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马来西亚华教出现了一个令很多华教教育者关注的课题:教育部将在2027年统一国小、华小和淡小的国语课本。
ADVERTISEMENT
目前,国小和母语源流小学的国语课本是不同的,华淡小学生因为需要学习更多语言,所以国语课本比较简单。
笔者将用三个层面剖析这个课题,第一是以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角度,第二是以教育的角度,最后则是以政治角度。
从中华文化而言,就国与家之间何者为先的问题,有出于《礼记·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先修身,再齐家,后治国与平天下。在修身齐家这方面,放入民族文化的语境,那么母语肯定是中华民族的核心。
然而,同样的民族思想,也要求中华儿女“入乡随俗”。具体出处是《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中的一句话:“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依此而言,是母语为大,还是国语为大?
马来西亚华人约90%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语为标准,将之作为自己的母语。然而,以汉字为基础的区域,不只中国大陆:台湾是以繁体字和注音符号为主,香港和澳门则是以粤语为重。
全世界大多数大中华地区以外的后代华人,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泰国、印尼、澳洲等,都以国为大,只有马来西亚华人,因为开国时期,由华教和马华先贤开辟了华教江山,才有今天在世界上唯一的大中华区外完整的华教体系。所以,马来西亚华裔的中文造诣,强于世界各国华裔。
马来西亚很多华裔子弟,能读能写能听国语,但还是有一大部分不能很顺畅的以国语交流。这也是部分友族对华裔不满的原因之一。
但将国小的课本统一,在华教教育者的眼中,即是“提高华小国语的难度”的做法,无疑会对华小学生学习造成困扰。这就是国家与民族的矛盾。
马来语,是国语。而友族,甚至全世界大多数人民都认为,任何国家的国语都远远凌驾于母语。笔者个人的经历,在英国留学时常用马来语和华语与友人沟通,而遭到教授、同学,甚至一般路人的不满。有一次在伦敦地铁用华语沟通,还被路人说:“这里是英国,请用英语沟通,要不然滚回中国”。
就国家层面而言,先是国,才是家,无国何有家?新加坡教育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而不是华语,而华语只是一周两节的母语班而已。
马来西亚有一部分华裔子弟在国小求学。对他们而言,统一不统一课本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已经在使用国小的国语课本。
第二个观点,即教育观点比较直接:华小生需要学习三语,非常吃力,若用国小的课本,就会立刻加重孩子学习的负担,对孩子不公平。
第三,政治观点,也是最复杂的观点。在马华尚在内阁时期,任何华教的风吹草动,都会被时任反对党,尤其是行动党、一些非政府华教组织和民众贬为“卖华”,包括承认统考、制度化拨款、增建华小,固打制度等等问题。
如今,希盟已执政联邦,教长副教长也由希盟领袖担任。今天,被大部分华教分子视为“打压”的做法,希盟竟然做得比马华时期还要糟糕。
如同笔者一贯的态度,认为希盟要面对的不是华裔子弟在国家与民族之间的矛盾,而是面对昔日希盟/民联如何在华教课题上攻击马华的影子。
笔者身为华人,自认深爱中华文化,也一直在研究中华文化和历史,但笔者认为,身为马来西亚人应该优先将国语学好。母语固然重要,但国语才是一个国家子民需掌握的首要语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