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安华日前指出,马来人和土著不应一直轻松地被“喂食”,以至于长期依赖他人。其实安华这种“援助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个人必须具备自力更生的精神”的论调,与华人传统中“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事实上,我们相信政府和马来精英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这也就是安华提到的“不能一直轻松被‘喂食’”。这一说法实则是对“授人以鱼”的依赖性文化的警示,虽然许多马来人和土著确实来自贫困家庭,但他们需要的是良好的教育援助,而不是纯粹钱财上支助。
其实无论哪个族群,贫困从来都不是拒绝教育的理由,反而是寻求教育改变命运的动力。然而,这种动力必须伴随一种自力更生的精神,否则教育资源的投入将无法转化为有效的社会进步。
因此,玛拉工艺大学(UiTM)作为马来人和土著获得高等教育的重要平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成立。UiTM不仅提供了教育机会,也承担了激励学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责任。然而,这样的教育平台只能提供工具和机会,至于这些工具和机会是否能转化为实质性的个人成就,最终还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与意志力。
众所周知,即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大幅提升,如果个人没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教育所能带来的改变也是有限的。遗憾的是,我们看到尽管政府对教育投入了大量资金,但许多人仍然未能摆脱“被喂食”的依赖性。这情况清楚说明了,教育投资只有在个人意愿与努力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至于华人社会中“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强调的不仅是教育的重要性,更强调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的迫切性。这种理念强调个人通过努力获得知识,以知识为桥梁,改变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华人往往将教育视为家庭的头等大事,即使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也会尽力为子女提供最好的教育。这种对教育的重视,与个人奋斗精神紧密相连,形成了教育与自强不息的良性循环。
因此,尽管政府可以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援助,但如果受助者缺乏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援助最终可能会被浪费,甚至进一步加深依赖心理。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知识,赋予个人改变命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只有在个人的积极努力下才能实现。
总的来说,安华的讲话揭示了教育援助与个人努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教育援助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个人的内在动力,使其不再依赖外部的“喂食”,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无论是马来人、土著,还是其他族群,这一原则都是普遍适用的。唯有如此,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个人和社会进步的引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