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发布: 7:00pm 01/09/2024

游子

陈淑婷

擂茶

咸茶

擂茶棍

擂茶钵

游子

陈淑婷

擂茶

咸茶

擂茶棍

擂茶钵

【2024年马来西亚美食写手赛大奖:第一名】留住妈妈的味道/陈淑婷

作者:陈淑婷

星洲日报 & Coook联办

第一名 星洲日报 2024年马来西亚美食写手大赛参赛作品《留住妈妈的味道》/陈淑婷
用泡的擂茶,碗中放入米子、花生、芝麻和剁碎的刺芹,加茶水即可开动。
 

小时候住在山里,木屋建在半山,周围都是橡胶园。念小学时,每逢周末及学校假期,我和姐姐轮流到胶园帮忙,当我没去园里时,就负责做家务和煮饭。

ADVERTISEMENT

家里很常煮,我们家客话平常管这叫,几乎一个星期会煮上两三餐,我想,也许是因为在胶园流了大半天的汗水,炎热的午后来一顿饭菜配茶水,比较开胃吧。

在咱家,“擂”茶是小孩的“任务”。大概七八岁时,每次煮擂茶前,妈妈或姐姐会从碗橱顶端取出擂茶棍,用井水冲洗一遍,放入摆在地上的擂茶钵里,小孩自动明白,这任务是属于我们的,于是主动取了花生、茶叶等材料,摆好阵,乖乖地坐在地上开始往钵里擂了。而切菜和煮饭,则是妈妈或姐姐的范围。

自小看着妈妈和姐姐在厨房做菜,耳濡目染自然就会,等到小学高年级,姐姐到城里工作后,就轮到我接下了煮的任务了。

住在山里是没什么物质的,最远的杂货店,要在6公里外,因此,很多时候吃的都是粗茶淡饭,平日要属最美味的,就是吃擂茶了。

中学时我们搬移至镇上去,买杂货也方便多了,但擂茶依然是家常饭,管他桌上有鸡鸭,我们一家认定擂茶就是“人间美味”,尤其在新年,除夕祭拜和饱食肉类后,年初一咱家就煮擂茶来吃了。到了年初二,祭拜祖先开年,又是一顿荤一顿腻的,因此接下来的几天至元宵,咱家都会吃很多餐擂茶,可说百吃不厌的。

第一名 星洲日报 2024年马来西亚美食写手大赛参赛作品《留住妈妈的味道》/陈淑婷
在家一面吃擂茶,一面做阅读笔记。
第一名 星洲日报 2024年马来西亚美食写手大赛参赛作品《留住妈妈的味道》/陈淑婷
泡茶的材料。
第一名 星洲日报 2024年马来西亚美食写手大赛参赛作品《留住妈妈的味道》/陈淑婷
擂茶一定要用番石榴棍和钵,才能煮出真正的味道。

慰藉同窗的华人胃

记得念大一住在学校宿舍时,我很常带妈妈煮的擂茶去给同学和学长吃。我们这些离乡背井的,最想吃的就是华人餐,我这客家女,自然就带了擂茶来慰藉他们了。

宿舍是包伙食的,三餐吃的都是马来餐,因此,每次从家乡返回大学时,妈妈一定煮擂茶给我带着吃。想到慰藉宿舍里的“华人胃”,妈妈也很明白的煮多一些让我带上。

于是,每一次,妈妈都把煮好的饭菜盛在长型的冰淇淋盒子,滚烫的茶水则盛在豆酱罐,说巴士车程二三小时,这样比较能保温。

回到宿舍,叫来大伙聚在饭堂,打开冰淇淋盒子,将豆酱罐里的茶水倒入饭盒内,大伙就这样,你一口,我一口的,获得“滋润”的华人胃,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小小的满足,那真是最美好的时光。

