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1967年,檳城發生種族騷亂,官方宣佈傷亡人數:8死137傷,我那時17歲,所處華人住宅近山區,出入兩通道,一被堵死就無路可逃,我記得那時壯年的爸爸和青年的三姐夫,兩人站在院子裡,手抓棍棒和鋤頭,滿臉焦慮緊張。家裡人心惶惶,粒聲不敢出。後我們到親戚家避難。白天馬路上來回逡巡,荷槍實彈的軍警,讓樓上窗口偷窺的我們個個大氣不敢透。
ADVERTISEMENT
《五月雪》,雪血同音,但我沒看到、沒嗅到也沒感到血。513課題是禁忌,文學若以文字出之,用明喻、暗喻或隱喻,訴諸想像,庶可近之,文學本來就是隱藏的藝術。
電影作為藝術,當然涉及想像與感知,但主要還是聲光色影的藝術。隱喻偶爾為之無妨,但若主要訊息都借諸隱喻,恐就傷及視覺藝術的筋骨了。513本來就是不可觸的種族衝突課題,導演要觸,空手入白刃,傷的是自己,犧牲掉許多撼動人心的影音色,犧牲掉自己的藝術。
少了核心部分
戲的第一部分沒有當時大選及選後的各種角力、陰謀、激盪,就少了山雨欲來之前的風滿樓;沒有街道,商場,戲院,各個公共場所的慌亂、喧譁、逃亡、暴動及人群,就少了影片直接撼動人心的核心部分;沒有事後的支離破碎、人體狼藉、鮮血淋漓、就少了劫後的衝擊餘波。這些不被允許出現在銀幕上卻又不可不出現在銀幕的情節片段付之闕如,導演剩下的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
電影的娘惹人物及文化,男女的不平等,巫華的不對等地位是這部戲主題的支線。巫華的不對等地位應該著墨甚至渲染(還是得小心拿捏),因它與主題密不可分;但娘惹人物及文化,男女的不平等,著筆過多就分散了凝聚力。不知是導演不得不為之以豐滿影片(因主題不能暢快淋漓),還是這些是他節制不了的心頭愛?
多數影評說第一部分比第二部分好看。我卻比較喜歡第二部分,阿英的固執,及最後的嚎啕相當感人。(就我對第一部分的觀感,固執及嚎啕幾乎無關於第一部分)
當然,《五月雪》應該看,特別是對513幾乎一無所知的七字輩之後的年輕人。但我得說:可惜啊。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