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是时候来一次彻底的“修复”和“重建”,从城市结构基建,到政治架构布置,借此次地陷为契机,来一次彻底的改革,让吉隆坡扎扎实实地晋升为一流的城市。
当局决定停止48岁女游客薇治拉治米的搜救行动,诚如首相署(联邦直辖区)部长扎丽哈所言,这是迫不得已的艰难决定。经过了9天不懈搜救奈何依然仍无踪影,在薇治拉治米家人的谅解下,考虑了事发地点周遭的环境安全,以及搜救人员的健康状况和安全,当局在专家的建议下,停止搜救。
ADVERTISEMENT
虽然如此,后续还有很多的工作必须进行,包括重建和修复事发地点一带。毕竟继续挖掘,势必会影响附近地质的安全,事发几天后,距离发生地陷的地点约50公尺处,出现第二个坑洞就是一例。
停止搜救意味等于放弃吗?我没有这方面的讯息,更不是专家。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希望当局在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时,会同时想办法,采用其他的方式,继续寻找薇治拉治米,但愿会有“奇迹”发生。有时候,当解决一个问题时,被同样的框框困住太久,始终没有进展后,需要适时地跳出去,打破常规,或许会有新的突破。在此前提下,当局不能有意识地将这个问题掩盖起来,并希望人们的注意力会逐渐消失,继而忘记这个事件。
地陷新闻时有所闻,雪隆一带的地质安全,不断有各种的说法出现,确实的专业意见,和故弄玄虚的假消息,掺杂难辨,虽然不至于导致人心惶惶,但当局不能只是安抚和辟谣。毕竟这些坑洞的形成可能有很多种原因,包括人为和自然环境因素。因此当局必须有实际的行动,让人们有信心吉隆坡是可安全居住的。
当局必须正视此事件为一记警钟。一旦被忽视,可能会给这座城市,以及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带来风险。
吉隆坡自1800年代建立以来,城市就不断地在扩张,可以被发展的地段已近饱和,发展机器开始向不适合开发的地段前进,若不受到严格的管制,恐怕会影响地质,带来城市安全的隐患。
巴生河流域一直在建设,摩天大楼林立、高速公路立交桥错综复杂、供舒缓交通和排水的隧道,还有各种高架轨道,带来了便利,让城市看起来更宜居。但问题是,所有这些建设是否都考虑了城市的地质,和基础设施能否支撑这些建设?特别是我们在地面上看不到地下的基设。
扎丽哈表示,吉隆坡市政局会在当地进行全面的地图测绘,也会对全吉隆坡的地质进行研究,希望这方面的报告可以很快的公布,并公开展示,让居民查阅,以便能够掌握更全面的讯息。
首相安华之前指示市政局重新检讨隆市的所有发展计划,尤其是涉及政府土地的计划将暂时冻结,重新检讨有关发展计划的人口密度及土地用途,以免出现过度发展并为社区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与问题。然而这么一个艰巨的任务,新上任的吉隆坡市长,要如何执行,有能力贯彻吗?
我希望新任市长麦慕娜能够接下这个挑战,并视之为展现市政府的专业和效率的机会,以赢取吉隆坡居民,甚至全国人民的信心。麦慕娜必须让人们看到,她将居民的福祉放在首要的位置,她不只是一个公务员,而是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官,而且她会是最适合担任这个职位的人。只不过任务之艰难,麦慕娜能苦心志,去一一落实吗?
还有许多其他问题需要麦慕娜注意,包括频繁的水灾、树木倾倒以及排水和污水处理问题。这些事故都可能与此地陷问题存在关连,市政局需要制定一套计划,深入调查并系统化地加以解决。
吉隆坡市长不是民选,一般从上任到下岗,市民对坐这个位子的人皆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历任的市长也是很少与居民互动交流。麦慕娜一上任,就“遇到”地陷噬人事件,除了部长,市长就是必须直面问题的政府代表,她必须全力以赴,一改过往历任“办公室市长”的形象,站在第一线和人们共赴时艰。
尽管如此,民选市长对于发展吉隆坡成为一个宜居的世界级城市,仍然极为重要。因此恢复地方选举,还政于民,依旧是隆市人民渴望尽早实现的目标。“第三张选票”是希盟“曾经”的承诺,这个改革却依然无法兑现。改革不能实现的原因很多,最大的障碍还是政治。然而,政治就是管理众人的事业,吉隆坡作为首善之都,市民的民主权益却受到限制。市长不是民选,市民心声又如何传达呢?
即使有市政局委任的咨询理事会成员,但他们根本没有权力影响市政局的政策和运作,并且市长也没有义务听取他们的劝告与意见,充其量只是毫无影响力的“花瓶”。
吉隆坡是时候来一次彻底的“修复”和“重建”,从城市结构基建,到政治架构布置,借此次地陷为契机,来一次彻底的改革,让吉隆坡扎扎实实地晋升为一流的城市。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