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丹讯)星洲日报《学海》关丹学记队与北根东姑阿都拉中学华文学会早前在北根中华华小联合举办3天2夜的“致初心•战未来”生活营,获得61名来自关丹、北根及甘马挽县的中学生报名参加。

此营会是为了促进青少年的个人成长以及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心态,营员通过参与跑站游戏和课程,学习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自身的领导能力和自信心,还结交了来自不同区县的朋友,不仅收获了宝贵的学习经验,还收获无限欢乐与友谊。
筹委会设计的各项游戏考验营员遇到困难时的应对能力及合作默契,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欧阳秀媚:手机上瘾影响实体社交
关丹学记队负责人欧阳秀媚致词时说,如今青少年人手一台手机,早已影响青少年的实体社交活动。
她说,手机的出现原本是让大家能够随时保持联系,但如今青少年却对手机过度依赖。
“参加生活营可以充实中学生的中学生涯,也可以让中学生暂时放下手机,进行实体的社交生活。”
她也呼吁营员能够报名加入学记队,因为加入学记队可以让中学生变得更独立自主,拥有更精彩的中学生涯。
沈妍:追梦路上不忘初心
副营长沈妍在开幕仪式上说,本次营会主题是“致初心,战未来”,这主题不仅点燃了青少年对未来的无限期待,也激励着青少年在追寻梦想的路上不忘初心。
“初心是青少年前行的动力,是青少年每一次努力背后的坚定信念;而战未来,则是青少年对未来的挑战与追求,展现了青少年不懈奋斗的决心。”
她希望每一位参与者能够积极投入,展示自我,同时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林嘉宝:面对复杂世界聆听初心
另一方面,北根东姑阿都拉中学华文学会顾问老师林嘉宝在闭幕时表示,“致初心,战未来”不仅仅是一个主题,更是大家生活中的一个座右铭。
“初心是我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是我们在面对复杂世界时的指引。在未来的日子里,希望大家能时刻记得自己的初心,不被外界的喧嚣所扰,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
此外,她也特别感谢全体工委、赞助嘉宾及营员,是工委和赞助嘉宾的付出和支持以及营员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让生活营圆满举行。
冼芯岚:经历挑战收获友谊
营长冼芯岚则在致词中说,全体营员一起经历了许多挑战,收获了欢乐与友谊,学会了组员之间的团结。
她表示全体工委及营员都展现了不忘初心的坚持和勇敢面对未来的决心,这正是营长团所追求卓越、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江美芬传授筹备活动技巧
另一方面,来自马来西亚彭亨大学的汉语老师江美芬受邀在营会中为营员传授筹备活动的技巧,让营员获益良多。
她说,筹委们应该多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与其他有经验的组织者合作,并且从小型活动开始,逐步积累经验。
“通过培养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决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技术能力,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筹办和管理各类活动,不仅能提高活动的成功率,还能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和发展个人综合素质。”
同时,她说,当筹委们面对问题时,必须先自行尝试解决,如不能解决就应该要向老师或其他人寻求指导和支持。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古晋22日讯)一些成年人为了种族和宗教课题而吵翻天,但在孩子的纯真世界中,友情其实是不分种族和宗教,也因为彼此都热爱足球而有了共同的话题,让一对华巫少年不但结为好友,在生活中更发挥相互扶持的珍贵情谊。
皆为13岁的李奕成和瓦依斯雷扎(Uwais Redza)相识在9岁,瓦依斯的父亲是柔佛人,母亲是吉兰丹人,两人皆在大学任职。
瓦依斯因转校而认识李奕成,两人都爱踢足球,平日又爱搞怪和说话而很快就结为好友。

瓦依斯的父母没有因为李奕成的华人身分而抗拒让2人交往,反之,两家人这些年互动频密,两个孩子除了平日会到对方家留宿,在佳节时也会互访。

在今年的斋戒月,瓦依斯的母亲罗莎扎娜首次邀请李奕成和他们一起享用封斋和开斋餐。罗莎扎娜笑说,李奕成一时忘了开斋时间未到就拿起母亲赠给瓦依斯和他家人享用的寿司享用,当他突然意识到其实还须等待一些时间才能开斋,他竟把食物含在嘴里长达2分钟而不咀嚼,直到听到昏礼(Maghrid)的唤拜声。
“其实他可以不必这么做(可继续进食),但他体贴的表现显示他很尊重穆斯林。”在翌日早上的封斋餐,瓦依斯一家人都很早醒来祷告和用餐,罗莎扎娜为了让李奕成多睡一会儿而没有叫醒他,之后还为他准备早餐让他上学前享用。
邀一起开斋了解斋戒意义
李奕成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说,和好友一起共进开斋餐是不一样的体验,而他也对瓦依斯能长时间忍受饥饿和口渴,在其他种族的同学吃点心时,他不会阻止而是主动走到另一个房间等待同学们用完点心再一起玩乐。
瓦依斯则说,接纳彼此的差异反而让彼此可以更亲近。他邀请李奕成一起开斋,也是让对方了解穆斯林斋戒的意义。
“当能更好的了解彼此的文化,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能欣然接纳彼此的不同。”
李奕成的母亲林美玉透露,瓦依斯经常会到她的家过夜,奕成不但愿意陪好友三餐都吃马来食物,也会铺毯子让好友履行一日5次的祈祷。
“我们也会特意开车去到临近的清真寺让瓦依斯进去祈祷,而我们就在车内耐心等候。”
当奕成到瓦依斯的家中留宿,瓦依斯的父母反倒担心奕成吃不惯马来餐而会选择外食。两个少年也不介意共用浴巾和衣物,甚至可以盖一条被子、睡在同一张床上。
敞开心扉讨论以巴冲突
李奕成是虔诚的基督徒,每周都会到教会参加主日学和敬拜。瓦依斯则是虔诚的穆斯林,严格遵守每日5次的祈祷。数年前发生以巴冲突时,两人还敞开心扉对此讨论,甚至互相道歉请求彼此宽恕,也为无辜牺牲的百姓感到难过。
也曾有一次,李奕成带了在中国旅游时购买的白兔糖请全班同学享用,班上有至少10个穆斯林学生。孰知有个同学当晚在班级通讯群组中留言指网络资讯显示大白兔糖并不清真,班上一些穆斯林同学对此有微言,这让奕成难过落泪。作为好友的瓦依斯非但出言安慰,还在班上力挺奕成,直言不知者无罪。
两人小学学业后,申请到同一所中学就读。

“在两个孩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纯真的友谊是可以跨越种族、肤色和信仰。即使面对敏感的种族问题,他们的友谊依然未受影响,彼此理解和包容。”林美玉如此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