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是時候來一次徹底的“修復”和“重建”,從城市結構基建,到政治架構佈置,藉此次地陷為契機,來一次徹底的改革,讓吉隆坡紮紮實實地晉升為一流的城市。
當局決定停止48歲女遊客薇治拉治米的搜救行動,誠如首相署(聯邦直轄區)部長扎麗哈所言,這是迫不得已的艱難決定。經過了9天不懈搜救奈何依然仍無蹤影,在薇治拉治米家人的諒解下,考慮了事發地點周遭的環境安全,以及搜救人員的健康狀況和安全,當局在專家的建議下,停止搜救。
ADVERTISEMENT
雖然如此,後續還有很多的工作必須進行,包括重建和修復事發地點一帶。畢竟繼續挖掘,勢必會影響附近地質的安全,事發幾天後,距離發生地陷的地點約50公尺處,出現第二個坑洞就是一例。
停止搜救意味等於放棄嗎?我沒有這方面的訊息,更不是專家。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希望當局在進行下一個階段的工作時,會同時想辦法,採用其他的方式,繼續尋找薇治拉治米,但願會有“奇蹟”發生。有時候,當解決一個問題時,被同樣的框框困住太久,始終沒有進展後,需要適時地跳出去,打破常規,或許會有新的突破。在此前提下,當局不能有意識地將這個問題掩蓋起來,並希望人們的注意力會逐漸消失,繼而忘記這個事件。
地陷新聞時有所聞,雪隆一帶的地質安全,不斷有各種的說法出現,確實的專業意見,和故弄玄虛的假消息,摻雜難辨,雖然不至於導致人心惶惶,但當局不能只是安撫和闢謠。畢竟這些坑洞的形成可能有很多種原因,包括人為和自然環境因素。因此當局必須有實際的行動,讓人們有信心吉隆坡是可安全居住的。
當局必須正視此事件為一記警鐘。一旦被忽視,可能會給這座城市,以及在這裡生活和工作的人們,帶來風險。
吉隆坡自1800年代建立以來,城市就不斷地在擴張,可以被髮展的地段已近飽和,發展機器開始向不適合開發的地段前進,若不受到嚴格的管制,恐怕會影響地質,帶來城市安全的隱患。
巴生河流域一直在建設,摩天大樓林立、高速公路立交橋錯綜複雜、供舒緩交通和排水的隧道,還有各種高架軌道,帶來了便利,讓城市看起來更宜居。但問題是,所有這些建設是否都考慮了城市的地質,和基礎設施能否支撐這些建設?特別是我們在地面上看不到地下的基設。
扎麗哈表示,吉隆坡市政局會在當地進行全面的地圖測繪,也會對全吉隆坡的地質進行研究,希望這方面的報告可以很快的公佈,並公開展示,讓居民查閱,以便能夠掌握更全面的訊息。
首相安華之前指示市政局重新檢討隆市的所有發展計劃,尤其是涉及政府土地的計劃將暫時凍結,重新檢討有關發展計劃的人口密度及土地用途,以免出現過度發展併為社區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與問題。然而這麼一個艱鉅的任務,新上任的吉隆坡市長,要如何執行,有能力貫徹嗎?
我希望新任市長麥慕娜能夠接下這個挑戰,並視之為展現市政府的專業和效率的機會,以贏取吉隆坡居民,甚至全國人民的信心。麥慕娜必須讓人們看到,她將居民的福祉放在首要的位置,她不只是一個公務員,而是全心全力為人民服務的人民官,而且她會是最適合擔任這個職位的人。只不過任務之艱難,麥慕娜能苦心志,去一一落實嗎?
還有許多其他問題需要麥慕娜注意,包括頻繁的水災、樹木傾倒以及排水和汙水處理問題。這些事故都可能與此地陷問題存在關連,市政局需要制定一套計劃,深入調查並系統化地加以解決。
吉隆坡市長不是民選,一般從上任到下崗,市民對坐這個位子的人皆所知甚少,甚至一無所知。歷任的市長也是很少與居民互動交流。麥慕娜一上任,就“遇到”地陷噬人事件,除了部長,市長就是必須直面問題的政府代表,她必須全力以赴,一改過往歷任“辦公室市長”的形象,站在第一線和人們共赴時艱。
儘管如此,民選市長對於發展吉隆坡成為一個宜居的世界級城市,仍然極為重要。因此恢復地方選舉,還政於民,依舊是隆市人民渴望儘早實現的目標。“第三張選票”是希盟“曾經”的承諾,這個改革卻依然無法兌現。改革不能實現的原因很多,最大的障礙還是政治。然而,政治就是管理眾人的事業,吉隆坡作為首善之都,市民的民主權益卻受到限制。市長不是民選,市民心聲又如何傳達呢?
