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保25日訊)“There is life after stroke!”中風並非絕症,只要積極治療與復健,中風者也可以重新站起來,恢復正常生活。30名中風患者趁著清晨陽光正好,挑戰一公里歡樂行,他們一步步緩緩前行,以行動證明:別說不可以,只要你想,就一定做得到!
為了鼓勵更多中風倖存者勇敢面對生活,馬來西亞國家中風協會(NASAM)霹靂分會今早配合怡保低碳日舉行“2024慈善歡樂行”,共獲近250人參與,場面盛大而感動。
ADVERTISEMENT
有的中風者坐在輪椅上,在家人陪同下向前邁進;一些身體狀況較好的,徐徐邁開腳步完成創舉;也有者遠從關丹、柔佛等地前來參與,互相扶持打氣,眾志成城,永不放棄的精神使人欽佩。
陳秀蓮:自豪夫重站起來成榜樣
其中一名參與者是夏觀榮(75歲),他於20年前適逢退休年齡突然失明,彩色世界頓時剩下黑白,好不容易從黑暗中重生,可是命運又和他開了另一個玩笑;10年前,他無預警地跌入中風深淵,令他喪失意志,一度自我放棄,所幸在枕邊人的悉心照料與鼓勵下,重新站起來積極面對生活。
成功男人背後的偉大女人,陳秀蓮(75歲)陪著丈夫關關難過關關過,看見丈夫緩緩走在康復的路上,併成為中風人士的榜樣,她感到欣慰、自豪。
她回想,原本從事建築保養的丈夫突然失去視力後大受打擊,起初感到無比氣餒沮喪,所幸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勵下走出陰霾,並學會使用辨別手杖繼續生活。
她續說,在十年前的一個早晨,丈夫一如既往地坐在按摩椅上按摩,欲起來時卻感覺全身乏力並跌坐在地上,發現後立即送醫並被診斷為輕微中風。
她說,丈夫中風後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言語能力變差,記性也不好,偶爾難以控制情緒會發脾氣,需要家人的扶持與體諒。
“醫院轉介我們到中風協會繼續做復健,群體治療很有效,大家互相勉勵,讓我丈夫重燃鬥志,不僅恢復自理能力,人也變得樂觀和開朗。
吳業東:努力復健 與常人無異
來自柔佛的吳業東(52歲)原是一名攝影師,經常因婚攝工作睡眠不足,忙起來忘記服食三高藥物,就在某天進行拍攝時,視線突然變得模糊,隨即在工作室裡昏了過去,腦溢血中風時年僅42歲。
他憶起,中風初期完全喪失鬥志,不想與任何人接觸,所幸在家人支持下,他逐漸接受中風事實,並積極面對生活,努力進行復健,如今他與常人無異,可以對答如流、從柔佛開車到吉隆坡、出國旅行、重新拿起相機拍攝,十分勵志。
他說,初期他的左邊身子無法發力,失去平衡感,他花了半年時間來重新學習走路,直至第二年才可以在無輔助工具下正常行走,惟仍十分緩慢。
“復健的路很難走,中風病人運動會很痛,許多人因此而放棄,但我還年輕,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我不能放棄。”
他希望中風患者不要自我放棄,更不要在意別人眼光,變得消極,只要秉著一定能康復起來的信念,加以努力,就一定能夠做到。
陳默耘:非“老人病” 盼提高意識
關丹分會物理治療師陳默耘(35歲)在中風協會服務了11年,見證無數病患的康復之路,中風患者從14歲至80多歲都有,最多中風次數為7次,顯示中風並不是“老人病”,因此希望公眾加深對中風的認識,撇開中風與年齡掛鉤的錯誤認知。
她指出,該會透過3個主要目的,即復健、教育醒覺、資源中心來幫助患者及社會,並使用全方面的治療方式,即照顧患者的身心靈健康,達致最理想的康復目標。
“許多中風者會封閉自己,不願意和外界交流接觸,中心除了提供頻密復健,也透過群體治療讓患者互相鼓勵與分享經歷,讓他們在參與群體活動中,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尋獲昔日的自信與開朗。”
“三高”者是高危人群
她表示,中風可分為兩大類,即腦血管破裂及腦血管阻塞,進而影響腦部供氧,導致腦細胞死亡、身體功能受損。生活作息不規律、吸菸飲酒、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士是高危人群,建議定期接受健康檢查並根據醫生指示按時服藥,保持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
她說,中風已成了我國第3號殺手,數據顯示每4人當中就有1人會在一生中中風一次,比起10年前的6人有所增加。不過,中風非不治之症,若及時獲得適當治療,加上後期勤於復健,完全康復並不是夢;中風後的3小時是黃金時段,越早接受治療可減緩後遺症。
她指出,“BEFAST”是辨識中風症狀的口訣:B(Balance)為身體失去平衡、E(Eyes)為視線模糊、F(Face)為臉部或嘴角歪、A(Arm)為單側手腳無力、S(Speech)為口齒不清、T(Time)為立即送往醫院,不能再耽誤。
她說,該會注重在4大領域,包括教育與預防、認出中風、醫療、中風後的生活,他鼓勵國人可瀏覽https://mystrokehospital.my/,瞭解最鄰近的中風專科醫院,以備不時之需。
怡保蘇丹後拜潤(中央)醫院目前備有中風專科,擁有全面及先進的醫療團隊為中風病人提供服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