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发布: 2:00pm 26/08/2024

菜市场

人物

刘克襄

自然文学作家

《男人的菜市场》

大马铁路游

星洲人人物

台湾自然文学作家刘克襄/在菜市场里,找下一个写作题材

报道:本刊 张露华 摄影:本报 陈敬晖

他是一个爱逛的男人,所以他写了,从男性的角度去谈逛菜市场的乐趣。

他也是一个火车迷,喜欢搭火车走遍大城小镇,把旅途所见写了《11元的铁道旅行》。在低碳这个词还未为人所提起前,他已经实践低碳生活,他就是台湾

ADVERTISEMENT

对马来西亚并不陌生的刘克襄,每次来马总会找一个巴刹逛,接地气的看看巴刹的道地食材,跟小贩聊聊食物的味道,感受本地巴刹的“热带风情”。

报道:本刊 张露华
摄影:本报 陈敬晖

这次应邀来马参加诚品吉隆坡书店主办的“台湾文学系列讲座”,趁着空档就自个儿从下榻的武吉免登区酒店,探险似的走路到半山芭巴刹,这样的路程恐怕也没有多少个本地人尝试过。

他形容,这是一段惊险的旅程,走着走着行人道会凭空消失,然后要与车争路继续走下去;走下走下前面又出现一个窟窿,必须绕道而过,让他印象深刻。

逛菜市场是他在台湾的日常,每去到一个地方都想了解当地的传统菜市场,因此就上网搜索,知道吉隆坡有这么一个传统巴刹,就决定冒险走一回。

被问到“到此一游”后,对半山芭巴刹印象如何时 ?他说:“半山芭的景象,是60年代的台湾菜市场才有,想不到这里还存在。走在这里面就对照着过去(台湾),所以更有所感,也让我知道要改革一个市场的困难度有多高!”

那有没有看过在半山芭巴刹取景的《富都青年》这部电影?他又说:“我知道《富都青年》这部戏,但还没有看,这次走了一趟,回去后我一定要看!”

最爱大马咖椰

大马被誉为美食天堂,多元种族也造就了多元美食,但刘克襄钟爱的大马美食,竟然是我们日常不过的烤面包里面的咖椰,第一次尝到后就爱上它,甚至发生了“咖椰爆炸”的难忘经历。

他回想起那次的“咖椰爆炸”事件时不禁笑了笑说,当他第一次尝试到南洋经典早餐烤面包,就迷上了那一抹咖椰味道,这是他在台湾从未吃过的面包酱。于是回国之前,他特地买了一罐咖椰,用衣服卷起来放入行李箱,打算回去后慢慢品尝。

当他回到家,打开行李时禁不住当场哀嚎,因为行李箱里那罐咖椰不堪高压炸开了,行李箱里的衣物都沾上咖椰,不必涂在面包上,就可以嗅到那股浓浓的咖椰香味。

“之后我把所有衣物及行李箱都彻底清洗,但衣物还是留着咖椰的味道,那次经验到现在还忘不了。虽然情况很惨烈,但我还是很喜欢咖椰!”

所以第一站带他到半山芭富都综合商业大厦(ICC Pudu)的美食中心吃早餐时,见到餐牌上有烤面包,二话不说就只点了它,搭配一杯海南咖啡,开始了他的吉隆坡巴刹游的第一餐。

他表示,虽然光顾过吉隆坡不少熟食中心,但ICC Pudu给他很特别的感觉,好像回到台湾八九十年代,而且台湾也没有这样的集合各种熟食的食肆,人气沸腾,充满生命力。

来到富都ICC美食中心,刘克襄对各种在地美食都非常好奇。
刘克襄:每样都想吃,但没有这么大的肚量!

