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人從政治角度出發,認為這些是政府“施小恩小惠”,試圖用象徵性的舉動來安撫某些群體的情緒。事實真的是這樣,某些族群有必要受到如此“重視”,需要搞這些“恩惠”來討好?還是一些人的自卑心理使到他們對一場普通的節目表演過度解讀了。
ADVERTISEMENT
今年的國慶慶典予人與以往不同的亮點,毫無疑問來自舞獅、舞龍及中文歌舞等中華文化元素的表演。本來以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在國慶慶典中呈現各種族的文化,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團結政府此舉仍然受到了人們的關注,因為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些表演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對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深刻詮釋。
遺憾的是,卻仍有部分人從政治角度出發,認為這些是政府“施小恩小惠”,試圖用象徵性的舉動來安撫某些群體的情緒。事實真的是這樣,某些族群有必要受到如此“重視”,需要搞這些“恩惠”來討好?還是一些人的自卑心理使到他們對一場普通的節目表演過度解讀了。
其實早在1973年吉打州的國慶慶典上,醒獅表演就已被列入遊行隊伍。而馬六甲州和吉蘭丹州在1975年和1982年的國慶遊行中,也分別納入了醒獅表演。這些歷史實例不但展示了我國多元文化的包容性,也表明中華文化元素在國慶慶典中的參與,一直以來都是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象徵。
這些歷史事件也簡單的表明了,中華文化在國慶慶典中並非新鮮事物,而是早已成為我們多元文化社會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實團結政府根本沒有必要在國慶慶典上,安排含有中華文化元素的表演,來“滿足”甚至是“討好”某一特定族群的文化需求。此舉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而事實上我們在國慶慶典上,也見到了印度文化,和一些少數民族的文化表演。
我們不要忘了我國本來就是一個多元文化國家,是一個由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和其他少數民族共同組成的多元文化社會。每一個族群的文化都是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通過在國慶慶典中展示這些文化元素,也不過是要傳達出我國多元文化的包容特性。
我們應該如此看,今年國慶慶典中的中華文化元素表演,只不過是一次文化的展示,和一次民族團結的象徵。而且慶典中我們也見到了其他種族的文化呈現,因此完全沒有必要放大隻是作為其中一個表演環節的舞獅舞龍。我們也許可以覺得有舞獅舞龍的參與而自豪,但卻沒有必要自我矮化的視之為“施恩”。反之我們應該以更加寬廣的眼光看待這些表演,認為這是我們向世界展示作為一個多元文化國家的獨特魅力,而不為狹隘思維所誤導。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