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部門需要竭盡全力,克服技術複雜性、跨領域的挑戰,並通過法律改革來填補現有法律體系的空白,才能有效制止那些藉助AI技術為非作歹的“鍵盤兇手”。
隨著人工智能的快速開發,從仿人聲到模擬人的樣子,已經到了近乎“無所不能”的地步。面對一個如此可怕卻又是“唾手可得”的新科技,如果各國政府再不出臺政策及法律來加以控制,一旦遭到不法分子廣泛濫用,其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有鑑於情況的迫切,科學、工藝及革新部長鄭立慷近日宣佈,政府將在9月19日推介《人工智能治理和道德準則》(AIGE),以應對日益增長的人工智能技術濫用問題。這項準則原本訂在年杪推出,其目的顯然是為了填補現有法律和道德框架中的空白,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不會對社會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
然而,制定和實施這種準則並非易事,需要面對監管上的諸多挑戰,並且還需要法律改革的配合,才能真正制止那些藉助人工智能技術行兇的“鍵盤兇手”。這顯然是由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了現有監管體系的適應能力。
AI技術的廣泛應用涉及多個領域,包括醫療、金融、教育、交通等,而每個領域都有其獨特的風險和道德挑戰。如何在確保創新不受阻礙的同時,有效監管這些領域中的AI應用,顯然是一個巨大的難題。此外,人工智能技術的複雜性也為監管帶來了障礙。AI算法的運作往往是“黑箱”式的,有時甚至是連開發者都難以解釋其決策過程。因此要對這種技術進行有效監管,絕對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我們知道任何監管政策的有效性,還需要取決於執行的力度,和配套法律的健全性。僅僅依靠《人工智能治理和道德準則》,是不足以應對AI濫用帶來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在面對那些利用AI技術進行詐騙、操控輿論甚至是竊取個人信息的“鍵盤兇手”。為了讓這些準則真正發揮作用,政府需要同步進行法律改革,制定和更新相關法律,才有可能對付AI技術帶來的新型犯罪。
最明顯的便是目前的一些法律條文,可能並未涵蓋通過AI生成的虛假信息,或深度偽造(deepfake)所帶來的犯罪等問題,導致在實際法律操作中,難以對這些新興犯罪形式作出有效提控。因此,法律改革必須儘快地跟上技術發展的步伐,確保每一種新型AI犯罪都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和相應的懲罰措施。
至於AI技術的國際性特點,也大大增加了監管的難度。AI應用和平臺的開發或運營來自世界各地,這便使得單一國家的法律無法有效監管,更不說要在使用道德上的規範準則。
雖然說舉步維艱,但《人工智能治理和道德準則》的推行,仍然有其絕對的必要性。只不過相關部門需要竭盡全力,克服技術複雜性、跨領域的挑戰,並通過法律改革來填補現有法律體系的空白,才能有效制止那些藉助AI技術為非作歹的“鍵盤兇手”。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