他自言已经不会走一般观光旅游路线,比较偏向逛菜市场。

“也可能因为年纪到了一个阶段的关系,更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不会像几年前初认识马来西亚那样,四处找旅游景点。

这次知道自己要什么,是一种温习与更深入了解大马的状态比较多,游走得更到位,这对一个作家来说,会更有写作欲望及想要写更多的东西。”

与小贩对话 感受人文风情

当他来到第二个巴刹──蕉赖11哩巴刹后,这种想写更多东西的想法更油然而生,想写的话题是一根油条。

他说:“我回去想写一根油条。来到这个巴刹后,发现小小的巴刹就有3个卖油条的摊位,这种情况在台湾是看不到的。”

当天下午,他就在自己脸书专页上写了这么一段:技巧性开门见山地探问,是否有硼砂的使用。老板坚决表示,他们几乎不用硼砂,也不用碱水。加上,多人购买食用,委实无必要用硼砂延长食用的时间。

老板:我们不用硼砂,也不用碱水。
刘克襄说,台湾的油条都是入驻店铺,不会在菜市场吃到。
刘克襄:我想回去写一根油条的故事。
刘克襄对本地油条赞不绝口。

刘克襄表示,自己是安溪人,在台湾有读安溪历史,而蕉赖11哩巴刹是一个以福建人居多的社区,所以他在这里遇到安溪人,与小贩对话,让他对安溪产生更大兴趣,回去后会更想了解安溪与南洋的关系。

逛了两个巴刹之后,他发现一个有趣的人文现象。他在半山芭没有听到华语的对话,却听到日本人的对话及买菜,当下真的有被吓到,因为日本人素以爱清洁见称。在简单交谈下,才知道他们是居住在大马的日本人。

去到蕉赖11哩巴刹,听到熟悉的福建话,刘克襄顿时有种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小贩知道他是来自台湾后也备感亲切,更对他述说着对彼邦(台湾)亲人的思念。

“虽然是很小的事,却能够捉得到西马大都会里一些比较隐藏的庶民生活东西,对我来说走这么一趟就值得了!”

“在我个人来说,吉隆坡的新地标只是一栋很冷的建筑物,我更喜欢来这边找一些人带风味的东西,这些人文风情常会让我对照台湾的风物。”

他乡遇故里,刘克襄与同是福建人的小贩聊得起劲。

他也看过好些大马作家书写下的大马,写的是、自然生态,原始环境或过去的历史,但他还没有看到

书写城市的作品,他很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作品来认识马来西亚。

惊艳邂逅老鼠粉

刘克襄在逛着蕉赖11哩巴刹时,经过一个卖面食的摊位时,脸上出现一个问号,想问又不知怎么开口,于是他问了记者:“我想问,什么是老鼠粉?我昨天在走路去半山芭巴刹时,也看到一些档口上写着老鼠粉,那是什么来的?”

解开疑云后,他恍然大悟的说:“原来是一种面食。昨天我看到那些档口上写着老鼠粉时,就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东西?是用来捉老鼠的吗?但它又出现食摊上,我也不敢去问人家这老鼠粉到底是什么,心里一直很纳闷。”

随后带他去一家餐馆用午餐时,刚好餐牌上有瓦煲老鼠粉这道面食,就点了这道食物,让他亲眼亲口验证。

当食物上桌时,刘克襄第一眼看到就说:“原来老鼠粉是长这样的,不就是我们台湾的米苔目吗?”

边吃边谈米苔目这个话题时,他说,大马的老鼠粉与台湾的米苔目有些不同,这里的老鼠粉是两头尖尖的,台湾的只有手工做的两头才会尖尖,大部分都是平头的机器做的,色泽也不尽相同。

“当你告诉我老鼠粉是一种面食时,我真的有种文化冲击的感觉,因为叫老鼠粉的东西,基本上应该是像辣椒粉之类调料,但被冠上老鼠这个词又觉得不是好东西的感觉,所以也不好意思问,怕被别人笑,没有想到竟然是米苔目!”

他表示,台湾米苔目煮法有炒也有汤,但有炒就不会有汤,有汤的通常不会有炒,当中客家人是以炒为主,闽南人则通常煮汤,还有一种米苔目冰的甜品,有机会去台湾一定要试一试。
谈起面食,他就提到在大马吃的福建面。这种粗大的面条在台湾叫做大面羹,是台中一种古早味食物。

“大面羹是台中农民做的传统点心。以前到了收成季节,附近亲友都会前来帮忙。收割完之后,农民就会用稻米根和韭菜做成大面羹来慰劳大家,在当时来说是一种便宜又有饱足感的食物。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这种景象,但像我这个年纪的台中人都应该有吃过大面羹,如今台中还有人在卖。”

