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團結馬來西亞的事物:體育項目?大夥不分種族為奧運選手發自內心地加油吶喊,真是激動人心;或者是椰漿飯、咖哩?各族都有各自版本,但萬變不離其宗,是這片土地的椰漿、香料促成專屬大馬的美味。
有沒有想過,紗籠也是可以團結大馬的事物。翻找一下,你一定有一段和紗籠有關的趣事,是能夠引起大馬人共鳴的……
ADVERTISEMENT
請法依扎(Faizah Ahkam)和阿當(Adam Faizal)穿上紗籠拍照,只見阿當巧手,不像一般把紗籠往下卷幾圈,而是把紗籠布集中在身體右側打結,形似一朵花。“紗籠本來就有很多穿法,每個人都不一樣。”
法依扎已經身穿卡峇雅(Baju Kebaya),斜披紗籠在肩上又是不同形象,亦可披在頭上。同樣是由一匹布圍起來縫製而成的紗籠,圍在男性褲裝外變成samping,套在女性頭上是頭罩。
阿當補充,斜披紗籠,加上不同綁法,紗籠可以變成嬰兒揹帶,或是裝東西的隨身包。“在古代,紗籠還可以是自衛的‘武器’。”哇,繼續探究下去,不知道能不能集滿“紗籠的100種可能”?
鐵路紗籠的緣起……
法依扎和阿當不是紗籠模特兒,而是一年一度“鐵路紗籠”(Keretapi Sarong)幕後團隊Locco的成員。
每年9月16日,馬來西亞日一早,雪隆一帶的民眾穿上紗籠,在數個指定捷運站或輕快鐵站集合。此前他們並不知曉要搭車前往何方,而是到了現場,工作人員才會帶領大夥浩浩蕩蕩前往神秘終站。這就是鐵路紗籠好玩之處。
法依扎是Locco的營運總監,是自2017年第一次復辦鐵路紗籠的元老級成員。阿當在2018年加入志願隊“Sarong Squad”,成為其中一條路線的隊長。後來才正式加入Locco,現為項目管理與內容專員。
“復辦”,即表示曾經辦過又停過。法依扎和阿當解釋,鐵路紗籠最早是由社群組織Random Alphabet的創辦人扎因(Zain HD)首創。他受到歐美的“地鐵無褲日”(No Pants Subway Ride)啟發,於2012年和2014年先後辦了2次鐵路紗籠。
2014年那一場,號召到了遠在英國求學的留學生利祖安(Ridzwan)遠洋響應活動。他召集其他大馬留學生,在倫敦也辦了一場鐵路紗籠。
2017年,利祖安和素未謀面的三蘇(Shamsul Bahrin)前後腳找上Random Alphabet,想爭取授權同意復辦鐵路紗籠。就這樣,他們被牽線起來,反而成立了Locco,一直主辦鐵路紗籠至今。
鐵路紗籠的規模也從2012年的500人,逐年倍增成千人活動。2017年至2019年,最終神秘集合地點分別是國家博物館、馬來西亞旅遊中心(MaTiC)和獨立廣場。2020年和2021年曆經疫情,活動改為線上進行。2022年再次走出戶外,主題為復古風,在吉隆坡柏威年廣場(Pavilion KL)前狂歡。2023年,他們事先公佈終站在獨立廣場,吸引超過1萬人共襄盛舉。
紗籠也可以有創意,穿出時尚品味
“其實當年三蘇找上我,是要製作旅遊部的#SayangMalaysia活動。”法依扎說,他們想到結合鐵路紗籠是因為,紗籠是一個可以團結所有人的符號,他們的品牌標語就是#UnityThroughSarong。
“因為各族,甚至是馬來群島各地的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紗籠。”法依扎說,現代人比較少穿紗籠了,因此覺得可以透過活動重振“紗籠精神”。她覺得,鐵路紗籠最美好的是,“當你看到馬來西亞人如何有創意的穿紗籠,把紗籠穿得現代化,穿出自己的時尚品味。”
法依扎以紗籠為傲,“我很會穿紗籠,不用胸針或腰帶就能繫好,我大部分的朋友都不會呢。”原來,她的祖母是賣紗籠的,每年都會送孫女一件,所以她和紗籠的連結非常深。“我真的很喜歡紗籠,尤其享受在開齋節時穿紗籠。”
