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2.0》(AKAL / ROOT),一部講述馬來西亞母語教育之華文教育的心路歷程舞臺劇,將於9月在吉隆坡中華和笨珍培群獨中上演。該劇由林連玉基金會主辦,大馬國家藝術文化遺產大學(ASWARA) 碩博研究所主任黃愛明博士構思和編導,旨在傳達華教鬥士林連玉生前的教育思想和建國理念,強調“多彩多姿,共存共榮”(Hidup Berbilang, Makmur Bersama)多源流教育體系的價值,尊重各族文化平等權利,維護母語教育的獨特性。
《初心2.0》聚焦林連玉這一靈魂人物,展示他在捍衛母語教育中的堅持與奮鬥。林連玉說,文化是民族靈魂的象徵,語言和教育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傳承依賴於教育的發展,尊重各族母語教育即是尊重各族文化。他在1950年代馬來亞建國時期提出的“共存共榮”理念,是一個睿智且具有前瞻性的思維,強調以國家為前提,尊重各民族文化平等發展的權利,展現了“馬來亞精神”。儘管這一理念遭遇政治打壓和同族群排斥,但仍獲得許多志同道合者積極響應,推動了華教的發展。
ADVERTISEMENT
舞臺劇將用全息圖技術(hologram)呈現林連玉的事蹟,增強視覺效果和觀眾的沉浸感,共同回望華教數十年來在逆境中紮根並茁壯成長的歷程。
受疫情影響 計劃停滯兩年
林連玉基金會常務董事兼霹靂董聯會總務黃志偉分享《初心2.0》的緣起時表示,獨立中學象徵華教事業,其成長是眾志成城的碩果。起源於霹靂州的這場運動除了成功拯救了9間獨中,並引發全國華社對獨中的關注。然而近年來許多年輕人及獨中教職員對這段歷史感到陌生。
為彌補這一不足,林連玉基金會霹靂州聯委會於2016年製作了舞臺劇《風起銀州》,反響熱烈。主辦方希望此劇能推廣開來,遺憾的是董總內部爭鬥阻礙了這項任務的推進,直到2018年董總風波平息,林連玉基金會藉此推出《初心──獨中運動舞臺劇》,在《風起》的基礎上融入了60年的華教歷史,並探討未來發展。主辦方希望該劇全國巡演以重振華教精神,然而一場疫情導致計劃停滯兩年。
主辦方並沒放棄,2021年,霹靂州董聯會邀請林連玉基金會成立《初心》巡演聯合籌委會,並推選霹靂董聯會主席顏登逸和時任林連玉基金主席已故吳建成校長為聯合主席。《初心》於2023年成功在霹靂州的5所獨中上演,良好的反響也堅定了主辦方全國巡演的決心。
為更好講述華教故事,主辦團隊對舞臺劇進行了改編,命名為《初心2.0──獨中運動舞臺劇》。吳建成作為《初心》的核心人物,儘管健康不佳,他仍不辭辛勞地拜訪各地方領袖。儘管疫情影響了許多地方領袖的承辦意願,但也獲得5所獨中的支持,承辦了7場演出。令人悲痛的是,吳建成在第一場演出前不幸離世,未能親眼見證成果。不過,他的精神激勵著團隊繼續完成他的遺願,其家屬也捐獻帛金支持巡演。
重新編排 注入不同元素
為了確保巡演順利,團隊在優化舞臺劇內容時發現《初心2.0》仍有改進空間,決定邀請黃愛明重新編排,並期待她所秉持的“多元文化共存,跨越界線”的理念,為劇注入不一樣的元素。
黃志偉也是一名詞曲創作者,他將對華教的熱愛傾注於音樂創作中。一次機緣巧合,黃愛明發現了他那本厚厚的曲譜,於是在她的安排下,〈初心〉、〈風起來〉和〈感謝每一個好人〉的創作貫穿全劇。由〈初〉掀開序幕,〈風〉喚醒每個人,再由〈感謝〉表達對華教領袖及支持者的謝意。
〈風〉曾在《風起銀州》亮相,〈初〉是為《初心》舞臺劇而作,而〈感謝〉取材於已故華教園丁莫泰熙留下的“感謝每一個好人”的字跡。〈感謝〉的歌詞記錄了黃志偉與華教領袖包括莫泰熙和吳建成的對話和點滴,表達了他由衷的感激和欽佩。
在編導過程中,黃愛明希望通過口琴演奏〈初〉來突出茅草行動的部分。她說,口琴在世界大戰期間非常流行,士兵隨身攜帶,用於療傷和抒發情感。黃愛明邀請了世界口琴大師張雅誥參與演出,但張雅誥誤認為〈初〉的創作者黃志偉是同名同姓的我國著名音樂家黃志偉,於是找到了後者協助為劇鋼琴伴奏。
黃愛明笑言,這一巧合促成了“黃志偉”遇上“黃志偉”,也意外為劇增加了深度與層次。
“心”是這部劇的核心
黃愛明提到,這部作品沒有劇本,但林連玉基金會對她的充分信任,使她得以自由創作。她通過形體和意象來表達,避免了傳統的臺詞化表演,秉持“感動觀眾之前先感動自己”的原則,與素人演員共同深入探討林連玉的真實情感和心理,希望演員體會到表演的深層次並取得成長。她說,林連玉不僅經歷了苦難,也有過喜悅和欣慰,還有他這些經歷背後的意義及其帶來的影響。
黃愛明也說,當吳建成為舞臺劇命名為“初心”時,“心”便是這部劇的核心。她說,華教的發展由眾多“心”共同推動,其中群眾的“心”發揮了最大力量,而華教領袖們不屈不撓的“心”更是深入人心。因此,從1950年代林連玉維護母語教育的心,到1987年茅草行動未能打擊華社捍衛華教的心,都是這一核心的體現。
她補充,這顆“心”不僅代表所有參與辦學的人,還包括獨中面臨困境時的全體動員,如獨中復興運動在霹靂展開後,迅速吸引政經文教的共同參與。因此,她選擇從宏觀視角呈現這一歷程,而非專注單一人物,因為每個人的故事都極具重量。從獨中復興到林連玉的離世,再到茅草行動中的政治壓迫,大家都堅持捍衛華教,秉持林連玉的倡導理念。1988年,林連玉精神獎設立,黃愛明將在劇終以林連玉精神獎得主作為致謝環節,並搭配〈感謝〉這首曲子,展現林連玉精神的不滅。
“我們不會‘劇終’,而是‘待續’,因為還有許多華教的故事等待著我們去述說。”
她也說,雖然華教經歷了無數的劫難,但這些挑戰實際上是“化了妝的禮物”,促使了人們奮鬥和團結,齊心協力推動獨中在經歷過劫難後茁壯成長。
黃愛明也表示,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於1999年倡議將每年的2月21日定為國際母語日,旨在全球宣傳保護語言的重要性,促進母語傳播;《初心2.0》實際上也傳遞了我國多源流教育體系的獨特性和共榮並存的精神。 在馬來西亞,各種文化相互交匯,展現了“參”(campur)的融合美學。各族在這裡共同生活,既堅持使用母語,又開放溝通,增進了解。黃愛明希望通過講述故事的方式,讓各族更好地理解華教及母語教育的深遠意義,並感受到這種多元共榮的價值。
《初心2.0》巡演簡訊:(一)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 (二)笨珍培群獨立中學 |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