刘克襄入乡随俗,蹲下身子与婆婆交流。
刘克襄对巴刹的各种在地食材非常好奇。

是榴梿迷亦是火车迷

刘克襄也很爱大马榴梿,并说吃过大马榴梿后,就觉得泰国榴梿味道相差太多了。

他吃榴梿还吃出个人心得,觉得最好能吃上4个品种,才能比较哪一个品种最好吃。

他还记得有一年来马出席活动,主办当局特地安排了一众人到榴梿园大饱口福。抵受不住诱惑的他吃到停不了口,殊不知却吃上火,导致口腔溃疡,接下来的行程可就辛苦了,四处找凉水降火,所以他对榴梿是又爱又恨,每一个品种都想吃,但身子却受不了。

刘克襄是一名火车迷,在台湾经常办火车游活动,带人搭火车走遍台湾的大城小镇,也书写了多本有关台湾火车的著作。

他也特别喜欢大马的旧火车站,极具英殖民风采,与台湾火车站很不一样,所以这一次行程他也特地抽空去参观吉隆坡火车站,他在诚品吉隆坡的讲座会上提到,台湾的火车路线是环岛型,沿着火车路线可以绕一圈台湾。而大马火车路线则是呈“Y”字形,从南马北上就分成东海岸与西海岸两条路线,无法串连成环岛路线。

“我很想走一趟,刚好9月我会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讲课,逗留3个月,所以我会规划来一趟大马火车之旅。”

更多【】: 
台湾作家马翊航/边学族语,边写族群文学
演员万芳/演出不是最终答案,每天不同的感受会产生新诠释
军事电影务求逼真激烈 ,徐添发:As real as it gets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1:55pm 14/04/2025
黄水斌不让经典港片褪色 让电影镜头化作钢笔漫画

“时间是有限的,你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让人家记得你?我就是用这样的态度去做事。”正当许多人使用数码绘画软件和AI创作时,香港漫画家黄水斌却选择逆流而行,坚持用传统技法作画。

拿起钢笔,他便能一笔一画地雕琢光影层次,精准还原经典港片角色的神韵与动作,将大家的集体回忆定格在纸上,用钢笔绘画再现港片黄金时代。

报道:本刊 林德成
摄影:本报 苏思旗、部分照片由 Shuipanworkshop水斌工作室提供

“最怕粉丝说‘都唔似嘅!’所以我每一格都很用心去做,注重细节。”

画了这么多香港影坛艺人,谁最难画?黄水斌毫不犹豫地答“张国荣”,因为他太帅了,很难画得传神。想要画出一幅很神似又能让粉丝接受的张国荣,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观丑角容易得多,轮廓非常鲜明,对方皱一皱眉,就能刻画得惟妙惟肖。

黄水斌的笔触很细腻,将《倩女幽魂》的宁采臣(张国荣饰)画得活灵活现。

不过,一开始,黄水斌并不是专攻电影漫画,反而是在漫画出版社工作,制作传统的薄装漫画。1993年,正好碰上港漫辉煌时期,他中学毕业后便去应聘天下出版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天下”)的漫画助理。“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稿,投了一些单篇插画作品过去。没想到,很快就拿到面试通知。”

接受征聘前,他有些踌躇不定,因为月薪只有1800港币,反观其他行业开价月薪3000港币或以上,几乎少了一半,担心无法应付高涨的生活费。另外,他住在新界,来回车资也不便宜。但,他不想放弃所爱,最后决定领取1800港币追梦。

他笑说,那个时候也想近距离接触马荣成(天下创办人)。“我很喜欢《中华英雄》,我进到天下出版,见到了真人,那种激动的感觉,你知道的啦……”

黄水斌加入天下出版有限公司后,第一个参与的漫画作品是《黑豹列传》。
港漫助理突围成为主笔

进入漫画出版社后,他马上体验到,每一期的港漫其实是集体创作,属于流水线的工作。马荣成负责起稿,其余成员一个接一个润饰,将它变成最终产品。黄水斌当时被分派到的任务是绘制角色头部和身体,且一做就是20年。

然而,他想要有更大的天空。期间他看到文化传信集团综合漫画《EX-am》举办了“漫画新人赏”新秀比赛,他便绘制了10页的短篇漫画参赛,结果获得优异奖。随后,文化传信集团便邀请他“过档”担任主笔。

“我那个时候是新人,又是一个助理,便斗胆地问阿Sir(马荣成),说自己参加了这个比赛,然后对方邀请我担任主笔。马Sir听到后,说不如你留下来,正好他也想培训新人。这样我就顺理成章地留在天下出版。”

