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先入为主的歧视、仇恨,真正的做到互相理解、尊重,并包容彼此的文化,乃实现国民团结的第一步,并非让其沦为泛泛之谈。

国庆日来临,相信处处都洋溢国庆氛围,媒体也不乏出现相关的特别内容,从政者更会借机发表一些国民团结的伟论。我想借此发表一些煞风景的看法:我始终认为,即便表面看起来多么和乐、团结,若各族群间始终存在歧视与仇恨,从不真正去了解彼此,聊再多宏大的团结观,都是枉然。
ADVERTISEMENT
本人于星洲人VIP内容专区撰写的“歧视有多伤?留台打工被叫马来狗”一文中,曾提及华裔在歧视其他民族、人种方面从来都不遑多让,虽然此现象只是自身对身边亲友的观察,并无任何客观数据支持我的论述,但也许一名友人的职业经历,或多或少能从侧面证实我的观点并不完全错误。
一名从事房产经纪约三到四年的朋友,其服务过的客人数不胜数。某次聊到工作上的事时,他总结了我国三大种族在看房时最为明显的特征:
华裔— 一定会问周遭住的是哪些种族,希望邻居全是华人。
巫裔— 几乎不过问。
印裔— 他们最特别,邻居是什么种族都行,唯不希望是自己种族的人,属自己人歧视自己人。
三到四年就业经验,对大多数行业来说,其经历都已经具备升职与跳槽的能力。这几年他在各族人民间游走,最后所做之总结,相信有足够的说服力。综上所述,哪个种族对他人抱有更多歧视的心态,答案似乎也不言而喻。
对于我这代而言,我们对他族的歧视与仇恨,或多或少是在成长环境中,长时间受长辈灌输的观念从而渐渐形成。
父辈之所以会对马来同胞有如此看法,尚不难理解,毕竟他们亲身经历了许多现今歧视性政策从无到有的过程。
但是,对于印裔同胞,我们对他们的那份歧视又从何而来?只要是作为在华人家庭成长的孩子,或许都听过长辈对自己说“如果你不听话,abunehneh 会来把你抓走”之类的言语。事出必有因,是曾经真有其事,亦或只是单纯的歧视?
偶尔与友人外出,看着他们当中部分人毫无原因的表现出自身对他族的歧视,觉得华人最棒棒时,我常在思考华裔那莫名的自视甚高究竟从何而来?
从一些简单的网络新闻便能观察得出。每每看到友族同胞学习中文、懂得说中文的新闻,底下的华裔无不颅内高潮,纷纷赞好。可当教育部试图推行学习爪夷文时,华裔首当其冲,厉声痛批这项政策。
先不谈爪夷文的实用性,也声明自己并非支持该政策。我疑惑的点在于,为何当他族同胞学习中华文化,就是优秀、进步的表现,而我们却似乎不曾尝试去学习、了解、接触他族的文化?
