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人物

|
发布: 2:00pm 26/08/2024

菜市场

人物

刘克襄

自然文学作家

《男人的菜市场》

大马铁路游

菜市场

人物

刘克襄

自然文学作家

《男人的菜市场》

大马铁路游

臺灣自然文學作家劉克襄/在菜市場裡,找下一個寫作題材

报道:本刊 张露华 摄影:本报 陈敬晖

他是一個愛逛菜市場的男人,所以他寫了《男人的菜市場》,從男性的角度去談逛菜市場的樂趣。

他也是一個火車迷,喜歡搭火車走遍大城小鎮,把旅途所見寫了《11元的鐵道旅行》。在低碳這個詞還未為人所提起前,他已經實踐低碳生活,他就是臺灣自然文學作家劉克襄。

ADVERTISEMENT

對馬來西亞並不陌生的劉克襄,每次來馬總會找一個巴剎逛,接地氣的看看巴剎的道地食材,跟小販聊聊食物的味道,感受本地巴剎的“熱帶風情”。

報道:本刊 張露華
攝影:本報 陳敬暉

這次應邀來馬參加誠品吉隆坡書店主辦的“臺灣文學系列講座”,趁著空檔就自個兒從下榻的武吉免登區酒店,探險似的走路到半山芭巴剎,這樣的路程恐怕也沒有多少個本地人嘗試過。

他形容,這是一段驚險的旅程,走著走著行人道會憑空消失,然後要與車爭路繼續走下去;走下走下前面又出現一個窟窿,必須繞道而過,讓他印象深刻。

逛菜市場是他在臺灣的日常,每去到一個地方都想了解當地的傳統菜市場,因此就上網搜索,知道吉隆坡有這麼一個傳統巴剎,就決定冒險走一回。

被問到“到此一遊”後,對半山芭巴剎印象如何時 ?他說:“半山芭的景象,是60年代的臺灣菜市場才有,想不到這裡還存在。走在這裡面就對照著過去(臺灣),所以更有所感,也讓我知道要改革一個市場的困難度有多高!”

那有沒有看過在半山芭巴剎取景的《富都青年》這部電影?他又說:“我知道《富都青年》這部戲,但還沒有看,這次走了一趟,回去後我一定要看!”

最愛大馬咖椰

大馬被譽為美食天堂,多元種族也造就了多元美食,但劉克襄鍾愛的大馬美食,竟然是我們日常不過的烤麵包裡面的咖椰,第一次嚐到後就愛上它,甚至發生了“咖椰爆炸”的難忘經歷。

他回想起那次的“咖椰爆炸”事件時不禁笑了笑說,當他第一次嘗試到南洋經典早餐烤麵包,就迷上了那一抹咖椰味道,這是他在臺灣從未吃過的麵包醬。於是回國之前,他特地買了一罐咖椰,用衣服捲起來放入行李箱,打算回去後慢慢品嚐。

當他回到家,打開行李時禁不住當場哀嚎,因為行李箱裡那罐咖椰不堪高壓炸開了,行李箱裡的衣物都沾上咖椰,不必塗在麵包上,就可以嗅到那股濃濃的咖椰香味。

“之後我把所有衣物及行李箱都徹底清洗,但衣物還是留著咖椰的味道,那次經驗到現在還忘不了。雖然情況很慘烈,但我還是很喜歡咖椰!”

所以第一站帶他到半山芭富都綜合商業大廈(ICC Pudu)的美食中心吃早餐時,見到餐牌上有烤麵包,二話不說就只點了它,搭配一杯海南咖啡,開始了他的吉隆坡巴剎遊的第一餐。

他表示,雖然光顧過吉隆坡不少熟食中心,但ICC Pudu給他很特別的感覺,好像回到臺灣八九十年代,而且臺灣也沒有這樣的集合各種熟食的食肆,人氣沸騰,充滿生命力。

來到富都ICC美食中心,劉克襄對各種在地美食都非常好奇。
劉克襄:每樣都想吃,但沒有這麼大的肚量!

他自言已經不會走一般觀光旅遊路線,比較偏向逛菜市場。

“也可能因為年紀到了一個階段的關係,更明確知道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會像幾年前初認識馬來西亞那樣,四處找旅遊景點。

這次知道自己要什麼,是一種溫習與更深入瞭解大馬的狀態比較多,遊走得更到位,這對一個作家來說,會更有寫作慾望及想要寫更多的東西。”

與小販對話 感受人文風情

當他來到第二個巴剎──蕉賴11哩巴剎後,這種想寫更多東西的想法更油然而生,想寫的話題是一根油條。

他說:“我回去想寫一根油條。來到這個巴剎後,發現小小的巴剎就有3個賣油條的攤位,這種情況在臺灣是看不到的。”

當天下午,他就在自己臉書專頁上寫了這麼一段:技巧性開門見山地探問,是否有硼砂的使用。老闆堅決表示,他們幾乎不用硼砂,也不用鹼水。加上,多人購買食用,委實無必要用硼砂延長食用的時間。

老闆:我們不用硼砂,也不用鹼水。
劉克襄說,臺灣的油條都是入駐店鋪,不會在菜市場吃到。
劉克襄:我想回去寫一根油條的故事。
劉克襄對本地油條讚不絕口。

劉克襄表示,自己是安溪人,在臺灣有讀安溪歷史,而蕉賴11哩巴剎是一個以福建人居多的社區,所以他在這裡遇到安溪人,與小販對話,讓他對安溪產生更大興趣,回去後會更想了解安溪與南洋的關係。