半年后,他升职成为美术主笔,并出版了第一本作品《诞生》。“原本马Sir想要往《少年Jump》的方向做漫画,他却给了我一个惊喜,叫我不如出一本个人漫画作品。”

他笑说,幸好有大胆地询问马Sir能不能“过档”,不然,说不定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1994年,黄水斌出版了第一本作品《诞生》,当时监制是马荣成,编剧是区柏德。(图:网络照片)
用钢笔重新演绎经典港片

普遍上,一位漫画家要出道,必须经历漫长的磨练和等待,通过连载漫画提高曝光率,先让读者认识他们的作品,才会有机会独立出版自己的作品。马荣成当年有意栽培黄水斌,直接让他出道。

“阿Sir经常叮嘱我,画漫画要明白剧本在写什么,知道那个角色要表达的眼神,所有的东西都要画得充分饱满。你要知道每个角色的性格是如何的,不是每个人都一样。脸谱要多元,不是每个帅哥都是一个样。如果你留意马荣成的漫画,你就知道每个人都能辨识得出。不是你改了发型,就说是另一个人。”

惟,他在天下廿载,仅仅出版了3本独立漫画——《诞生》《世纪末烟花》和《极速传说电影漫画版》,与他的目标渐行渐远。因此,在2013年,他萌生“出走”念头,想要打造专属的个人作品。

当年,适逢港漫趋势逐渐走下坡,网络娱乐变得很多元,加上翻版漫画非常猖獗,导致读者大幅流失。有了这些“契机”,他决定出去一闯,不想留下任何遗憾。

离开后打算做什么?他其实还挺担忧的,始终做了一粒齿轮那么久,突然想做一本个人漫画是很难的。刚好大渡出版有限公司向我招手,他们有制作了很多类型的漫画。我和少杰便拍档做《欲望之翼》,并在2016年出版。那本书后来做了4期,我终究不是很熟悉一个人做一本书,所以花很长时间在制作。”

可是,不到几年,他再一次出走,只不过这次是自立门户,创立了水斌工作室,而且还大玩新意,用钢笔绘画与香港电影“crossover”。

黄水斌加入大渡出版有限公司后,创作了自己的作品《欲望之翼》。
一本未完的漫画开启电影漫画之路

究竟是什么契机令他踏入电影漫画?

他记得小时候曾看过一期《英雄本色》的电影黑白漫画,但不知为何只出版一期,便无疾而终。然而,这个作品令他印象深刻,因为画风太逼真了,无形中让他对电影漫画产生兴趣。
后来,当他在大渡出版有限公司工作时,机缘巧合之下认识电影公司的版权商。创业之后,他抱着敢问就有机会的心态,与版权商洽谈,提出想要制作《英雄本色》电影钢笔手绘漫画的念头。

“因为那本没完成(的《英雄本色》),我想做完一个整套的电影钢笔手绘漫画。我便大胆地向电影公司询问能不能售卖版权?结果,真的运气很好,原来他们那边也很熟悉漫画界,也知道我是谁,知道我画过很多作品。”

最后,对方愿意提供版权授权,让他得以改编这些经典港片。

黄水斌有很强的钢笔绘画功底,能够生动地描绘出《英雄本色》的Mark哥神韵。(图:截自a_better_tomorrow_comic的IG账号)
电影漫画可成艺术精品

黄水斌认为,电影漫画是一种独特的媒介呈现方式,运用漫画文本来提炼出电影的精髓,为读者和影迷提供另一种视觉体验。同时,他很想让更多人认识真人钢笔手绘技法,毕竟早期的传统港漫便是用这种方式绘画,而他不想让这技艺失传。第三、他更希望电影漫画不仅仅是一本书,还能成为一种精品,一种值得收藏的电影商品。

这些都是黄水斌精心制作的小卡。

许多影迷或许看过《英雄本色》经典电影,但未必接触过香港漫画。当他们发现有这类型的商品,会视为一种收藏品,作为一种情怀记忆。“结果出版之后,回响很大,由几百本变成几千本。”他自豪地说道。

黄水斌在漫画界另辟新方向,与香港电影“crossover”,推出《英雄本色钢笔手绘漫画》,结果大获好评。他在2018年至2020年期间推出了3本《英雄本色》系列。

