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规律,惟大部分人对于生命末期毫无准备。尤其是看着银发苍苍的父母,在他们患上不可逆转的疾病或日渐衰弱时,在医疗和衣食住行上,孩子如何帮助他们呢?
ADVERTISEMENT
安宁疗护与临终关怀有何不同?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分科也越来越细。年长患者照护方面,除了近年来较常见于报刊的“老年医学科”(geriatric),像是末期肾病等疾病也有另一选项——安宁疗护(palliative care)。这又与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有何不同?
慈悲安宁疗护基金会(Kasih Hospice Foundation)主席吴碧彬医生解释,虽然有些网络资料会区分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但为了避免民众混淆,本地并不这么做,相关机构也已更名为大马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委员会(MHPCC)。基本上二者提供一样的服务,只是临终关怀属于比较通俗的民间用法。
来自信望爱安宁疗护协会(Faith Hope Love Hospice Care)的萧燕青医生指出,国外会如此区分二者,主要与医疗保险和政府资源分配有关。在大马,居家上门提供服务的非政府组织(NGO)名字通常带有“hospice”,所提供的亦是安宁疗护服务。
“安宁疗护的起源与癌末有关,正因如此,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安宁疗护对象便是癌症患者。但是根据本地2015年的数据,67%需要安宁疗护的对象都是非癌患。” 萧医生说道:“年长患者方面,大多是因为器官衰竭,例如心脏、脑(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肺、肾和肝等。最重要的是,他们与癌症患者的需求是一样的,包括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的缓解。”
吴碧彬医生补充:“目前比较常见的安宁疗护长者是因为末期肾病、第四期癌症,失智症患者也开始纳入其中。少数是因为等不到移植的心脏衰竭末期,还有因为B型肝炎和C型肝炎所致的肝衰竭等。至于中风患者比较不属于安宁疗护的范畴,因为根据轻重程度不同,平均寿命还有5至10年之久。不过,他们所需要的照护其实与安宁疗护十分相似,一样要顾及身心灵。”
安宁疗护越早越好,关怀对象还包括家属、照顾者
不少资料指,安宁疗护是针对预期寿命低于6个月的患者,可是以失智症为例,到了什么时候、何种程度才需要安宁疗护呢?对此,两位医生异口同声表示,安宁疗护不应被视为“无药可治”之后的最末选项,而是在更早就开始参与其中。
“当医生确定长辈患者末期病症,就可以尽早联系安宁疗护团队。因为我们所照顾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疾病,还有心理、社会和灵性层面上的问题。”吴碧彬医生提及,或许是因为“避忌”,或许是因为不了解,许多时候患者或家属接到护工的电话时,往往都会以“状况尚可”或“还不需要”而婉拒安宁疗护服务。
“别忘了家庭照顾者呀!安宁疗护所服务对象不仅是患者,还包括家属和照顾者。情况允许的话,不要等到最后一刻。”
至于失智症的病程漫长且表现症状复杂,因此较难去以某个时间点来区分何时该接受安宁疗护。萧燕青医生说:“一般建议当照顾者处理不了时,譬如患者有激进行为、晚上不睡觉;或出现双重失禁,经常需出入医院时,可以寻求安宁疗护的帮助。”
基于本地资源有限,并非所有安宁疗护组织都能将失智症患者包含在内,但这也并非绝路,因本地也有不少失智症的非营利组织。萧医生认为,大众对于安宁疗护的醒觉意识有所提升,对于全球人口老化速度最快之一的马来西亚而言是非常好的。
根据我国《2019至2030年全国安宁疗护政策与策略计划》预测,2030年至少有约24万人需要安宁疗护服务,其中以80岁及以上居多。就目前而言,大约17万需要安宁疗护的人,当中只有10%获得相应服务。
“现今安宁疗护NGO的经费主要来自募款和一些政府的补助。如果人民了解安宁疗护,需求也提升,更能让政府多关注这块,投入更多人力培训和资源。”萧燕青医生强调:“在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获得医疗服务的时候,安宁疗护更应该被视为一个人的基本权利。”
因此,打破安宁疗护等同于“不治等死”的负面印象,或“还不需要临终关怀”等迷思十分重要。
缓解病患的心理问题更为棘手
相较其他科系,安宁疗护医生会诊时会花上较多的时间,因为就算是年纪和病情相同的两人,所需的帮助也不一样。两位医生一致认为,缓解患者的生理症状或疼痛其实比较简单,更复杂的还是心、灵和社交方面的压力,例如家庭关系、沟通和经济难题等。
吴碧彬医生解释,有时患者是因为心中有解不开的结,因而感到疼痛,医生就得花时间去找出主因和分解,有时需请“解铃人”来,通过道歉或道谢化开心结。之后,普通的止痛药也会起作用了。
“这些都并不简单,需要有受过特别训练的医生才行。惟有时我们也无能为力,尤其在长者照护方面,关系这一块最难做到圆满。譬如有的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很差、兄弟姐妹不合等,我们也难以插手家中私事。只能尽所能,让患者安详且有尊严地走过生命的最后旅程。”
一般上,安宁疗护的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心理辅导师、营养师、药剂师、复健治疗师和社工等,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全方位的照护。基于资源有限,本地NGO的护士通常得独自上门提供服务,但他们都是非常有经验的,不仅能将患者照顾得很好,还会留意家属是否需要心灵慰藉等资源。期间,护士也会与医生保持联络,有任何问题都会立刻致电询问。
想带长辈回家照护,第一步该怎么做?