即使有市政局委任的諮詢理事會成員,但他們根本沒有權力影響市政局的政策和運作,並且市長也沒有義務聽取他們的勸告與意見,充其量只是毫無影響力的“花瓶”。
吉隆坡是時候來一次徹底的“修復”和“重建”,從城市結構基建,到政治架構佈置,藉此次地陷為契機,來一次徹底的改革,讓吉隆坡紮紮實實地晉升為一流的城市。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ADVERTISEMENT
熱門新聞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百格視頻
一系列不符合国情的政策和法案不断拖后腿,对社会改革和国家发展毫无助益,把人民搞得头顶冒烟之余,连带安华和希盟的改革政府形象也大跌。
当我们为“穆斯林参与非穆斯林庆典及丧礼指南”吵翻天之际,长堤对岸的新加坡国会通过了“维持种族和谐法案”。当然,两者是不同的情境,尽管同样是制定规范,以维护种族间和谐,但规范导向和手法却截然不同。
新加坡出台的新法案是对全球不同种族群体之间日益加剧的两极分化作出的回应,将赋予政府“更大的立法权力”来解决国内种族问题。法案扩大了当局发布限制令、实施社区补救措施以及在指定的种族组织中引入防止外国影响的保障措施的权力。
本文集中讨论限制令。所谓的限制令是法案授权内政部长向散布损害新加坡种族和谐内容的个人或实体所发出的。限制令禁止个人或组织传播或分发特定信息或材料;就指定主题向特定受众发表演讲;参与特定出版物的印刷、编辑或制作;担任指定刊物的编委会或相关委员会职务,以及采取一切可行措施,阻止特定信息或材料在新加坡传播。限制令立即生效、最长可持续两年,违反者将面临罚款或监禁。
新加坡政府有感于具煽动性的内容可能迅速传播,对社会凝聚力造成广泛且无法弥补的损害。为应对这种情况,该国政府采取预防措施,有效应对这类严重内容。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同样是多元种族和宗教的社会,两国在20世纪60年代都曾发生种族冲突事件,经历过这惨痛教训的一代国民,绝不希望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撕裂社会。
历史的教训提醒我们,种族关系一旦受损,就需要长时间来修复,而且恐怕需要经过几代人才能挽回得来不易的社会和谐。但是,即使得到修复,也未必就能完全回复到当初的面貌,各族间心里难免有着疙瘩。
所幸,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能顺利地从上世纪的冲突中恢复过来,全拜老百姓彼此珍惜友好的情谊,民间日常生活维持着和谐融洽。虽然,各族间在某些环节还不是十分了解彼此的一些习俗和习惯,惟基本上并没有上升到误解而引起冲突。以马来西亚为例,很多时候,是一些政客和既得利益者的煽动下,导致一些小事,演变成种族间不必要的误会。种族间原本和谐自然的深切交流,会感觉变得越来越淡薄和疏远,同样得归咎于政客的操弄,使融洽的社会面貌变得支离破碎。
在新加坡法案通过之际,一份由新加坡政策研究院发布的调查结果同时发布。报告显示种族和宗教议题仍是新加坡风险最高的断层线,近半受访者认为种族和宗教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激起人们对某些族群的愤怒情绪;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不当的处理可能引发暴力行为。
调查聚焦种族、宗教、移民、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群体议题这五个断层线。整体而言,每十个人中有约八人相信,若这些议题没有获得妥善处理,会导致重大社会后果。受访者也重视政府在维护种族与宗教和谐方面扮演的角色,有超过九成受访者认为政府对此负有责任,并且支持所有宗教与种族团体维护传统和习俗。
调查结果虽然是新加坡的情况和背景,对于长堤另一方的我们依然有参考的价值。
新加坡人给予政府强大的后盾通过此法案。时任总理李显龙在2021年国庆群众大会演讲中首次提出这一法案,他表示,出台这一法案是为了巩固政府现有的处理种族问题的权力,同时增强政府应对种族和谐威胁的能力。李显龙的提议得到新加坡人广泛的支持。法案反映了人们长期以来的担忧,即种族是一种身分标志,它可能被利用并分裂社会,同时也带来法律秩序以及国家安全风险。
显然,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法案时,必须能够因应当下社会的需要,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不过,新加坡政府重复强调,法案不是解决所有种族问题的万灵丹,它无法强迫不同种族的人和睦相处,也不能防止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冷漠与种族歧视。种族和谐的推动,需要其他的政策与平台。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法案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行
普通会员 | VIP![]() |
VVIP | |
---|---|---|---|
星洲网平台内容 | |||
星洲公开活动 | |||
礼品/优惠 | |||
会员文 | |||
VIP文 | |||
特邀活动/特级优惠 | |||
电子报(全国11份地方版) | |||
报纸 | |||
![close](/public/images/galleryclose.png)
![zoom](/public/images/galleryzoom2.png)
![image](/public/images/foursquare.png)
![happy](/public/images/emoji-happy-1.png)
![shock](/public/images/emoji-shock-1.png)
![cry](/public/images/emoji-cry-1.png)
![angry](/public/images/emoji-angry-1.png)
![speechless](/public/images/emoji-speechless-1.png)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