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靈再也30日訊)新加坡作家協會代表團於今日蒞訪星洲日報總社,由星洲日報副執行總編輯曾毓林主持、馬來西亞作家協會代表一同交流,三方針對兩地文壇現況及挑戰進行交流。
曾毓林也是“花蹤”文學獎工委會主席,他邀請新加坡作協代表團一同出席第17屆“花蹤”文學獎頒獎典禮。“花蹤”文學獎是由星洲日報主辦,首次移師南馬新山,在新山蘇丹查麗蘇菲雅歌劇院舉行。
ADVERTISEMENT
馬新作家文學風格易被接受
新加坡作協榮譽會長林得楠表示,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兩地的地域文化較為接近,文學風格和表現的方式更容易被接受。同時,馬華作家和新華作家並不僅限於地域,甚至許多作家跨越地域限制在兩地參賽。
“整體來看,馬華作家表現非常好,為新加坡文學領域帶來生氣。”
新加坡作協編委林高提及,也希望在馬新兩地開設一個窗口,能夠匯聚或互換馬新作家的文學作品,讓更多馬華作家、新華作家能夠被看見,這與作家個別投稿相比更加有效。
曾翎龍:新華作家少見作品出版
星洲日報文教部主任曾翎龍透露,馬華作家在馬來西亞出版作品主要通過三渠道,即作者個人出資、出版社負擔和華團出版基金。然而,新華作家在出版作品方面似乎更加少見。
“或許是因為新加坡販賣華文課外書籍的書局很少,出版社也是。”
新加坡作協榮譽會長希尼爾提出,新加坡目前有20多家大眾書局的分店,然而卻只有6家出售華文課外書籍,連出版社也少之又少。
“新加坡書籍經過網購到馬來西亞的又面臨著匯率、郵費等等問題。”
致力推廣文學影響力
馬華與新華作協在交流時提及,另一問題是作家協會很難吸引到新生代作家加入,尤其是00後,這也是馬華作協、新華作協在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改善的情況。
曾翎龍補充,馬華文學和新華文學追本溯源有許多相同之處,而目前雙方都致力於“走出去”,把文學的影響力和作家精神推廣出去。
交流者尚有星洲日報副刊組主任黃俊麟、副刊組副主任梁靖芬、馬來西亞作家協會財政郭紫薇、理事謝增英、理事方路、新加坡作家協會會長劉瑞金、副會長鄭景祥及《聯合早報》副刊記者孫靖斐,由星洲日報企業公關及業務促進總經理陳金泉負責接待。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