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馬來西亞人應該優先將國語學好。母語固然重要,但國語才是一個國家子民需掌握的首要語言。
近期,馬來西亞華教出現了一個令很多華教教育者關注的課題:教育部將在2027年統一國小、華小和淡小的國語課本。
ADVERTISEMENT
目前,國小和母語源流小學的國語課本是不同的,華淡小學生因為需要學習更多語言,所以國語課本比較簡單。
筆者將用三個層面剖析這個課題,第一是以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角度,第二是以教育的角度,最後則是以政治角度。
從中華文化而言,就國與家之間何者為先的問題,有出於《禮記·大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說。先修身,再齊家,後治國與平天下。在修身齊家這方面,放入民族文化的語境,那麼母語肯定是中華民族的核心。
然而,同樣的民族思想,也要求中華兒女“入鄉隨俗”。具體出處是《晏子春秋·內篇·問下》中的一句話:“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依此而言,是母語為大,還是國語為大?
馬來西亞華人約90%都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語為標準,將之作為自己的母語。然而,以漢字為基礎的區域,不只中國大陸:臺灣是以繁體字和注音符號為主,香港和澳門則是以粵語為重。
全世界大多數大中華地區以外的後代華人,包括美國、英國、日本、泰國、印尼、澳洲等,都以國為大,只有馬來西亞華人,因為開國時期,由華教和馬華先賢開闢了華教江山,才有今天在世界上唯一的大中華區外完整的華教體系。所以,馬來西亞華裔的中文造詣,強於世界各國華裔。
馬來西亞很多華裔子弟,能讀能寫能聽國語,但還是有一大部分不能很順暢的以國語交流。這也是部分友族對華裔不滿的原因之一。
但將國小的課本統一,在華教教育者的眼中,即是“提高華小國語的難度”的做法,無疑會對華小學生學習造成困擾。這就是國家與民族的矛盾。
馬來語,是國語。而友族,甚至全世界大多數人民都認為,任何國家的國語都遠遠凌駕於母語。筆者個人的經歷,在英國留學時常用馬來語和華語與友人溝通,而遭到教授、同學,甚至一般路人的不滿。有一次在倫敦地鐵用華語溝通,還被路人說:“這裡是英國,請用英語溝通,要不然滾回中國”。
就國家層面而言,先是國,才是家,無國何有家?新加坡教育的官方語言,是英語而不是華語,而華語只是一週兩節的母語班而已。
馬來西亞有一部分華裔子弟在國小求學。對他們而言,統一不統一課本並不重要,因為他們已經在使用國小的國語課本。
第二個觀點,即教育觀點比較直接:華小生需要學習三語,非常吃力,若用國小的課本,就會立刻加重孩子學習的負擔,對孩子不公平。
第三,政治觀點,也是最複雜的觀點。在馬華尚在內閣時期,任何華教的風吹草動,都會被時任反對黨,尤其是行動黨、一些非政府華教組織和民眾貶為“賣華”,包括承認統考、制度化撥款、增建華小,固打製度等等問題。
如今,希盟已執政聯邦,教長副教長也由希盟領袖擔任。今天,被大部分華教分子視為“打壓”的做法,希盟竟然做得比馬華時期還要糟糕。
如同筆者一貫的態度,認為希盟要面對的不是華裔子弟在國家與民族之間的矛盾,而是面對昔日希盟/民聯如何在華教課題上攻擊馬華的影子。
筆者身為華人,自認深愛中華文化,也一直在研究中華文化和歷史,但筆者認為,身為馬來西亞人應該優先將國語學好。母語固然重要,但國語才是一個國家子民需掌握的首要語言。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