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卡尔伯爵终止了资助,35岁风华正茂的穆夏,仍羁留在巴黎。
当时正是19和20世纪交接点,巴黎的人文娱乐与创作艺术都极为蓬勃,穆夏就天天跑到印制娱乐海报的出版社做帮工,偶尔也到剧院里当画布景的散工,也就靠这样,过过日子。
ADVERTISEMENT
有天,声誉响满当时英美两岸的天皇巨星莎拉·本赫,打了个电话到海报公司来,要求重新设计一部戏剧的海报。因为此剧大受欢迎,观众要求展期续演,莎拉为此极之关注。但当时接近圣诞了,员工们都已放假过节,公司老板只好勉为其难,抓抓头皮把重任交给正在公司里悠悠转转找机会的穆夏手上。
机会竟然就这样出其不意地敲门,后果如何,可想而知。
这里必须简短说一下莎拉·本赫(Sarah Bernhardt)。她的粉丝上至皇室贵族,下及平民百姓,19世纪家里就装电话,一个房间只收戏服,一个房间只收珠宝,那架势也就跟皇室差不多了,我在高中时就读过她的绯闻小传,当年这位偶像级大腕,上流圈子人脉之广,等同一个核发电厂。
假如是部新戏,海报还容易些,因为没有之前成绩的挑战。但这是展演,海报必须超越之前的宣传印象。
然而穆夏做到了。他把自己描绘女子的高贵、脱俗、亮丽又夺目的技巧特色统统搬出来。那GISMONDA展演海报令人耳目一新,既有巴洛克式的高贵戏剧性,又有洛可可式的清新甜美。很快——快到几乎就是海报贴出去的那一天里——他就红遍巴黎了。
从此穆夏几乎就成了莎拉·本赫的御用设计师。当时的摄影技术极粗糙原始,穆夏利用了真人照片再加上他后期添上的技术,莎拉简直就是仙境女神。从此,穆夏就因为莎拉那一手辐射般的人脉,几乎包揽下所有巴黎最著名企业的商业设计;香槟酒厂、烟纸厂、时尚杂志封面、画廊及餐厅内外的装潢、交通海报、重要建筑物的室内壁画……或许还有写漏的,总之就是很快地,整个巴黎街头巷尾就掀起了艺术新浪潮Art Nouveau的风格,像是隔夜翻新了一样。
艺术新浪潮先驱
1900年,巴黎举行了世界博览会,虽然那时候印象派在巴黎艺术界很火热,但这热度毕竟只是在一片片画布上。世界博览会上最热的,只有两项:一就是刚刚落成开幕的巴黎铁塔,二就是满街满巷穆夏的新艺术浪潮风格。从红磨坊跳肯肯舞的海报,到圣马丁区的酒寮餐厅招贴,再到蒙马特山上的嘉年华会,Art Nouveau已经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但叫人意外的是,已经登上设计大腕顶峰的穆夏,反而并没有在巴黎留恋太久。
体内留着强烈斯拉夫文化血液的他,反而想在这时候回到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为斯拉夫特有的艺术风格发扬光大。
但,现实境况,是有点复杂的。
穆夏出世的时候,他家里那片土地,属于靠姻亲政策而血缘背景真够紊乱的奥匈帝国。再者,更因为奥匈帝国本身,就是一个处在东欧与西欧之间的敏感地带,这里不仅集聚着从各地迁徙而来的民族,他们种类交错繁多,信仰不一,并且还掺入了大量无所不在的犹太人。因而,甚至直到今天,在一般主流历史的偏执观点上,属于内陆的东欧在各方面永远都是比不上西欧的。
然后,再加上那个一向来巨大而无当,自从沙皇以来就窥伺他人版图的俄国,再加上一个个性分裂、更因为深藏民族自卑而行径粗暴的日耳曼国家,穆夏这个要回到祖乡怀抱的决定,又会给他带来一个怎么样的人生转变呢?
请关注下回分解。
更多文章: 音乐与感恩交汇《佛度有缘人——周金亮佛曲分享演唱会》 西北孤鸟/颜永祺的列车与《三姊妹》的莫斯科──一次舞台实验与一个剧团的诞生 让雨继续下 对艺术流露自然的探索 吴伟才/公墓里寂寞的天才──穆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