寫學術論文,而敦煌舞最大的特色,便是從敦煌莫高窟的壁畫舞姿中挖掘、研究並創建成中國古典舞新流派。

解雨姣認為,透過將民間舞蹈帶入校園,才能保留舞種。(陳星彤/攝)

1979年,甘肅省歌舞團《絲路花雨》把敦煌樂舞壁畫用舞劇的形式登上舞臺。看見該舞團取得空前絕後的成功後,蘭州文理學院駐校專家高金榮決定進一步挖掘和整理被譽為“東方藝術寶庫”的敦煌莫高窟,立志開創一門敦煌舞蹈課程。

“高老師說,一個好的舞劇可以發展,但要如何傳承40年、50年甚至上百年,它應該要建立一個教學體系,去培養人才,來維持和保護這樣的舞種。”她說。

舞劇《絲路花雨》的問世,融入敦煌舞元素,引起中國舞蹈界的極大關注。
相關稿件:
【民間舞蹈/01】保存與復興民間舞蹈 大馬舞蹈該長什麼樣?
【大馬華語01】馬來西亞華語變調了嗎?
【豐收節/02】長屋裡的眾生相:戰鬥到底的伊班精神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