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28日綜合電)中國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下稱《悟空》)話題熱度不減,遊戲取景地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重慶大足石刻景區近期積極推動旅遊業,吸引眾多直播主和遊人。
根據中新社,大足石刻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的代表。其始建於初唐,至兩宋達到鼎盛,5萬餘尊石窟造像是公元9世紀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在《悟空》中,大足石刻不少場景得以1:1呈現,令不少玩家大呼震撼。
ADVERTISEMENT
香港《明報》記者早前前往石刻最集中的寶頂山大佛灣,實地觀賞了《悟空》實景。
大足石刻集釋道儒“三教”為一體,充分體現了佛教在中國本土化、世俗化的進程。在此地可賞到代表中國唐、宋時期的石刻造像藝術。由於地處內地山區,過去交通不便,甚至要坐船才能仰頭觀賞摩崖造像,大足石刻倖免了歷代戰爭的浩劫和人為(如文化大革命)破壞。
1999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認為,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為代表的大足石刻,美術價值之高,風格和題材之多樣化,
大足石刻也是繼敦煌莫高窟後,中國第二個石窟類世界文化遺產。
寶頂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縣城15公里,造像始於南宋淳熙6年至淳祐9年(1179—1249年),造像數以萬計,以大佛灣和小佛灣規模最大。
大佛灣為幽深的馬蹄形山灣,這裡既有大型群雕,還有著名的圓覺洞。圓覺洞為整石開鑿,闢有天窗採光;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薩一尊,天窗光如聚光燈照在跪菩薩身上。左右壁為十二圓覺菩薩,衣服、肌肉質感真實,似薄紗衣裙流暢自如,是大佛灣雕刻的精華。
據介紹,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輪迴、廣大寶樓閣、華嚴三聖像、千手觀音像、釋迦涅槃聖蹟圖、九龍浴太子、孔崔明石經變、毗盧道場等,以佛經故事為主要題材,造像旁還刻有經文、頌詞等文字說明,宛如連環圖畫,不同於中國其他石窟。
大足石刻的造像時期主要為唐末、五代和南宋,特別是南宋造像最多,具有鮮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等諸多特色。南宋之後,世界範圍內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規模和影響力的石窟造像,因此被譽為“世界石窟藝術史上最後的豐碑”。
而在遊戲《悟空》中,出現了不少佛教名勝古蹟、唐宋文物遺蹟。大足石刻寶頂山的千手觀音、西方淨土變、地獄變相等石窟造像被1:1還原,讓玩家在虛擬世界中體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其中游戲《悟空》取景之一的千手觀音造像是廣為人知的國寶級文物,在面積88平方公尺的岩石上,以主尊觀音造像為中心,呈輻射狀在巖面上雕鑿千隻手,手中大多執法器,手心各有一眼,以表現觀世音菩薩的法力無邊,智慧無窮。
端坐寶頂山800多年的千手觀音,是否真的有1000隻手?清代一名負責為千手觀音貼金箔的和尚工匠,因為需要計算材料耗損,他每次貼完一隻手的金箔,就朝桶裡扔一支竹籤,完工後,清點竹籤共有1007支。
不過,2009年文物專家將千手觀音的影像輸入電腦,應用考古學方法,把平面分成88個探方,反覆梳理每一塊,最後數出830只佛手。
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蔣思維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表示,大足石刻的世俗化、生活化特色,見證了中國石窟藝術在唐宋的重要轉變,具有極高的歷史人文價值,對於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鑑也具有重要意義。
蔣思維說,這些充滿生活氣息的造像,將世俗人物作為雕刻的主要部分呈現在龕窟中,將百姓生活以立體生動的方式記錄在崖壁上,呈現如《清明上河圖》般的繁盛景象,展現了古代社會的多元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狀態,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時大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人們日常生活的安定、富裕,亦成為後代專家學者瞭解和研究宋代社會的重要實物資料。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