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人类太过依赖数字,误以为数字就是真理,就连妈妈喊孩子也会数一声、两声、两声半……呃不是啦,这里主要是指数据方面的“数字”。那为什么不能盲信数字呢?
ADVERTISEMENT
《数字偏见》一书主要破除人们对“数字是客观事实”的迷思,在这个相信“数字会说话”的现代生活中,阅读此书无疑是一次深刻的当头棒喝,在即将被“大数据”主宰的未来生活中,此书亦有警醒世人之用意。
◢我们误会数字是客观的
书中一开始以大家熟知的“提灯女神”南丁格尔为例,她除了是大家所认识的伟大护士,也是一位聪颖的统计学家。1854年间她运用数字与图表,让英国皇家委员会开始重视驻扎在印度的英国军队卫生环境,成功降低士兵死亡率。数字的简明特点让人们可以直接、迅速地掌握一个概念,而运用此数据的人也能通过数字达至目的,于是人们的生活更趋向“标准化”,也就是人们同意让数字作为测量特定概念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越演越烈,以至于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误以为数字是客观的,甚至更认定数字所呈现的就是真相,如:我们习惯以数字来判定一个人是否成才?一个人是否值得被信赖,而被批准借贷?数字的强大影响力,已经可以决定一个人、一个团体的命运,这也就是作者在前言提及的“发号施令的已经不是人类,而是数字。”
然而作者并非否定数字的功用,而是否定“数字即真相”的概念,这个概念本身最初也是人们建构的,只是后人却误以为这个概念本来就存在,进一步将之视为真理,才会造成种种社会问题,如:智商测验显示美国白人与黑人智商差异,而造成肤色歧视等问题。为了避免数字造成的误解,作者在此书提供了对待数字的正确态度,她将数字比喻成毛玻璃,它可以让我们看到事物(真相)的轮廓,但无法锐利聚焦在事物(真相)本身,简而言之,数字仅仅是提供一个看待真相的方法。
◢调查很难真的客观
把数字从神坛拉下来后,作者一一解释了数字统计结果无法成为真相的原因,包括抽样调查时的受访对象是否人数太少?是否排除了特定团体?问题的设计是否引导着受访者至特定的答题方向……调查者可以尽可能提高受访者的人数、涉及更多不同团体、设计中性问题等,以此提高调查结果的全面与客观,然而作者还提醒了我们,除了更谨慎地审视数据收集的途径,我们不可忽略最为重要的一点:是“谁”在收集数据?目的是什么?以此看来,充斥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各类调查结果,实在很难有如我们所想像中的那般客观,这些数据结果甚至是有意识地主导着我们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
书末,作者也提醒了人们“大数据最终的问题和小规模数据是相同的”,意即演算法并不客观,因为演算法背后也藏有“某些人”的道德选择。如果人们还坚信数字是客观的话,将会不知觉地被那些决定程式设定的人牵着走,人们所以为的自主选择,不过是别人有意识操控下的选择,而这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此书提供我们审视数字的正确方式,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应该通过多元途径去了解世界,而非仅靠数据结果,就如作者结语中提及的“我们可以决定运用数字的正确方式”,而非无意识地让数字主导人类的生活。
相关文章: 杨焌恒 / 数字营造的假真相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