她的衣櫃裡有將近50件紗籠。“你知道的,有的適合旅行穿,有的適合不同場合穿,有些是特別版純粹收藏,有時去登嘉樓或印尼看到漂亮的樣式就買下……”
復興傳統文化,喚起共同回憶
阿當也有一件家傳宋吉布,是祖父(也可能是曾祖父)流傳下來的,他把它珍藏在抽屜。他認為,紗籠在馬來社會真的無處不在,很多長輩平時都有穿紗籠的習慣。“紗籠由生到死都伴隨著我們。”他說,出生時它可以是嬰兒揹帶,平時可以當作被子來蓋。等到離世的時候,也會用一塊紗籠覆蓋在遺體上。
他對文化與古蹟感興趣,卻覺得很多傳統文化都是在劇場等封閉式的環境裡呈現。如此莊嚴,很難吸引到年輕人主動認識傳統文化。相反的,鐵道紗籠是完全開放式的活動,不需報名,想來就來。他曾見過一家三代一起穿著紗籠出席活動。
阿當第一次聽說鐵路紗籠是2017年,當時這個活動還很新,沒有受到那麼多注意。但是每個參與者就是一個口碑宣傳,隔年又呼朋喚友,帶家人一起參與,鐵路紗籠的規模逐年擴大。
2018年,阿當加入鐵道紗籠志工團“Sarong Squad”,還成為其中一條路線的領隊,負責從安邦站帶領參與民眾前往神秘的集合地點。雖說上午8時30分集合,但很多民眾早就興致勃勃到場。作為領隊,阿當要先帶動氣氛,愛國歌曲帶動唱,為活動暖身。活動正式開始,唱國歌后、說明安全守則,他們要在上午10時30分前抵達神秘集合地點。
其實鐵路紗籠的活動很簡單,穿上紗籠、集合、出發、抵達神秘目的地,一起大跳Joget Lambak。可是行程中,大夥玩Charade(比手畫腳猜謎遊戲)、Goreng Pisang(結合文字接龍和蘿蔔蹲的遊戲),炒熱氣氛之餘,也在喚醒很多共同記憶。
“參與者是那麼多元不同,卻是團結在一起的。”阿當說,鐵路紗籠的活動最有趣的是,即便膚色、文化背景不一樣,但大家都能從一些事物得到共鳴。例如一唱兒歌〈Chan Mali Chan〉、〈Burung Kakak Tua〉,所有人都能從中找到連結。“我們上學的時候都唱過這些歌曲,所以一聽到這些曲子就想起學校時的記憶。”
今年鐵路紗籠,你準備好共襄盛舉嗎?
2023年鐵路紗籠的主題是“Ethnicity”(族群),各族穿上各自的傳統服飾出席盛會,有娘惹卡峇雅、印度紗麗和東馬各族的傳統服飾。
今年,雪隆區的出發地點擴充到9個捷運站,吉打亞羅士打、柔佛新山、檳城大山腳、霹靂怡保和吉蘭丹哥打峇魯也有地方據點。今年的主題是“Bangga”(驕傲),你有什麼引以為傲的紗籠或服飾,一起帶去鐵路紗籠好好展現吧!
鐵路紗籠活動詳情請瀏覽官方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locco.my/)或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occo.my)。
相關報道: 【紗籠志/01】不只是一片布,紗籠蘊藏各族的集體回憶 【紗籠志/02】紗籠不僅漂亮,也展現優雅 【紗籠志/03】跳出傳統賦予新意,紗籠褲穿出時尚感 延伸閱讀: 【馬來文化場域/01】出版社Fixi:小說題材多元百無禁忌,不怕書被禁,最怕沒人讀 【馬來文化場域/02】Tokosue:主打小志刊物Zine,讓你書寫自己的故事 【馬來文化場域/03】獨立雜誌《Svara》:走非虛構書寫方向,復興馬來文針砭時事議題 【馬來文化場域/04】打包音樂節:推廣本地獨立創作,讓獨立音樂被聽見 【馬來文化場域/05】擴音版圖:引進外國樂團,奠基馬來獨立音樂圈 【馬來文化場域/06】新時代古物市場,讓年輕人愛上古玩收藏古玩!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