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網
星洲網
星洲網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網 Newsletter 聯絡我們|星洲網 聯絡我們 登廣告|星洲網 登廣告 關於我們|星洲網 關於我們 活動|星洲網 活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星洲人

|

VIP文

發佈: 7:50am 31/08/2024

國慶日

國家原則

國慶特輯

李若飛

國慶日

國家原則

國慶特輯

李若飛

李若飞|马来西亚民族团结之路

Rafi’i al-Akiti,伦敦大学毕业,剑桥大学博士生,本文是他的中文原稿

《Rukun Negara》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跨代际的意识传播途径,但其发展的关键在于该政治意志力在马来西亚公民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是否成功。

ADVERTISEMENT

Image

走在吉隆坡经纬交错的街道上,让我不禁想起这座城市在马来语中的含义为“泥泞的河口”(它是在巴生河和鹅麦河交汇的河滩上所建),像是文化差异在全球化浪潮中融合、碰撞的缩影。在历史上,这些河流的交汇使马来西亚人能够开展货物交换和对外贸易,各地的文化也随之聚集、交织,萌生出当今多元的民族文化特征。近日,配合,各地的民众无论人种与肤色都参与到这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中,在欢乐之余,这一多元文化融合的现象引人深思。

我经常思考两个问题:“马来西亚的民族团结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马来西亚是否应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实际上,尽管我们有《Negaraku》(马来语,译为“我的祖国”)这样的国歌,却似乎很少见到能够将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等不同种族联结在一起的民歌。那么,马来语、峇峇马来语、砂拉越伊班语等137种现存语言在马来西亚及其周边地区的交流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们理应值得被同样认可。对我而言,民族团结的核心在于培养各民族的归属感,以及形成一种超越宗教和文化差异进行平等对话的政治环境。

回顾历史,马来西亚民族团结观念的诞生可追溯至1969年5月13日的种族冲突的悲剧事件,当时种族间关系极度紧张、民族主义被滥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这场悲剧时刻警醒着我们,历史有可能重演。幸运的是,1970年8月31日颁布的《Rukun Negara》()为民族加速融合带来了希望,信仰上苍、忠诚于元首和国家、宪法至上、法治、道德等原则,成为促进民族及社会团结的基石。

如今,这一原则与霹雳苏丹纳兹林在2024年8月举办的人类尊严会议上提出的“人人享有尊严”的号召产生了强烈共鸣,其强调,在一个具有民族包容度的国度,每个人都应享有安全、尊重与包容。我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苏丹的团结号召激发了所有与会者对于民族团结的热烈反响。团结部与MySDG社会包容中心在会上做表态发言,马来西亚团结大使Suraya Wen女士呼吁“推崇志愿精神,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不受种族与背景观念的限制”。另外MySDG社会包容中心副主任Teo Lee Ken博士也在会上讨论了沙巴州的无国籍问题,并做了政府如何建立包容性社区来应对种族间问题的报告。

此次会议精神强调了政治层面上对民族团结的高度重视,体现了马来西亚正努力构建一个包容且有凝聚力的多元民族社会的决心,使每个人的尊严都能得到维护。

作为马来西亚公民,我为国家在多种族共同繁荣和多语言平衡发展取得的成功感到自豪,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促成了马来西亚人在世界各地区的团结。我从小在英国长大,在英国,多元化虽受推崇,但往往被孤立在各种族单独的领域内,缺乏种族间的交流与互动。而在马来西亚,无论是开斋节、大宝森节等传统节日,还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街道上充满了跨种族的庆祝活动,这是马来西亚的多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在全球化中的标志性体现。

然而,马来西亚的民族团结之路并非坦途,现实中实则充满挑战。种族间的刻板印象与偏见往往会引发误解和冲突,使人与人之间产生分歧。例如,有关马来人生性懒惰的错误观念源于法语单词“萎靡不振”(malaise),而华人在社会中被视为最勤奋的,印度人则被认为填补了马来人与华人所缺失的特质。我认为,解决这些关于种族团结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我们如何坦然面对彼此间的差异,究竟哪些差异我们应该欣赏与学习?哪些应该理解并尊重?而哪些又应该暂时搁置并讨论?这些是需要各种族之间在磨合中达成共识的。

针对这些差异的形成,Phillip Loh指出马来西亚的多元教育体系实际上为种族差异播下了“分离的种子”,该体系是早期英国在马来西亚实行的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发布: 4:29pm 21/03/2025
政府首席秘书:培养爱国精神  公仆应每周宣读《国家原则》
全国版/山苏阿兹里:政府机构应至少一周一次宣誓《国家原则》
阿敏努丁(前排中)与山苏阿兹里(前排左二)在活动上与公务员合影。(马新社照片)

(芙蓉21日讯)政府首席秘书丹斯里山苏阿兹里指出,政府机构应至少每周一次宣读《国家原则》,并在官方政府活动中定期宣读,以培养公务员的爱国精神。

同时,他认为政府机构应该全年悬挂国旗,而不仅限于国庆日和马来西亚日庆祝活动,而官方政府活动中应奏唱国歌,以增强国家自豪感。

山苏阿兹里今日也出席了森州“忠诚团结昌明巡回活动”(Jelajah Taat Setia Madani)时,这样指出。出席者包括了森州务大臣拿督斯里阿敏努丁。

他说,公务员必须在培养爱国和忠诚精神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还能加强国家团结和稳定,以及公务员的廉正。

“公务员应更深入了解《国家原则》的基本精神,以便在履行职责时更好地遵守法律规定,尤其是在行政管理和政策决策方面。”

应每年必修国民课程

他说,要加强公务员的责任感,必须持续且系统性地培养对国家元首、统治者及国家的忠诚与爱国精神,因此建议国民课程应列为公务员每年必须参加的必修课程之一。

此外,他也提出,公务员还应接受培训,以更好地理解《联邦宪法》的相关条文。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联邦宪法》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

全国版/山苏阿兹里:政府机构应至少一周一次宣誓《国家原则》
山苏阿兹里(右五)参观“昌明关怀促销”摊位。右六为阿敏努丁。(马新社照片)

国内外官方事务
须用马来语

山苏阿兹里也说,为了进一步提升国语的地位,政府举办的国内外官方事务,如会议、论坛和研讨会,必须采用国语。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出于法律要求或涉及影响服务效率的情况,仍可采用英语。

他说,所有国内外的官方信函,无论是发出还是回复,都必须使用国文,若无相关国家的母语翻译能力,则需附上英文译本。

三苏阿兹里也说,公务员在特定日子可穿着民族或传统服饰,以促进民族多元性,增强归属感,并提升国家认同的重要性。此外,政府部门也鼓励举办文化活动,让公务员展示传统服饰、地方美食和文化,以反映马来西亚的多元和谐。

“相关部门还可举办团结论坛、跨文化交流活动和种族对话,以提高公务员对民族多样性的理解和欣赏。”

三苏阿兹里鼓励公务员利用社交平台,积极参与和推广爱国意识宣传活动,在政府部门也可设立爱国主义角落或展览区,以展示国家历史、价值观和国家象征等信息,以提高公务员的爱国意识和知识。

你也可能感興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