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fi’i al-Akiti,倫敦大學畢業,劍橋大學博士生,本文是他的中文原稿
《Rukun Negara》為我們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跨代際的意識傳播途徑,但其發展的關鍵在於該政治意志力在馬來西亞公民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是否成功。
ADVERTISEMENT

走在吉隆坡經緯交錯的街道上,讓我不禁想起這座城市在馬來語中的含義為“泥濘的河口”(它是在巴生河和鵝麥河交匯的河灘上所建),像是文化差異在全球化浪潮中融合、碰撞的縮影。在歷史上,這些河流的交匯使馬來西亞人能夠開展貨物交換和對外貿易,各地的文化也隨之聚集、交織,萌生出當今多元的民族文化特徵。近日,配合國慶日,各地的民眾無論人種與膚色都參與到這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中,在歡樂之餘,這一多元文化融合的現象引人深思。
我經常思考兩個問題:“馬來西亞的民族團結究竟意味著什麼?”以及“馬來西亞是否應該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實際上,儘管我們有《Negaraku》(馬來語,譯為“我的祖國”)這樣的國歌,卻似乎很少見到能夠將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等不同種族聯結在一起的民歌。那麼,馬來語、峇峇馬來語、砂拉越伊班語等137種現存語言在馬來西亞及其周邊地區的交流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們理應值得被同樣認可。對我而言,民族團結的核心在於培養各民族的歸屬感,以及形成一種超越宗教和文化差異進行平等對話的政治環境。
回顧歷史,馬來西亞民族團結觀念的誕生可追溯至1969年5月13日的種族衝突的悲劇事件,當時種族間關係極度緊張、民族主義被濫用,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動盪,這場悲劇時刻警醒著我們,歷史有可能重演。幸運的是,1970年8月31日頒佈的《Rukun Negara》(國家原則)為民族加速融合帶來了希望,信仰上蒼、忠誠於元首和國家、憲法至上、法治、道德等原則,成為促進民族及社會團結的基石。
如今,這一原則與霹靂蘇丹納茲林在2024年8月舉辦的人類尊嚴會議上提出的“人人享有尊嚴”的號召產生了強烈共鳴,其強調,在一個具有民族包容度的國度,每個人都應享有安全、尊重與包容。我有幸參加了此次會議,蘇丹的團結號召激發了所有與會者對於民族團結的熱烈反響。團結部與MySDG社會包容中心在會上做表態發言,馬來西亞團結大使Suraya Wen女士呼籲“推崇志願精神,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不受種族與背景觀念的限制”。另外MySDG社會包容中心副主任Teo Lee Ken博士也在會上討論了沙巴州的無國籍問題,並做了政府如何建立包容性社區來應對種族間問題的報告。
此次會議精神強調了政治層面上對民族團結的高度重視,體現了馬來西亞正努力構建一個包容且有凝聚力的多元民族社會的決心,使每個人的尊嚴都能得到維護。
作為馬來西亞公民,我為國家在多種族共同繁榮和多語言平衡發展取得的成功感到自豪,我們的民族認同感促成了馬來西亞人在世界各地區的團結。我從小在英國長大,在英國,多元化雖受推崇,但往往被孤立在各種族單獨的領域內,缺乏種族間的交流與互動。而在馬來西亞,無論是開齋節、大寶森節等傳統節日,還是2024年巴黎奧運會期間,街道上充滿了跨種族的慶祝活動,這是馬來西亞的多民族團結和文化多樣性在全球化中的標誌性體現。
然而,馬來西亞的民族團結之路並非坦途,現實中實則充滿挑戰。種族間的刻板印象與偏見往往會引發誤解和衝突,使人與人之間產生分歧。例如,有關馬來人生性懶惰的錯誤觀念源於法語單詞“萎靡不振”(malaise),而華人在社會中被視為最勤奮的,印度人則被認為填補了馬來人與華人所缺失的特質。我認為,解決這些關於種族團結的問題,歸根結底在於我們如何坦然面對彼此間的差異,究竟哪些差異我們應該欣賞與學習?哪些應該理解並尊重?而哪些又應該暫時擱置並討論?這些是需要各種族之間在磨合中達成共識的。
針對這些差異的形成,Phillip Loh指出馬來西亞的多元教育體系實際上為種族差異播下了“分離的種子”,該體系是早期英國在馬來西亞實行的
普通會員 | VIP![]() |
VVIP | |
---|---|---|---|
星洲網平臺內容 | |||
星洲公開活動 | |||
禮品/優惠 | |||
會員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動/特級優惠 | |||
電子報(全國11份地方版) | |||
報紙 | |||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芙蓉21日讯)政府首席秘书丹斯里山苏阿兹里指出,政府机构应至少每周一次宣读《国家原则》,并在官方政府活动中定期宣读,以培养公务员的爱国精神。
同时,他认为政府机构应该全年悬挂国旗,而不仅限于国庆日和马来西亚日庆祝活动,而官方政府活动中应奏唱国歌,以增强国家自豪感。
山苏阿兹里今日也出席了森州“忠诚团结昌明巡回活动”(Jelajah Taat Setia Madani)时,这样指出。出席者包括了森州务大臣拿督斯里阿敏努丁。
他说,公务员必须在培养爱国和忠诚精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还能加强国家团结和稳定,以及公务员的廉正。
“公务员应更深入了解《国家原则》的基本精神,以便在履行职责时更好地遵守法律规定,尤其是在行政管理和政策决策方面。”
应每年必修国民课程
他说,要加强公务员的责任感,必须持续且系统性地培养对国家元首、统治者及国家的忠诚与爱国精神,因此建议国民课程应列为公务员每年必须参加的必修课程之一。
此外,他也提出,公务员还应接受培训,以更好地理解《联邦宪法》的相关条文。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联邦宪法》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

国内外官方事务
须用马来语
山苏阿兹里也说,为了进一步提升国语的地位,政府举办的国内外官方事务,如会议、论坛和研讨会,必须采用国语。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出于法律要求或涉及影响服务效率的情况,仍可采用英语。
他说,所有国内外的官方信函,无论是发出还是回复,都必须使用国文,若无相关国家的母语翻译能力,则需附上英文译本。
三苏阿兹里也说,公务员在特定日子可穿着民族或传统服饰,以促进民族多元性,增强归属感,并提升国家认同的重要性。此外,政府部门也鼓励举办文化活动,让公务员展示传统服饰、地方美食和文化,以反映马来西亚的多元和谐。
“相关部门还可举办团结论坛、跨文化交流活动和种族对话,以提高公务员对民族多样性的理解和欣赏。”
三苏阿兹里鼓励公务员利用社交平台,积极参与和推广爱国意识宣传活动,在政府部门也可设立爱国主义角落或展览区,以展示国家历史、价值观和国家象征等信息,以提高公务员的爱国意识和知识。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