大二、大三在外租房,甚至毕业后在外工作,妈妈依然如昔,在我返乡离家前,给我用饭盒和豆酱罐打包带上一顿擂茶到城里。

婚后,妈妈依然经常煮擂茶,等我们回家吃。

此刻,虽然我已无需在妈妈家煮饭,但此时,我却需在婆家煮饭。偶尔,在婆家,我会煮擂茶,尤其是想家时。

这时,把妈妈买给我的擂茶钵搬出来,把爸爸砍给我的番石榴擂茶棍取出来。我从来不用搅拌机,也不用锅子煮擂茶汤。

因为,我记得我爸说用番石榴棍擂的茶,才是真正的好茶,又香又好喝。

因为,我妈说过,用擂茶钵盛的茶,才有真正的擂茶味。我也认为是这样。

擂茶这个动作,是坐在地上,用双脚左右夹着擂茶钵,这个动作主要是在转动番石榴棍时,能稳住钵体。

首先倒入一点茶叶,把茶叶擂碎。接着倒入炒熟的花生、芝麻,擂碎。最后加入炒热的九层塔、刺芹、苦粒心,擂碎,加盐,烧水入钵,即完成茶水部分。

相关文章:

【2024年马来西亚美食写手赛大奖:第二名】潮州粿条/颜祺轩

【2024年马来西亚美食写手赛大奖:评审推荐作品】老板,给我来个砂煲泥鳅!/陈秋蕾

【2024年马来西亚美食写手赛大奖:评审推荐作品】甲必丹们没有吃过一兰拉面/李殷乐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发布: 7:30am 27/01/2025
杨微屏.你喜欢过年吗

喜不喜欢过年,因人而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怀,也不仅限于过年期间表现出来,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身体健康,各自安好。

许多企业和机构配合农历新年制作贺岁短视频,内容有搞笑的,也有温情的,一些剧情会触及某些人的心情而产生共鸣。

看了种种不同剧情的短视频后,我对出生于不同年代、从事不同行业的亲友,问了同样的问题:“你喜欢过年吗?”

每个人对“过年”的反应不一,有些人不喜欢,但也必须接受这个节日到来。有些人觉得没有所谓喜不喜欢,就以平常心看待。也有一些人觉得这是可和家人团聚、和亲友见面的时机,因此欢欣期待。

整体而言,喜欢过年的人,会觉得这个节日具备传统、传承的意义。他们都乐意花钱办年货,甚至亲手做年饼和烹煮菜肴,把家里布置得充满“年味”,每一方面都劳心劳力,并且觉得可以和亲友共享相聚时刻,再麻烦也值得。

一些上班族觉得过年期间,可以乘机休假也是乐事,如果不愿意应酬亲戚,就自己在家看戏、睡觉。

喜欢过年的人也认为,新年期间从舞狮采青、各方主办的新春文化活动,可让人感染传承气氛,这是值得珍惜的传统年味。

也有一些人年纪轻的时候,不喜欢过年期间,必须面对亲戚上门拜年造成的烦扰,但年龄渐长之后,心态却逐渐改变,开始珍惜通过拜年和亲友见面重聚的机会。

不喜欢过年的人,会觉得“生活节奏被打乱”,尤其家里有讲究传统习俗的长辈,不能幸免于种种门面功夫的细节,对于不注重仪式感,或不喜欢群聚的人而言,这是一种需要“妥协”的痛苦。

同时,我发现那些讲究亲戚之间紧密互访,以及不断在家里烹煮菜肴招待客人的家庭中,作为媳妇的往往是觉得“过年很累”的群体。而这些媳妇们,通常会希望未来能自己决定“年要怎么过”,并且希望能废除所有过年所需的繁文缛节。

不喜欢亲戚互访,也有一些人会选择在过年期间,前往外国或外地旅游“避年”,这是多年以来都存在的趋势,因此很多旅行社会推出农历新年旅游团,满足需求。

过年前后一些时段,基于游子回乡,加上出国或到外地旅游者造成的人潮、车潮,也是一些人不喜欢过年的原因。尤其佳节期间的机票、车票都特别贵,对于收入不高的游子而言,在金钱方面和赶路途中所耗的时间及精力,都是一个负担。

对于一些人而言,过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主要是过往的年代,人们只有在过年期间会添置新衣、喝汽水和享用丰盛的食物,然而时至今日,一般中上家庭的成员,平日都随时添购新装、享受佳肴,因此过年也没有值得特别期待的事物。

喜不喜欢过年,因人而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怀,也不仅限于过年期间表现出来,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身体健康,各自安好。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