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努力的正事還很多,比方說提升全國學生的素質與英語水平、不分種族的給予優秀生公平教育機會、減少SPM缺考比率至0%、鼓勵SPM畢業生繼續升學……,至於建議將多源流學校國文教材與國小統一等課題,其實可以不談了!
ADVERTISEMENT
幾乎每隔一年半載,馬來文教數理,或針對國小、華小、淡小採用單一教材與課程統一教學等議題,都會被教育部或一些政客挖出來炒一炒;彷彿華小、淡小採用國小的單一教材與課程統一教學,華印裔國小的馬來文與數理程度會一日千里、大幅精進(或許這些學生的國語水平根本就不低)。
上星期,教育部重提“建議將多源流學校國文教材與國小統一”課題,並於本月30日召開正式會議(不過已經宣佈展延),屆時將邀請董教總、7個華教組織及其他多源流教育組織,共同商議國小課本統一事宜。
董總主席陳友信日前曾表示,教育部認為華淡小國語水平較弱,希望透過國小的統一教材提高學生的國語水平。陳友信表示,這是政府第4次提出類似建議(亦即華淡小國語水平較弱),教育部曾在2010年、2012年和2015年嘗試將多源流學校的國文課本與國小教材統一,但最後都無疾而終。
針對教育部的主意,教總主席謝立意表示,經過9個華教團體共同商議,最終達成共識,亦即“堅決不接受教育部統一各源流小學馬來文課程的措施”。謝立意表示,國小、華小和淡小的教育程度和方式並不相同,尤其目前華小和淡小都是把馬來文以第二語言的方式進行教學,並不是母語教學,所以根本無法採用馬來文以單一的教材和課程對多源流小學進行教學。
我們相信董教總與各華教團體都具備完整的教育背景,當他們認為教育部統一各源流小學採取國小馬來文教學課程的措施不可行,教育部應該三思而行。畢竟當前大馬面對的重大教育課題是教育品質與學生素質。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新(2022年)公佈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成績(以15歲學生為評比對象),大馬在全球參與評比的80個國家與地區中排名慘不忍賭(後25%的後段班);反觀鄰國新加坡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三項測試全球第一;連越南都狠狠甩開我們幾條街。這顯示,我國的教育體系與課程規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麼難堪的成績,教育主管機關應該認真檢討改進。
6月,首相安華與新加坡總理黃循財會面時,曾主動建議獅城教師來馬教英語,黃循財也一口答應。根據PISA調查,證明新加坡同齡學生的學業程度比大馬好很多,我們是應該向新加坡全面看齊,不只是“學英語”,還應該學習整個教育體系的改革,以及如何樹立與新加坡老師一樣認真教學的“課堂文化”,而不是統一各源流小學馬來文課程。
多年來,我們的教育主管官員相對熱衷於用什麼語言教什麼課,卻很少看到提出“全面提升學生教育水平”的鴻圖大計;2023年SPM考試,有1萬零160名同學全科缺考,比例高達2.65%,我們付出多少關懷去了解與導正這種異常現象?教育部應該有看過一份調查報告,有近50%的SPM畢業生根本不考慮繼續深造!
教育水平普遍低落、SPM畢業生不繼續升學、SPM考獲10A(還有多9A、8A)的華印裔生進不了大學預科班(matrikulasi)、公立大學入學固打製、承認獨中統考文憑……,這些才是教育部應該關心解決的。
是的,幾十年下來,大馬教育體系的積弊很深,正也因為這樣,“改革”必須從正確的方向著手,而且是劍及履及,別一直在“統一課程或用什麼語言教什麼科目”的話題上兜圈子。
我們有幾個大哉問。
其一,教育部已經取消小學6年級評估考試(UPSR),初中評估考試(PMR)也走入歷史,教育部如何評估華印裔國語比較弱?
其二,SPM考試,華印裔學生考試成績較差?如果答案為“真”,那麼還真的要加強華印裔學生的國語能力,順便將大學入學固打製保留給不到人口30%的“華印裔弱勢族群”。
其三,目前任何行業,任何領域(當然包括教育)都進入全球化競爭,PISA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馬學生程度極差,將來會缺乏國際競爭力;很顯然“透過國小的統一教材提高學生的國語水平”並不能提升學生程度。教育部有何對策?
總而言之,教育部要努力的正事還很多,比方說提升全國學生的素質與英語水平、不分種族的給予優秀生公平教育機會、減少SPM缺考比率至0%、鼓勵SPM畢業生繼續升學……,忠言或許逆耳,但至少利於行,猶如良藥苦口利於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