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影音

|

试听间

|
发布: 7:45am 02/09/2024

榴梿

林佚

榴梿飘香

民以食为天

马来亚之恋

榴梿

林佚

榴梿飘香

民以食为天

马来亚之恋

林佚/在榴槤面前,我們都平起平坐──〈民以食為天〉(系列三)

作者:林佚

上世紀20年代,社會動盪,百廢待興,物質及娛樂匱乏,對那一輩人而言,電影雖是奢侈品,卻對其著迷,邵仁枚與邵逸夫當時抵新馬巡迴放映電影,一路拓土開疆,從開設遊藝場,繼而建立電影院。此後十餘年,新馬電影娛樂業邁向高峰,並與同樣來自新馬的國泰機構、光藝公司鼎足而三,分庭抗禮。

抗戰時期,中國淪陷後,加上隸屬英殖民統治的香港對電影沒太多幹涉,還把目光瞄準同屬英殖民地的新馬區,在50年代,邵仁枚和邵逸夫遷港數年間,成立了“邵氏兄弟”,即大刀闊斧開展電影業務,網羅人才,培植新人,引進海外技術,加強制片,密集生產,把電影銷往已具備大量電影院線的新馬區,由此之故,“邵氏”在影壇一度光芒畢露,也因在南洋市場日趨重要的背景下,一陣南洋風驟地而起,大量影視作品、音樂取材南洋,比如香港電影《檳城豔》、《馬來亞之戀》等,而改編自印尼民謠〈Bengawan Solo〉的〈馬來亞之戀〉,鄧寄塵、鄭君綿和鄭碧影二話不說,一開始就唱:

ADVERTISEMENT

我愛馬來亞/暖薰風吹百花

榴槤飄香襲人/郎共妹親吻花下

我愛馬來亞/暖薰風拂柳花

椰林風光動人/郎共卿鵲橋同駕

林佚/在榴梿面前,我们都平起平坐──〈民以食为天〉(系列三)

1959年,電影《榴槤飄香》首映,從歌名來看,南洋風顯然再次吹起,林鳳在同名電影主題曲開口唱:

飄來榴槤之香/曼歌聲震天

飄來榴槤之香/芬芳到嘴邊

飄來榴槤之香/大家執個先

飄來榴槤之香/果汁似蜜餞

然而,這些年來,關於這首歌的資訊,卻產生了若干訛誤,比如作曲人不知為何會扯上“侯湘”,其實“侯湘”是李厚襄(〈賀新年〉作曲)的筆名,而他根本不是〈榴槤飄香〉的作曲人,它原是印尼歌曲〈Impian Semalam〉,由黃翔裕創作。在網上找到刊於1959年《華僑日報》的《榴槤飄香》電影歌曲的宣傳稿,可以看到,最後一段歌詞跟後來唱片版本不一樣,原始版是“欣逢榴槤飄香/異鄉一線牽/居然做成夫婦/始終愛未變”,而唱片錄製版是“安娜豔如嬌花/萬花鮮鬥鮮/不忘榴槤之香/歡呼舞萬遍”,究竟是誰修改這闕詞,是李厚襄本人嗎?至今已無從考察。來到90年代,梅豔芳《變奏》專輯中,〈榴槤飄香〉的詞曲作者又換成另一個人,竟說是王粵生詞曲,由潘源良改詞,確實離譜。由始至終,〈榴槤飄香〉的歌詞一直是吳一嘯寫的。

概念隱喻和意象圖式

提到“南洋風”,若要解釋,是一個範圍很廣的概念。單從歌詞來看,能夠經營的意象很多,比如〈檳城豔〉裡的“椰樹”、〈新馬來情歌〉的“紗籠”、〈南海姑娘〉提到的“椰風”、“沙灘”、“夕陽”等,但這些意象早已被重複使用多次,唯獨“榴槤”最具代表,鮮少人使用,它也是新馬區的特產,廣受歡迎。1984年,新加坡電視劇《怒海萍蹤》收錄了一首插曲,名為〈不怕榴槤頭上落〉(梁立人詞,藍兆龐曲),由黃鶯鶯主唱。梁立人身兼多重身分,他曾是“邵氏”主辦的無線電視訓練班成員、香港現代電視劇、電影創作人、新聞媒體人,也是香港首屈一指的編劇家,創作功力不在話下,想像力豐富,由他撰寫的〈不怕榴槤頭上落〉便是力證。

為什麼榴槤樹下/不見榴槤往下墮

為什麼天上星/沒有風也會隕落

那因為有情的人/在那榴槤樹下坐

天上星會隕落/是看見傷心事多

還有一首歌是阿牛的〈榴槤歌兒一家唱〉,歌詞寫到“爸爸用羅裡載著榴槤回家”和“媽媽將報紙鋪在地上/就要開始一頓榴槤晚餐”,不只透露農民進駐榴槤種植業,也體現大馬人獨有的榴槤文化,必須現剖現吃。今年6月,中國總理李強訪馬期間,馬中雙方簽署了14項協議,其中包括馬來西亞獲准從2024年起,可直接向中國出口新鮮榴槤。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榴槤進口國,大約購買了全球95%的榴槤,隨著出口需求的上漲,對作為全球第二大榴槤出口國的馬來西亞來說,意味著大量需求加劇原始森林砍伐,逐步影響生態環境。

伊班語:

Diau ba menua ke bukai(為了養家餬口)

Ngiga pemakai(到外地工作)

Suba bisik rumah panjai, diatu nyau nadai(以前住的那間長屋,已經消失了)

Ngagai umai nitih niang aki ini sereta apai indai(還記得小時候隨著爺爺奶奶還有爸媽到園裡工作)

Dini tau ngulih ka buah rian?(而現在還可以到哪裡撿榴槤?)

Mal mai rian ba Kulai(唉!古來的榴槤價格太貴了!)

開發對環境造成汙染

但是,我們在Anak Borneo婆羅洲之子的〈吃榴槤〉看到另一面風景。馬來西亞是世界上第二大油棕與相關製品的出產國,從70年代至今,在馬來西亞迅速現代化的過程裡,砂拉越原住民部落受到都市文明的衝擊,森林砍伐似乎沒出現減緩趨勢,除了導致環境汙染和影響村民生計,一些人選擇轉向城市尋找更好的工作。我猜想,榴槤種植也同時受到影響吧?其實無論是種植油棕或開發榴槤園,無辜的始終是原住民與大自然。

以上,我們可以從這幾首歌看出,原本只是歌詞裡的“物品”,後來發展成可為國家帶來經濟效益的“商品”,這背後有很多需要探究的地方。適逢榴槤季節,除了歌頌果王之外,哲林也在〈吃榴槤〉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情感,正如歌詞所言:“不管是一家人或朋友/在榴槤面前我們都平起平坐”。歸根結底,我想,這還是我們最需要的,相互瞭解,相互分享,干戈都可化為玉帛。

更多文章:

Tom Phan/順風順水順財神
林佚/2024下半年本地音樂場景
林佚/生活故事都在食物裡,食物在歌裡──〈民以食為天〉(系列二) 
Tom Phan/音樂在馬來西亞之外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