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卡爾伯爵終止了資助,35歲風華正茂的穆夏,仍羈留在巴黎。
當時正是19和20世紀交接點,巴黎的人文娛樂與創作藝術都極為蓬勃,穆夏就天天跑到印製娛樂海報的出版社做幫工,偶爾也到劇院裡當畫布景的散工,也就靠這樣,過過日子。
ADVERTISEMENT
有天,聲譽響滿當時英美兩岸的天皇巨星莎拉·本赫,打了個電話到海報公司來,要求重新設計一部戲劇的海報。因為此劇大受歡迎,觀眾要求展期續演,莎拉為此極之關注。但當時接近聖誕了,員工們都已放假過節,公司老闆只好勉為其難,抓抓頭皮把重任交給正在公司裡悠悠轉轉找機會的穆夏手上。
機會竟然就這樣出其不意地敲門,後果如何,可想而知。
這裡必須簡短說一下莎拉·本赫(Sarah Bernhardt)。她的粉絲上至皇室貴族,下及平民百姓,19世紀家裡就裝電話,一個房間只收戲服,一個房間只收珠寶,那架勢也就跟皇室差不多了,我在高中時就讀過她的緋聞小傳,當年這位偶像級大腕,上流圈子人脈之廣,等同一個核發電廠。
假如是部新戲,海報還容易些,因為沒有之前成績的挑戰。但這是展演,海報必須超越之前的宣傳印象。
然而穆夏做到了。他把自己描繪女子的高貴、脫俗、亮麗又奪目的技巧特色統統搬出來。那GISMONDA展演海報令人耳目一新,既有巴洛克式的高貴戲劇性,又有洛可可式的清新甜美。很快——快到幾乎就是海報貼出去的那一天裡——他就紅遍巴黎了。
從此穆夏幾乎就成了莎拉·本赫的御用設計師。當時的攝影技術極粗糙原始,穆夏利用了真人照片再加上他後期添上的技術,莎拉簡直就是仙境女神。從此,穆夏就因為莎拉那一手輻射般的人脈,幾乎包攬下所有巴黎最著名企業的商業設計;香檳酒廠、煙紙廠、時尚雜誌封面、畫廊及餐廳內外的裝潢、交通海報、重要建築物的室內壁畫……或許還有寫漏的,總之就是很快地,整個巴黎街頭巷尾就掀起了藝術新浪潮Art Nouveau的風格,像是隔夜翻新了一樣。
藝術新浪潮先驅
1900年,巴黎舉行了世界博覽會,雖然那時候印象派在巴黎藝術界很火熱,但這熱度畢竟只是在一片片畫布上。世界博覽會上最熱的,只有兩項:一就是剛剛落成開幕的巴黎鐵塔,二就是滿街滿巷穆夏的新藝術浪潮風格。從紅磨坊跳肯肯舞的海報,到聖馬丁區的酒寮餐廳招貼,再到蒙馬特山上的嘉年華會,Art Nouveau已經深入人心,蔚然成風。
但叫人意外的是,已經登上設計大腕頂峰的穆夏,反而並沒有在巴黎留戀太久。
體內留著強烈斯拉夫文化血液的他,反而想在這時候回到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為斯拉夫特有的藝術風格發揚光大。
但,現實境況,是有點複雜的。
穆夏出世的時候,他家裡那片土地,屬於靠姻親政策而血緣背景真夠紊亂的奧匈帝國。再者,更因為奧匈帝國本身,就是一個處在東歐與西歐之間的敏感地帶,這裡不僅集聚著從各地遷徙而來的民族,他們種類交錯繁多,信仰不一,並且還摻入了大量無所不在的猶太人。因而,甚至直到今天,在一般主流歷史的偏執觀點上,屬於內陸的東歐在各方面永遠都是比不上西歐的。
然後,再加上那個一向來巨大而無當,自從沙皇以來就窺伺他人版圖的俄國,再加上一個個性分裂、更因為深藏民族自卑而行徑粗暴的日耳曼國家,穆夏這個要回到祖鄉懷抱的決定,又會給他帶來一個怎麼樣的人生轉變呢?
請關注下回分解。
更多文章: 音樂與感恩交匯《佛度有緣人——周金亮佛曲分享演唱會》 西北孤鳥/顏永祺的列車與《三姊妹》的莫斯科──一次舞臺實驗與一個劇團的誕生 讓雨繼續下 對藝術流露自然的探索 吳偉才/公墓裡寂寞的天才──穆夏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