逛了兩個巴剎之後,他發現一個有趣的人文現象。他在半山芭沒有聽到華語的對話,卻聽到日本人的對話及買菜,當下真的有被嚇到,因為日本人素以愛清潔見稱。在簡單交談下,才知道他們是居住在大馬的日本人。

去到蕉賴11哩巴剎,聽到熟悉的福建話,劉克襄頓時有種他鄉遇故知的親切感,小販知道他是來自臺灣後也備感親切,更對他述說著對彼邦(臺灣)親人的思念。

“雖然是很小的事,卻能夠捉得到西馬大都會里一些比較隱藏的庶民生活東西,對我來說走這麼一趟就值得了!”

“在我個人來說,吉隆坡的新地標只是一棟很冷的建築物,我更喜歡來這邊找一些人帶風味的東西,這些人文風情常會讓我對照臺灣的風物。”

他鄉遇故里,劉克襄與同是福建人的小販聊得起勁。

他也看過好些大馬作家書寫下的大馬,寫的是、自然生態,原始環境或過去的歷史,但他還沒有看到書寫城市的作品,他很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作品來認識馬來西亞。

驚豔邂逅老鼠粉

劉克襄在逛著蕉賴11哩巴剎時,經過一個賣麵食的攤位時,臉上出現一個問號,想問又不知怎麼開口,於是他問了記者:“我想問,什麼是老鼠粉?我昨天在走路去半山芭巴剎時,也看到一些檔口上寫著老鼠粉,那是什麼來的?”

解開疑雲後,他恍然大悟的說:“原來是一種麵食。昨天我看到那些檔口上寫著老鼠粉時,就很好奇到底是什麼東西?是用來捉老鼠的嗎?但它又出現食攤上,我也不敢去問人家這老鼠粉到底是什麼,心裡一直很納悶。”

隨後帶他去一家餐館用午餐時,剛好餐牌上有瓦煲老鼠粉這道麵食,就點了這道食物,讓他親眼親口驗證。

當食物上桌時,劉克襄第一眼看到就說:“原來老鼠粉是長這樣的,不就是我們臺灣的米苔目嗎?”

邊吃邊談米苔目這個話題時,他說,大馬的老鼠粉與臺灣的米苔目有些不同,這裡的老鼠粉是兩頭尖尖的,臺灣的只有手工做的兩頭才會尖尖,大部分都是平頭的機器做的,色澤也不盡相同。

“當你告訴我老鼠粉是一種麵食時,我真的有種文化衝擊的感覺,因為叫老鼠粉的東西,基本上應該是像辣椒粉之類調料,但被冠上老鼠這個詞又覺得不是好東西的感覺,所以也不好意思問,怕被別人笑,沒有想到竟然是米苔目!”

他表示,臺灣米苔目煮法有炒也有湯,但有炒就不會有湯,有湯的通常不會有炒,當中客家人是以炒為主,閩南人則通常煮湯,還有一種米苔目冰的甜品,有機會去臺灣一定要試一試。
談起麵食,他就提到在大馬吃的福建面。這種粗大的麵條在臺灣叫做大面羹,是臺中一種古早味食物。

“大面羹是臺中農民做的傳統點心。以前到了收成季節,附近親友都會前來幫忙。收割完之後,農民就會用稻米根和韭菜做成大面羹來慰勞大家,在當時來說是一種便宜又有飽足感的食物。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這種景象,但像我這個年紀的臺中人都應該有吃過大面羹,如今臺中還有人在賣。”

劉克襄入鄉隨俗,蹲下身子與婆婆交流。
劉克襄對巴剎的各種在地食材非常好奇。

是榴槤迷亦是火車迷

劉克襄也很愛大馬榴槤,並說吃過大馬榴槤後,就覺得泰國榴槤味道相差太多了。

他吃榴槤還吃出個人心得,覺得最好能吃上4個品種,才能比較哪一個品種最好吃。

他還記得有一年來馬出席活動,主辦當局特地安排了一眾人到榴槤園大飽口福。抵受不住誘惑的他吃到停不了口,殊不知卻吃上火,導致口腔潰瘍,接下來的行程可就辛苦了,四處找涼水降火,所以他對榴槤是又愛又恨,每一個品種都想吃,但身子卻受不了。

劉克襄是一名火車迷,在臺灣經常辦火車遊活動,帶人搭火車走遍臺灣的大城小鎮,也書寫了多本有關臺灣火車的著作。

他也特別喜歡大馬的舊火車站,極具英殖民風采,與臺灣火車站很不一樣,所以這一次行程他也特地抽空去參觀吉隆坡火車站,他在誠品吉隆坡的講座會上提到,臺灣的火車路線是環島型,沿著火車路線可以繞一圈臺灣。而大馬火車路線則是呈“Y”字形,從南馬北上就分成東海岸與西海岸兩條路線,無法串連成環島路線。

“我很想走一趟大馬鐵路遊,剛好9月我會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講課,逗留3個月,所以我會規劃來一趟大馬火車之旅。”

更多【】: 
臺灣作家馬翊航/邊學族語,邊寫族群文學
演員萬芳/演出不是最終答案,每天不同的感受會產生新詮釋
軍事電影務求逼真激烈 ,徐添發:As real as it gets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