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本报特约

|
发布: 7:50am 31/08/2024

国庆日

国家原则

Negaraku

苏丹纳兹林

国庆日

国家原则

Negaraku

苏丹纳兹林

李若飛.馬來西亞民族團結之路

Rafi’i al-Akiti,伦敦大学毕业,剑桥大学博士生,本文是他的中文原稿

《Rukun Negara》為我們提供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跨代際的意識傳播途徑,但其發展的關鍵在於該政治意志力在馬來西亞公民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是否成功。

ADVERTISEMENT

走在吉隆坡經緯交錯的街道上,讓我不禁想起這座城市在馬來語中的含義為“泥濘的河口”(它是在巴生河和鵝麥河交匯的河灘上所建),像是文化差異在全球化浪潮中融合、碰撞的縮影。在歷史上,這些河流的交匯使馬來西亞人能夠開展貨物交換和對外貿易,各地的文化也隨之聚集、交織,萌生出當今多元的民族文化特徵。近日,配合國慶日,各地的民眾無論人種與膚色都參與到這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中,在歡樂之餘,這一多元文化融合的現象引人深思。

我經常思考兩個問題:“馬來西亞的民族團結究竟意味著什麼?”以及“馬來西亞是否應該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實際上,儘管我們有《》(馬來語,譯為“我的祖國”)這樣的國歌,卻似乎很少見到能夠將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等不同種族聯結在一起的民歌。那麼,馬來語、峇峇馬來語、砂拉越伊班語等137種現存語言在馬來西亞及其周邊地區的交流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它們理應值得被同樣認可。對我而言,民族團結的核心在於培養各民族的歸屬感,以及形成一種超越宗教和文化差異進行平等對話的政治環境。

回顧歷史,馬來西亞民族團結觀念的誕生可追溯至1969年5月13日的種族衝突的悲劇事件,當時種族間關係極度緊張、民族主義被濫用,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動盪,這場悲劇時刻警醒著我們,歷史有可能重演。幸運的是,1970年8月31日頒佈的《Rukun Negara》(國家原則)為民族加速融合帶來了希望,信仰上蒼、忠誠於元首和國家、憲法至上、法治、道德等原則,成為促進民族及社會團結的基石。

如今,這一原則與霹靂蘇丹納茲林在2024年8月舉辦的人類尊嚴會議上提出的“人人享有尊嚴”的號召產生了強烈共鳴,其強調,在一個具有民族包容度的國度,每個人都應享有安全、尊重與包容。我有幸參加了此次會議,蘇丹的團結號召激發了所有與會者對於民族團結的熱烈反響。團結部與MySDG社會包容中心在會上做表態發言,馬來西亞團結大使Suraya Wen女士呼籲“推崇志願精神,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中的角色與責任,不受種族與背景觀念的限制”。另外MySDG社會包容中心副主任Teo Lee Ken博士也在會上討論了沙巴州的無國籍問題,並做了政府如何建立包容性社區來應對種族間問題的報告。

此次會議精神強調了政治層面上對民族團結的高度重視,體現了馬來西亞正努力構建一個包容且有凝聚力的多元民族社會的決心,使每個人的尊嚴都能得到維護。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