在前公司就任时,一位马来组同事向我透露,他们其实一直想跟中文组变得亲近些,与我们变得熟悉,可华裔之间总是自成一派,且对于他族总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样,使他们只能望而却步。他更感慨,虽然在同个屋檐下工作,但彼此的心似乎因种族的不同而无比遥远。我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才好。
族群之间的互不理解,进而产生的矛盾,近期闹最大的,我认为非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百格視頻
伯拉的逝世给了我们一个启事:若不想死后被唾弃,生前就要做个好人;网民留言中那些“该走的人”,离世后大概难以在众人口中得到善终,而这,便是他们生前言行所结的果。
2025年尚未过半,许多名人离世的消息已接踵而至,诸如大S、方大同等。或许是这些名字陪伴着我的成长过程,惊闻噩耗时,我都会怔住片刻,心头一沉,为他们短暂的生命感到惋惜。
如今,马来西亚第五任首相——敦阿都拉,昵称伯拉(Pak Lah),也于4月14日与世长辞。
自我懂事那刻,第一个清晰记得的国家领导人,便是伯拉。小时候,与家人共同留守电视新闻时,总能看见他的身影。故此,前天下班前知晓噩耗时,心中同样泛起一丝惋惜。
曾听一位长辈如此说过:想知道一个人为人如何,从他葬礼上的讨论就能知道了。
我们大多数人或许没机会亲临伯拉的国葬现场,但社媒上无数网友的留言,已经足以见证他的生前为人。哪怕是对其不熟悉的00后,依然能透过一条条缅怀留言,拼凑出他昔日的模样。
现代执政者与历史上众多君主相同,在朝期间的所作所为都会被记录在册,供后人审视。不同的是,古时帝王所作所为,由起居郎记录;今天,执政者不再只由后人评说,而是当下就被新闻、社群媒体实时记录。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如今看到的历史,多由当时的胜利者所写,因此,所谓历史或许只是“被塑造“的记忆。真相,往往早已随着逝去的王朝一同被覆灭。
以中国历史为例,商纣王在诸多历史文献与影视作品都是这么被描述的:暴虐无道、沉迷酒色,设酒池肉林、发明炮烙之刑、宠信妲己、压迫百姓。由于文献与影视都将他如此刻画,以致多数人对这位先王的印象就是如此。
然而,随着近年诸多历史学家为其翻案。他们指出,商纣王许多恶行可能多为后世朝代加油添醋。也许,真正的他并非我们所见的昏君,只是书写历史的人,不是他。
现在的我们,是幸运的。
我们生长在一个媒体与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想了解一个执政者的为人,已经无需等到他“驾崩”。早年,我们能通过新闻见证;如今,社媒更是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他们的言行通通都被存在某个角落,任人随时审视。
这两天我观察了与伯拉离世相关的新闻,多数网民都对其离世都表达了充分不舍,称其是最好的首相、赞颂他生前的为人。更有人直言:不该走的人走了,该走的人却还还没走。
这一条条留言所留下的,除了是私人情感,更多的是对这位“好人首相”的悼念。
不少媒体整理了其生前语录与任内作为;现任首相安华、前卫生部长诺希山、资深媒体人佐汉嘉化亦在缅怀中透露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些故事,都让伯拉的人格光芒再度得到升华。
我也来说两个你可能没听过的故事。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伯拉任期内,某中文报揭露了公职人员对外国女性的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不当行为。该事件一经报道,便引发了该国民众的愤怒与恐慌,甚至可能引发外交危机。在那个国阵独大的年代,媒体稍有越线都免不了被对付。然而,他并未关闭该报馆,仅象征性要求总编辑调离现职,同时并未将该总编辑封杀于新闻行业。据悉,其本人甚至毫无惩处之意,此举仅为有所“交代”。
另一个故事。本人先前曾于某中文电视台就职,某次摸鱼闲聊时,一位老屁股告诉我们,当年要设立一家中文电视台,绝非易事。若非伯拉点头,该电视台的开台计划险些胎死腹中,我国时至今日或许也尚未拥有一家正规中文电视台。
回溯当时的时空背景,再回看伯拉的举措。从媒体人的角度来看,马来西亚的媒体环境与言论自由因他往前推进了好几步。他在任内更是开放评论空间,奠定了今日相对自由的媒体生态。
当然,除了媒体环境得以改善,伯拉也曾力图诸多方面大刀阔斧,力求改革。可惜的是,种子虽已种下,却未能开花。一些看不见的手,让他的蓝图无法如期实践,不少民众都在当时痛批他光说不做,最终狼狈下台。
回望今日政坛的各路妖魔鬼怪,伯拉这般政治领袖,实属珍稀。只是,那时的我们,不懂得珍惜。
我认为伯拉的逝世给了我们一个启事:若不想死后被唾弃,生前就要做个好人。
这不仅适用于政治人物,也适用于每个你我。唯有好好做人,后代才不会因我们的所作所为感到蒙羞。
网民留言中那些“该走的人”,离世后大概难以在众人口中得到善终,而这,便是他们生前言行所结的果。
从下台到离世,伯拉诸多改革至今尚未得以实践。若存在平行时空,但愿他的夙愿能在那个地方得以实现,也期望那个我们无法知晓的时空中,能有一个截然不同的马来西亚。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