根据大马《2016年安宁疗护需求评估》涵盖600人的问卷调查,大多数人更愿意在家中接受大部分的护理(53%),并且更倾向于在家临终(61%)。安宁疗护不一定要在医院进行,那想带长辈回家照护,第一步该怎么做呢?
“当安宁疗护患者决定出院,首先要了解的是有无照顾者?否则需要考虑送疗养院,但这又涉及其他复杂问题。”萧燕青医生指:“若要请无照护经验的外籍女佣,每月需1800至2000令吉;至于有经验的护工,自由业的费用大约是每月3500至4500令吉之间;透过中介聘请的每月约需5500至6500令吉。有时,你也未必一次就找到合适人选,因此是蛮重的负担。”
若情况允许,最好还是由家属出任照顾者,更理想的是有两人轮流以分担压力。吴碧彬医生表示,如今民间机构与医院的联系密切,当他们收到院方传来的患者资料,就会先安排上门探视,评估家中环境是否安全,厨房、浴室等有哪些环境需要改善;若需要病床、轮椅或呼吸机等其他医疗器材,NGO也会免费借出。待这些都准备好了才将患者接出来,那么回家的过程就会很顺畅。
可想而知,这些都会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两位医生都表示,不一定要完美才行,大家一起努力在能力所及范围,先解决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举例,若无法免费借得器材,他们可提供一些店家或厂商的联系以更低的费用租借;或要聘请护工却无从下手,也可向他们咨询意见。
在照护过程中,家庭会议重要也是重要的一环。“现在可以网络视讯,孩子在国外也不成问题。会议主要是讨论要如何照顾患者,达成共识。确定谁是主要的决策者,也可避免之后的沟通过程中产生误会。”吴碧彬医生解释。
“目前大医院的安宁疗护甚少上门提供服务,这些主要由民间的NGO负责。除了每周到家中跟进状况、查看照顾者的照护方式正确与否,不少NGO也提供‘代班’服务,例如一周有6小时由义工帮忙,那么主要照顾者就能稍作休息、喘口气。”
长者照护实用6技巧
有别于前文提到的癌症或失智症等疾病,衰老是无可避免的自然、缓慢且漫长的过程。就算一个人无病无痛,最终是否也需要安宁疗护呢?
“当我们发现自己牙口不好、起身要手撑,许多以前能做的现在做不了,就意味着年纪大了,但这些都不可耻,我们要接受自己,开始简化衣食住行。”吴碧彬医生坦言:“至于孩子,多细心观察就能发现长辈的需求。因为他们通常不好意思开口,怕麻烦孩子。尽量减少他们日常中的挫败感,因为一旦心里萌生‘不想活太久’的念头,身体会随着生命很快地衰退。”
对此,吴医生分享了一些长者照护的技巧,亦适用于中风或安宁疗护等患者。
01 | 牙齿:若能提前植牙更好,因为牙床会随着年纪衰退,假牙容易变得松弛。
02 | 预防跌倒:
* 保持家中明亮,灯光充足;有些角落在白天也显得阴暗,长者视力不好容易滑倒。
* 夜晚可留一盏灯,或安装自动感应灯,避免长者夜间如厕要摸黑找开关。
* 浴室厕所安装扶手,注意地上积水;在浴室或在家穿鞋。
* 居家环境布置以防止跌倒为前提,将电线或不必要的物品收纳好,因长者第一大致命伤是跌倒骨折,6个月内离世的比例很高。
03 | 饮食:吃得清淡。进食时可备好一杯温水,因长者唾液减少,可能影响吞咽能力。
04 | 餐具:避开玻璃等易碎材质,餐盘选用白色或浅色,方便分辨食物。
05 | 睡觉:观察长者上下床是否吃力,调整床架的高度。
06 | 服饰:穿戴方便穿脱的衣物,避免太多钮扣。
如何查询邻近安宁疗护医院或NGO?
截至2024年4月,除玻璃市外,全国有30个独立运作的非政府组织安宁疗护(或称临终关怀)机构,主要提供上门居家照护服务。民众可在谷歌搜寻MHPCC(大马安宁疗护和临终关怀委员会)官网,点击上方的“member hospice”(手机版先点击more),便可依“hospital directory”或“other community palliative/hospice care”查询全马政府和私人医院,以及非营利组织的联系方式。
相关文章: 你有心理准备面对至亲的死亡吗? 大部分照护者都做错了这两件事/给长者喂食与辅助长者行走的正确方法 最残忍也最仁慈的对话/如何减少末期癌患、癌童痛楚,让他们在爱中离开 【生命留书2.0】写一封情书给我爱的人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