推广电影漫画时,自然也听过不少质疑的声音——干嘛买漫画,不如看电影就好?对此,黄水斌始终不愠不怒。他认为有这样的“声音”很正常,每个人都有自己偏好的娱乐媒介,比方说购买电影光碟收藏。而电影漫画只是另一种载体,有兴趣的人就会购买。

在电影漫画里面,黄水斌每一笔都倾注全力去绘制,精准还原每一处细节。(图:英雄本色钢笔手绘漫画脸书)

“我都有送给发哥(周润发),他觉得OK。”电影圈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值得推广的事,并没有任何排斥,因为电影漫画可以延续电影的影响力,还能让观众以另一种鉴赏的角度去欣赏电影。

手绘+数码绘画突破极限

2024年,黄水斌推出全新作品《时间少女》,并凭借这部作品获得第三届“港漫动力”银奖。

在前两届比赛中,主办方曾询问其参赛意愿,但他因忙于电影漫画创作而婉拒。“因为做电影漫画很辛苦,没有时间参与。恰好我完成了《倩女幽魂电影钢笔手绘漫画集》,趁有空档才决定参加(第三届)。”

《时间少女》隐藏着制作细节,例如水彩画。黄水斌会事先画在纸上,再扫描成数码版,经由修图软件调配出想要的色调氛围。

《时间少女》的两位女主角从小到大对香港流行文化非常着迷,更特别喜欢张国荣,所以作品有看张国荣告别演唱会的剧情。为了精细刻画这个场景,他参考了很多书籍和物件。

想要入围一点也不容易,评审很着重故事概念和内容呈现。最终,他成功入围,而他的贵人马荣成还担任编辑导师,一路督促他完成作品。

由于时间有限,他只有半年时间去完成这本150页的作品,还要兼顾日常工作。所以他选择结合手绘与数码绘画,加快整个制作流程。也正因为这次的经验,令他有所突破,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部作品。

“港漫动力”已经连续3年在马来西亚最大型的动漫展(Comic Fiesta)上推广香港漫画家作品。在2024年,有17位香港漫画家来到现场与粉丝交流,其中包括黄水斌。

他补充,在数码绘画时代,使用平板作画已成为行业常态,而他的优势在于扎实的绘画基础,只需一支笔便能在平板上迅速勾勒出角色轮廓。另外,绘画软件也省却了“擦稿”(擦掉铅笔线稿)的工序。画错了,一个undo键就能轻松还原。

2024年7月,黄水斌推出了《倩女幽魂电影钢笔手绘漫画》的彩色封面精装版。

读者是他的最大动力

如今,香港漫画市场低迷,若漫画家的知名度不足,作品风格也非偏向商业主流,贸然推出作品很容易触礁。黄水斌在漫画产业数十年,一直渴望创作一本属于自己的IP作品。现在借助“港漫动力”的资助,他终于可以尝试新的作品风格。

他坦言,在人生上半场,马荣成是他的贵人,为他铺好了前路,“如果没有他,没有人会认识我,所以我是很感恩他的。”


当黄水斌开设工作室后,他才真正迈入人生下半场,全心投入电影漫画创作和打造自己的IP作品。而读者是他最大的动力,一直令他有能量,持续地画下去。

他补充,电影漫画是有市场的,而读者一直在等着他的作品,然而他的创作速度很慢,所以2025年会是一个大的挑战。

黄水斌的漫画作品也受马来读者的喜爱。
作者简介

黄水斌,香港漫画家,1993年加入天下出版有限公司担任漫画助理,同年晋升漫画主笔。1995年升为美术主笔,先后参与《黑豹列传》《倚天屠龙记》《天殛》等漫画作品制作。个人作品有《诞生》《世纪末烟花》和《极速传说电影漫画版》,个人画集则是《Fruit Punch》系列。2013年加入大渡出版有限公司,推出《欲望之翼》。2016年创立水斌工作室,然后主打电影漫画,推出了《英雄本色》《倩女幽魂》电影钢笔手绘漫画。2024年发布新作《时间少女》,并获第3届“港漫动力”银奖。

更多【】:
作曲家余家和/走访各地,采集自然之音
不做传统教育制度下的学生,沈芝庆从问题学生到主题乐园创办人
周仰杰(Jimmy Choo)/从无名鞋匠到王妃御用设计师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